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理解教育的初心与坚守

2020-09-12郑彩华

中国德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初心课程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日益增多,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已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让我们认识到,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紧密关联,因此培养青少年的国际主义精神,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愈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期话题聚焦中小学生国际理解教育,探索在中小学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经验与路径。

摘要 国际理解教育是国际社会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福社而倡导的与时俱进的先进教育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异曲同工。国际理解教育应该在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中面向所有人开展,各级各类学科的教学中都可以融入或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在不同国家的实践中已经日益普及。

关键词 国际理解教育;初心;教学;课程

作者简介 郑彩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国际理解教育是与时俱进的先进教育理念。自“二战”以来,国际理解教育一直是国际社会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人类福社而不懈努力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国际理解教育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之初被倡导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期间历经国际社会风云变幻,虽然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但其通过教育培养人的自尊、尊重、理解、宽容、平等、和平、民主等价值观以促进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共同幸福目标实现,以及“在人的思想中构筑和平屏障”的初心与使命一直未曾改变。

一、国际理解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国际理解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的、具有多维度的概念,不仅强调培养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多个维度都获得发展的人,而且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丰富教育目的和育人目标。

(一)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发展态度和行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8年第31届国际教育大会上通过的题目为《作为学校课程和生活之组成部分的国际理解教育》的第64号建议书中指出,“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应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应致力于发展有利于国际理解和尊重人权的态度和行为。”

该建议书在向各国教育部提出的指导原则中,把教育目标具体明确为:增进人们对世界和各国人民的了解,使青年人形成以相互欣赏和尊重的精神态度来观察别的文化、种族和生活方式;明确环境与生活方式和生活标准之间的关系;对不同事物包括对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进行客观评价,认识存在于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和意识中的共同价值观、抱负和需要;使青年人渴望了解他们国家及所处时代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增进国际团结和对世界各国及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的理解。‘a[

(二)不仅要形成价值观,更要有知识、意愿和能力解决现实问题

为了让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在世界各地更好地融入教育教学实践,1974年11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8届国际教育大会上通过著名的《关于促进国际理解教育、合作与和平及关于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教育的建议》,这个文件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国际理解教育的规范性文件,通常被简称为“1974年建议书”,迄今还在发挥作用。

“1974年建议书”明确提出了为促进国际理解,各国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应遵循的七项基本原则,包括让学生能够理解及尊重所有的民族(包括国内的民族文化及别国的民族文化)及其文化、文明、社会价值准则、生活方式,意识到各国人民和民族之间全球性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增长,培养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对个体之间、社会团体之间、国家之间既拥有权利又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意识,了解国际团结与合作的必要性,并为个体参与解决自己所属的社会团体、国家以至整个世界的问题作好准备。[2]

这些基本原则表明,国际理解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有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尤其通过非暴力的手段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技能,以及如何拓展使用这种非暴力的手段。

(三)不仅要创建和平文化,更要在思想中形成内在和平观

20世纪90年代前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变,需要对“1974年建议书”中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原则进行适应性调整。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10月召开了以“国际理解教育的总结与展望”为主题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会议特别提出要创建和平文化,其中心内容是“教育要促进和平、人权和民主”,明确了新形势下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任务以及“和平文化”的基本内涵。这次会议颁布了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宣言《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之后又颁布了为促进宣言中各项建议要求落地实施的《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的综合行动纲领》,这两个文件为国际理解教育进人新时期明确了新方向,规划了新蓝图,是国际理解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各国部长在《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中承诺坚决努力“采取适当步骤以期在教育机构中营造一种有助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成功氛围,并使教育机构成为实践宽容、尊重人权、实行民主、学习文化特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理想场所”,尤其明确提出要“特别注意改进课程、教科.书内容和包括新技术在内的其他教育材料,以便教育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公民,使他们面对其他的文化能够欣赏自由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差异,并能防止冲突或通过非暴力手段解决冲突”[3]。

《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的綜合行动纲领·》发展和更新了“1974年建议书”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对各国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政策和行动方针建议,并从和平、人权和民主三个方面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的目的”,“教育就必须加强个人的特性并鼓励集中那些能增强个人和民族之间的和平、友谊和团结的各种思想和解决方法;教育必须发展非暴力解决冲突的能力。因此,教育还应促进培养学生思想中的内在和平观,这样他们就能更牢固地形成宽容、同情、分忧和相互关心的品质。”“教育必须培养公民作出明智选择的能力,不仅使他们的判断和行动基于对当前的分析,而且以对理想未来的憧憬为基础。”“教育必须教育公民尊重文化遗产,保护环境并采取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教育应该从一种长期均衡发展的角度,培养在国家和国际范围内的团结和公平的感情。”[4]

这里对教育目的的界定与阐释,不仅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育人思想和教育理念,即使在20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适应性,尤其是与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大力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教育思想观念上非常契合。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也是国际理解教育一直要创建的理想世界,是充溢了和平文化的世界。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理解为东西方不同话语表达的差异。

二、国际理解教育要面向哪些人开展

国际理解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这是国际理解教育一直以来反复强调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很多文件中,都明确要求各成员国的各级各类教育,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在内,都应该为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作出贡献。

