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教学及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之效用研究

2020-09-14刘淑玲孔德明

高教探索 2020年8期
关键词:时代研究教育

刘淑玲 孔德明

大数据正在进入教育的方方面面,大数据教学标志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教育时代正在来临。牛津大学教授迈尔-舍恩伯格、学者库克耶所著,赵中建与张燕南翻译的《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为我们呈现了未来教育的形态与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新图景。该书通过对大数据教学实践与应用个案的具体解读,进一步阐析了大数据教学的非凡效果以及大数据时代教与学的变化,指出了大数据将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为教育带来巨大变革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就主体内容而言,该书由六大章节构成。第一章“薄暮”部分通过传统教学与大数据教学的对比分析,阐明大数据教学是有别于“讲台上贤能者”的截然不同的教学形式;第二章“改变”部分主要探讨大数据改善教学的三大核心要素:反馈、个性与概率预测;第三章“平台”部分详致阐释大数据教学中的数据分析、数据利用以及数据平台,探讨未来教育体系的特征;第四章“后果”部分讨论了教育数据的负面效应与潜在威胁;第五章“破晓”部分勾勒了大数据为学习带来的三大改变,指出大数据时代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我们对世界认知的时代;第六章“追问”部分针对大数据对学校教育系统的重塑、大数据与新教育模式等具体问题进行本质性的思考。结合本书阐述的主旨精神,笔者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有必要重新思考大数据助力高校教学与科研,审视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所具有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一,大数据赋能高校教研。大数据对于高校教学而言,主要通过数据采集、数据监控、数据分析、概率预测、数据反馈、智能推送等数据驱动方式来改变和优化我们当前的教育。如《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所言:“大数据帮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判断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展示那些以前不可能观察到的学习层面,实现学生学业表现的提升;可以基于学生的需求定制个性化课程,促进理解并提高成绩。”从而实现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接受程度、学习行为等学情状况的整体监测与智慧把控。与之相应,对于大数据赋能的高校科研而言,即要充分发掘数据、利用数据、依赖有效数据来推断有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的新课题,从而开展个性化的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来讲,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发掘和采集到的大数据,应有效利用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消除其不确定性,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准确性与可靠性同分析的客观性相结合,进入到一种“用数据说话”、“通过数据洞悉问题本质”的理论研究方式。

第二,大数据驱动的科研将给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全新范式。大数据不仅是对学校教育系统的重塑,它更为高校教师提供了“大数据思维倾向”的学术研究新范式。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新时代要成为一个“数据脱盲者”,借助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辅助的在线内容分析法、数据挖掘算法、可视化分析、诊断型分析、预测型分析、指令型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人机交互协作的研究方式。譬如,对于《诗经》、《论语》、《孟子》、《道德经》以及唐宋诗词等经史子集的相关研究,乃至于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间口头文学、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我们均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以及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技术从中获取有价值的科研信息,进行多维度、多面向、精细化的量化分析,从而步入到由“浅描”至“深描”的评骘阶段,更进一步接近事物的真相,进而取得富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研究预期。就本质而言,大数据赋能的高校教研,一方面是发掘大数據背后的黄金潜力,另一方面是实现海量数据之于科研创新的数据价值。

第三,大数据助力中华文化遗产传承的深远意义。大数据平台及大数据技术为科学研究开辟了新视野,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新时代科学研究的新范式,我们从海量数据中获取和达成的是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与模式等层面的研究创新。缘于此,大数据助力于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外宣、译介及传播,有望取得研究理论的深度推阐,从而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讨论境界。在当前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大数据助力于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可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的影响,亦可为新时代的科研创新提供突破性的契机与理论参照系。

一言以蔽之,大数据教学开启的是智慧教育以及满足个性化学习的崭新时代,它既是为教师提供授课空间与收集海量学习数据的平台,又是可以辅助学生正确选择学习路线及方式的开放数据流的生态系统。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海外传播,提供来自于数据支撑、数据驱动的理论研究新视点、新思域与新范式。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7YJA760024);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ZD19002);2020年度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020B204);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0QY15)]

(刘淑玲,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教师,吉林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孔德明(通讯作者),吉林大学文学院在站博士后)

猜你喜欢

时代研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