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2020-09-14朱琳

高教探索 2020年8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研究生学术

基于教育等级序列划分,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范畴内处在最高层次,旨在培养特定学术领域内的创新性、探究性、专业性人才。从现有研究生教育实践方向判断,整体上可划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其中“学术型研究生”侧重理论层面教育(如科研攻关),而“应用型研究生”侧重实践层面的教育(如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两种研究生教育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在高校人才培养职能体系中缺一不可。但就现阶段高校研究生教育环境而言,对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存在许多不利影响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高等教育指导思想已经从“精英教育”理念全面转型为“大众教育”,落实于具体学科教育所呈现的不适应性更为明显。其中,研究生英语学科教学首当其冲,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交际跨文化等干预机制下,英语作为一门通用语言,其“交流工具”的价值不断突出,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倾向于实用技能的传授、训练,而这明显更符合应用型研究生的教育需求,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教学途径、教学手段等,容易造成学术型研究生英语教学出现低效甚至无效。要摆脱面向学术型研究生的英语课堂教学困境,必须明确“学术型”教育框架下的英语能力目标,依据教育生态学思想推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此理清“学术-应用”的主次关系、达到“社会化-个性化”的和谐关系。《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年版)一书由王淑花、李海英、孙静波及潘爱琳共同著写,本书立足北京物资学院英语教育特色,回顾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沿革,梳理高校英语教学目标演变,为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性与实践性俱佳的路径。总览全书,呈现出三方面的显著特色。

一、立足高校专业教育特色,明确学术型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目标

直观上判断,影响我国学术型研究生英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教育体制、专业领域及个体差异。其中,教育体制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为招生规模、培养方向、人才层次等,个体差异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为学习方式、兴趣习惯、认知思维等,这两个方面因素存在“过于刚性”和“过于柔性”的极端特征。客观上说,为达到研究生英语教育的“特定目标”而改进研究生教育体制,既不现实也不必要,而研究生个体差异是创新意识、能力形成的根源,不仅不能抹杀还要适当鼓励。故此,无论寄希望于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以消除刚性因素,还是强调同质性教学模式以消解柔性因素,都是不可行的。取折衷之道进行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塑,“专业领域”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其包含专业课程、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等众多媒介,能够有力地保障研究生专业知识与英语素养的对称协同。本书正是基于这一观念展开研究的,作者立足北京物资学院教育特色,明确罗列出学术型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目标。其中,有关“目标”的筛选、分析、定位等基于分类学理论,保障了与北京物资学院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能力需求的一致性。根据本书第二章“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总结,学术型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目标包含三个,其一是“阅读技能为主”,其二是“听说技能领先”,其三是“综合技能为本”,以上三个改革目标形成了阶梯形架构,能够很好地满足学术型研究生英语多元化能力的塑造。

首先,以“阅读技能为主”的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目标。仅从“学术”概念展开,就不难发现英语阅读技能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因为无论侧重哪一个专业领域,都需要广泛接触国外文献资料、了解前沿领域成就,英语作为国际学术界科学文献表述的首选语言,倒逼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必须掌握较高的阅读能力。

其次,以“聽说技能领先”的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学术研究的根本价值在于科研攻关,这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前提,因此学术型研究生的主要工作是质疑、论证、探索。英语听说技能是专业知识互动的基本工具,不能仅停留在“看得懂、说得出”的阶段,还要具有面对面辩论的能力。

最后,以“综合技能为本”的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所谓“综合技能”,既包括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有效聚合,也包括理解、组织、表达等多元能力的发散,以此为本展开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可有效消除传统英语课堂“同质性”和“被动式”的教学方式。