这一点在国际理解教育的两个里程碑式的文件中也都有专门的提出与强调。“1974年建议书”中提出了各国在推动国际理解教育的政策应遵循的七个原则,其中第一个原则就是要求各阶段及所有形式的教育应具有国际维度和全球视野,并明确指出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各项指导原则、学习、培训和行动的具体建议“适用于一切阶段和一切形式的教育”,也就是适用于所有学习者。1995年的《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的综合行动纲领》中也明确指出:“将有关和平、人权和民主的内容纳入所有各级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课程中是极为重要的。”“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之最终目标,是发展每个人的普遍价值观和各种行为方式。”“教育必须发展尊重自由的能力和面对挑战的技能。”“教育必须发展承认并接受存在于各种个人、男女、民族和文化之中的价值观的能力,并发展同他人进行交流、分享和合作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除了在其规范性国际文件中探讨国际理解教育,还多次专门组织国际上知名的教育、教学和课程专家开展相关研究。其中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1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Brisbane)举行的国际专家研讨会议上发布的一个重要文件,题目是(国际教育中课程、教科书和其他教育材料的开发、评价及修改以促进教育中国际纬度的指导方针和标准》(以下简称《指南和标准》)。《指南和标准》指出,国际理解教育努力促进全世界所有民族间的理解和团结,并且培养一种单独的以及与别人共同工作的责任,追求所有民族在和平与正义原则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建设同一个世界,因此,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所有层次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受国际理解教育。[5]

国际理解教育并不是专门适用于某个学段的,而是适用于终身学习的全过程。这一点尤其需要引起关注,因为在我国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政策文件中,把国际理解教育的重点放在基础教育阶段,比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六章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又如,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中也明确,“基础教育领域,我们将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6],而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领域则没有明确这样的目标和任务。

三、在所有教学中都可以有效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广泛,本质上是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教育,又因国际理解教育应该在世界范围内面向所有学段中的所有人开展,所以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各级各类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都可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所有教学中都可以渗透或融人国际理解教育。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及研究成果也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对此进行了反复的强调和验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多项政策建议书中都关注到了如何有效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比如,1948年颁布的第24号建议书——《青年的国际理解精神的培养和有关国家组织的教学》,建议各国教育部应该要求“所有教学应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国际团结”;1949年颁布的第26号建议书——《作为发展国际理解工具的地理教学》中指出,通过适当的心理方法和教学方式,地理教学可以消除儿童认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感觉并增强他们对人类相互依赖和道德团结的意识,使爱祖国与理解其他国家相和谐,使爱祖国与的尊重主权相一致。

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理解教育在各国教育教学中的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8年通过第64号建议书——《作为学校课程和生活之组成部分的国际理解教育》中关于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的方式与途径作出了如下详细的说明:中小学课程中的大多数科目为国际理解的教学提供机会;国际理解教育应作为学校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予以计划和落实,不同学科的课程和大纲应有足够的灵活性;在有些基础学科,如母语、民族文学、数学、自然科学和现代语言,即使课程内未对国际理解作出专门的规定,国际理解的精神同样可以在每一个合适的场合得到發展;另一些学科,如历史和地理,则为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一种尤为有利的框架,还有一些学科,如道德和公民教育以及包括音乐、舞蹈和体育在内的艺术,应该为与国际理解直接有关的学习和活动提供大量的机会。国际问题的教学,不论是穿插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或是单独作为一门学科,都是合适的。”[7]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很多基础教育学校通过各学科,尤其是文史类学科和语言类学科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显示出国际理解教育在我国各学段开展的日益广泛与普及。特别是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国际理解列为基本核心素养之一以来,国际理解教育的教育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初中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的统编教材中都相应地增加了国际理解素养的内容,新修订的2017版高中14科课程方案中也把国际理解作为基本学科素养的组成部分予以落实。

[4]UNESCO.Declaration and rotegrated frameworkfor action:education for peace,human rights anddemocracy[EB/OL].[2020-07-13].http://www.ibe.uneseo.org/sites/default/files/REV_74_E.pdf.

[5]UNESCO.Guidelines and Criteria for theDevelopment,Evaluation and Revision of Curricula,Textbooks and other Educational Materials in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anInternational Dimension in Education[EB/OL].[2020-07-13].https://www.worldcat.org/title/guidelines-and-criteria-for-the-development-evaluation-and-revision-of-curricula-textbooks-and-other-educational-materials-in-international-education-jn-order-to-promote-an-international-dimension-in-education/oclc/32449647.

[6]加快和擴大教育对外开放 大力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教育部国际司(港澳台办)负责人就《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答记者问[EB/OL].[2020-07-05].http://www.moe.gov.cn/jyb xwfb/s271/202006/t20200617_466545.html.

[9]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27-388.

[10]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中心(APCEIU),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UNESCO Bangkok).国际理解教育(EIU)和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培训项目设计一培训者指南[M].曼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2006:11-12.

责任编辑|庞雪

猜你喜欢

国际理解教育初心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不灭的初心(节选)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措施
以国际化助推中国梦、教育梦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