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语文课的自主预习

2020-09-14李晓霞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基点习惯策略

李晓霞

摘要: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做好上课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预习,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更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而这也正好符合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有效;预习语文;基点;策略;习惯

学习语文知识就好像砍柴一样,首先要磨刀,就是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这就是预习。预习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自由地探索新内容。但往往有不少教师和学生不重视预习,教师不想让学生预习,目的是害怕学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缺乏学习欲望和学习激情;学生不预习的理由是认为:教师上课反正会讲的,到时认真听讲就好了。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学生只有打好预习基础,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常有人以“预则立,不预则废”论述预习之重要,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预习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预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听讲前,对新知识的内容和重点有初步的理解,并找出不懂的问题,以便带着问题听课。这就为深入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可见抓好课前预习,不仅不会加重学生负担,反而减轻学生负担,大大增强课堂效益。通过预习,听课才有目的性,才能分清主次,使学习处于主动地位,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吧!但要真正发挥预习“有备而战”的功效并不容易,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地预习呢?

1.引领寻疑——预习的基点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疑问”的数量与质量,讲解的层次性与逻辑性,是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课前预习作出评价。教师必须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积极引导学生预习。如果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那么对于新课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掌握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比单纯地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方法的传授,课前预习作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不容忽视。特别对于小学中、高部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引领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才能设计出利于学生的预习提纲。预习前的指导——精选预习内容,列出提纲供学生参考,借此让学生明晰“预习什么?怎么预习?”例如,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匆匆地将课文读一遍就算预习,要静下心来,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要从课时内容,教学重难点入手,要考虑本节内容与哪些知识有联系,将要用到哪些相关知识和方法,认真分析后,可以试着用预习去解答课文后的问题。中、高年级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作为重点听讲对象,重点解答的问题。如此学生脑中有问题,胸中有方法,心中有目标,这样的预习才可能行之有效。预习既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要要求过高,不能让学生“跳”了还摘不到葡萄;或预习形式千篇一律,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还要考虑预习问题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得到不同层次的参与。如此引领也让学生能感受到预习之乐,体验预习之效。

2.学会发现——预习的策略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常常认为能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内容大意和解决课后的一些习题就觉得自己的预习很成功了,其实这只是预习最基础的部分。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一定方法概括主要内容,能够抓住课文中重点语句去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举一反三,才是最成功的预习。因此在预习中要学会分析、发现,遇到“绊脚石”要及时在课堂上解决掉。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必须提供平台,鼓励学生交流预习时发现的并寻找到答案的问题,提出心中仍有的困惑与同伴一起探讨。教师还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对于预习效果较好的、有个人见解的学生给予奖励,并及时检查、反馈和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要以肯定、激励为主,让学生在心理上有满足感,情感上有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样对学生课前预习学会分析、发现问题起到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學习,这种学习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生收益。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指导和督促学生预习,学生定能学会预习,学会学习,随之提高的还有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

3.善于总结——预习的习惯

从长远来看,小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的,而学习习惯的养成才是至关重要的,预习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更有必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对预习进行总结。例如: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课前预习的典型,帮助其总结经验,定期交流加以推广。特别对那些坚持预习,克服困难,成效明显的好典型要大力宣传,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预习中体会到快乐和高效的同时,及时总结预习经验,积累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案,去更好的预习新知,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最终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从而提高学习效益。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益,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加快教学进度,降低学习难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基点习惯策略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Passage Four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