二、立足高校英语学科定位,梳理学术型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历程

聚焦高校英语教育视域,英语是以具体学科形态呈现的,无论存在何种或多少外界因素影响,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都应遵循“英语课程”的基本规律。客观上分析,英语虽然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中由来已久,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科价值定位是不同的,且在教育层次、教育专业、教育环境、教育条件等因素有所差异的影响下,也容易引发学术型研究生英语教学理念的转变。例如,改革开放初期高校英语教育持有鲜明的“工具性”理念,高校英语学科大多以独立状态展开教学,而不论哪一专业领域的研究生,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专业交流、互动服务。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人才培养的分工态势,英语的“独立学科”形式被一再解构,演化成专门服务于某一专业的“专用英语”(ESP模式)及通识教育的“公共英语”(EGP模式),这一现象不仅意味着英语价值的细分,也重构了高校教育系统中英语课堂教学生态,自此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进入常态化阶段。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教育界达成跨文化交际理论共识,英语教学迫切要求消除“工具属性”的单一认知,建立起“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育理念,“英语文化”的介入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契机。据此展开反思,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否有必要提出“学术型英语”的新概念?本书虽未明确给出答案,但通过大学英语“校本课程改革”的历程表明了态度。

所谓“校本”,简单地可理解为“以校为本”,意味着学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具有充足的自主性——当然,校本课程改革的自主性不是无限的,存在着“以学校需求为基础、在学校范围发生、由学校主体实施”的三重限制条件——换言之,高校可根据自身对英语学科定位的理解,通过对时间、空间、资源、师资等多维度要素的统筹,自行决定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法、过程,这很明显是肯定了“学术型英语”的合法性。作者以北京物资学院为研究对象,梳理了该校英语校本改革历程,对于新时期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具体改革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以“因材施教”为依据展开的分层教学改革,突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但缺乏对研究生专业领域的融合;其次,以“互联网+”为依据的网络英语教学改革,突出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但又过度放大英语实训效果,不利于研究生英语综合能力塑造;最后,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改革阶段,强调“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的统一、“专业教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师生合作-多维评价”的协同,有效地激活了学术型研究生英语素养的内生动力。

三、立足高校人才培养职能,展开学术型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创新

本书包括八个章节(不含附录部分),按照内容组织主题,可划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理论模块”(第一至第三章)、“论证模块”(第四至第六章)和“策略模块”(第七、八章),其中策略模块无疑是全书研究重点。策略模块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二是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这种设计具有典型的“因果逻辑”特征,即通过现实问题的分析、归因,再提出明确改革方案,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该部分仍以“北京物资学院”为背景)。本书在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主要问题分析、归因过程中,采取了实证调研手段,依次剖析了大学生(含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英语学习观念、英语学习焦虑表现、英语学习一般策略及英语学习常见困难,确保每一项调研内容都有精准、详细的数据支持,这也为下一步学术型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决策依据。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主要为完成学业要求,研究生更多地关注专业领域的成绩,对英语能力需求最迫切的“点”定位于文献查找上;而在英语学习观念上,仍普遍存在工具性认知,并不主动展开英语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了解,极大地限制了英语技能在跨文化领域的效能发挥;在英语学习焦虑表现上,仍然纠结于英语语法、词汇、时态、句型等基础知识层面,缺乏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互动性,较为突出的表现是注重专业术语的英语翻译,却不关注具体应用时的文化语境;在英语学习的一般策略上,当代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灵活性与时代感,除了英语教科书、专业英语读物之外,积极开辟“互联网+”模式下的英语学习途径,如英语专业讲座视频、MOOC资源、英语原声影视作品等,但“一般策略”就意味着缺乏组织性、系统性,能够为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的支持力较小;在英语学习常见困难方面,较为突出的是听、说、读、写技能的不匹配,其中“英语阅读”的能力普遍强于“英语听说”,而英语写作的能力处于最弱的层次。

本书展开的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索,基本依据为“混合式教学”理论,一方面强调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兼顾“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其中个性化旨在突出研究生思维习惯、兴趣爱好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推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开发,搭建起“学术型英语”的平台,另一方面,强调“互联网+”渗透于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作者解析了MOOC(慕课教育)、CSR(小班化教育)及SPOC(限制性在线课程教育)等教学模式的优势,立足线上資源、工具、方法等建立起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可行性方案。

通读全书,作者立足北京物资学院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以求实务真、与时俱进的态度论证了“学术型英语”的价值,为学术型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可行方案,具有重要的研究及借鉴价值。

(朱琳,沈阳农业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研究生学术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学术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