APP下载

朱自清《背影》的亲情写作

2020-09-14周艳华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社会价值背影亲情

周艳华

摘要:朱自清的“真”是朴素平实,他的创作生涯中透过“背影”视角来描写父母亲情,以此传达了同样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旨归构成了现当代散文中“背影”书写的名篇佳作,成为书写“背影”亲情的范本。

关键词:背影;亲情;社会价值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可以用一个“真”字来概括其情感内涵,他的散文往往具有亲历性,多从日常琐碎的小事里挖掘叙述对象,将生活真实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再加以解构或重组,整合成具有丰厚审美意蕴的艺术文本。

1.亲情在记忆中的复现

朱自清在其散文名篇《背影》短短不到一千五百字的文本中,曾四次提及“背影”,并且描写了与之相对应的四次“流泪”。除却开篇的点题和结尾的呼应,中间的两处是作者叙述感情的主要着力点。

第一次“背影”出现在文章的开篇之处,作者并未对此做出详细的描述。只简略交待了那次父子相遇的基本背景。那时“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此外还有亏空,甚至连丧事也是借钱操办的,家中接二连三遭逢变故。然而当“我”面对父亲流泪时,他却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的这番言语虽然看似豪迈洒脱,但是心内却未必不比“我”酸楚悲戚。说这样的话,表面上看来是在劝慰“我”,实则也是父亲强忍悲痛的自我疏解。从父亲对我的关怀疼顾这一细节中,窥见父亲坚毅隐忍的性格侧面。

第二次“背影”是文本的内质所在。由于“父亲是一个胖子”,其身上所穿的冬日着装又颜色黯淡,更显得他体态臃肿,这也从侧面烘托出父亲此时处境之艰难,心情之沉郁。而“蹒跚”和“慢慢”,突出了父亲行动的笨拙和迟缓,这既是父亲老迈的缘故,也是家中接连遭逢劫祸,父亲身心皆饱受重创对其行为动作所造成的影响。接着“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与“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的景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年轻时曾经意气风发,到如今却连攀过月台如此微小的事情,也仿佛需要历经千难万险才能够勉强完成。于是,父亲为生计奔忙的辗转辛苦,处于人生困境中的窘迫艰难,以及时光流逝对人的身体和精神的摧残,便巨细无遗地从他此时的背影中渗透了出来。但是,作者对这一背影的叙述,其实也只刻画了一个粗糙的外部轮廓,并无父亲具体的面貌神态,正因其模糊的性质,文本的阅读接受者更能够获得一种强烈的带入感,并且极有可能从中看见自己父亲的影子。而这样一个举步维艰的中年男人的形象,与传统认知中父亲的那种“威严”地位产生了一种期待视阈上的反差效果,令人不紧潸然泪下。

第三次,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一个人的背影是他衰老和承受压力的毫无遮挡的暴露”,作者此处“流泪”,除却父子分离的伤悲之外,大概也有对于父亲的衰老和压力的体悟,以及自己对此却无能为力的无奈。作者将父亲的“背影”放置于一次离别的场景之中,又将父亲的种种关怀和不放心的细节都做了特别的描绘,让往日相聚之时不曾在意的琐碎小事,剥离了被人习以为常的外壳,使得作者重新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熙熙攘攘的人海将父亲的身影淹没于其中,却无法阻隔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

最后一次提及“背影”,则是父亲在一封来信中谈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推测“大约大去之期不遠矣”,由此触发了作者多年前的回忆,想起父亲待自己的诸多好处,“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再次浮现于眼前。作者在“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中特地攫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父子在南京分别的这一次来进行放大描写,以特写手法展现大爱情怀。

“目送父亲这两幅场景看似乎并无多大关联,却有着内在的契合,作者在这里讲述的其实是一个生命完整的过程。”是人生的成长与自立。全文通过“我”的经历和视角,将二者接续成一条完整的生命轮回轨迹。在文本的回忆性叙事当中蕴含着“离别”和“死亡”主题,并以此作为建构全文的线索和框架,完成了对日常生活完整事件或部分片段的忠实还原。作者形而上的思考通过具体的细节传达到向读者心中。

2.亲情写作的社会价值

《背影》其实是一篇关于父爱的特写,而“背影”在文本中的生活事件即是父爱的象征符号。既能够指人的背面轮廓,也可以表示一般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依据及其原型。它是针对某人而言的相应符号,其能够借助同一文化背景中文化的强制力量,将“象”与“意”拉合,自然地构成文化及文学上的成规。在朱自清的文本里,“背影”作为一种符号媒介,触动了读者头脑中关于父爱的想象,尽管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会存在差异,但是“父爱”的本质是没有区别的。朱自清以“背影”作为行文的线索,表现了父子温情,在这种温情的背后实际上是人类对于“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能够引发读者共鸣并产生思想净化和升华。

《背影》这类“写真实”的作品,往往是对作家勇气的艰难考验。“写真实”意味着作者在某种程度上牺牲了一部分个人隐私,将自己柔软甚至有可能脆弱的内心世界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面前。这种心甘情愿的自我解析和剖白,是作者的个体遭遇在转换成集体经验时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在不违背生活真实的前提条件下,通过艺术修辞手段对写作素材进行“陌生化”处理,即“要审美主体对受日常生活的感受方式支持的习惯化感知起反作用,要很自然地对主体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不再看到或视而不见,使审美主体即使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时也能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延长其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快感,并最终使主体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化习见为新知,化腐朽为神奇。”

总之,亲情写作是作者本人对亲人开诚布公的告白,也是将生命中这些所有令人感动的瞬间变成可以被保存的文字实体,留作日后缅怀的凭证和方式,是作者把自己对于生命的沉思和探寻,从具体的生活细节里抽象升华为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审美意识。

猜你喜欢

社会价值背影亲情
主题:背影里的爱
亲情的滋味
背影
背影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爱的内涵
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