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业岗位需求的中职汽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实践

2020-09-12张清梅陈峻华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岗位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

张清梅 陈峻华

【摘 要】本文分析汽车相关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缺少课程学习资源等问题,阐明汽车职业岗位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需求,提出基于行业岗位需求的汽车相关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措施:开发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学习资源库;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學习模式,实施一体化教学;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标准。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 计算机基础课程 岗位能力  行业岗位需求 情境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B-0052-04

计算机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岗位,成为汽车岗位的核心能力之一。但是,各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雷同,缺乏行业岗位针对性,配套资源匮乏,学生就业后难以满足汽车岗位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熟练使用各种计算机软件,而且应以提高岗位技能为核心,体现鲜明的职业特性,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本文探索基于行业岗位需求的中职汽车相关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一、汽车相关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在中职学校开展调查研究,主要采用访问、问卷数据分析等方式,了解了中职学校汽车相关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总的来说,汽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等都与其他专业基本相同,没有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都是教材所提供的素材资源。具体问题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计算机基础课作为公共课,各职业院校按照教育部标准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缺乏专业特色,教学内容没有与专业岗位需要相结合,无法实现公共课为专业课服务,不符合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习效果不明显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仍使用单一的实操演示法和讲授法,导致学生容易开小差,上课只为应付完成作业,缺乏积极性,学习效果不明显,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就业岗位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

(三)缺少服务于汽车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资源

调查发现,教育界对中职学校汽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研究不够全面、深入,缺乏服务于汽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配套学习资源,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无法深入认知专业知识和专业岗位。

二、汽车职业岗位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需求分析

为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汽车行业岗位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笔者开展企业调研及毕业生回访工作,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以及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双向满意度等进行考察。经过调研和回访,以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为导向,设计、建设基于汽车职业岗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及学习资源库,以培养能够胜任汽车职业岗位计算机操作任务的人才。

笔者对广西南宁地区的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四位一体的汽车销售企业进行调研,分别是南宁融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南宁恒信奥龙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南宁市粤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广西广星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 4 家汽车 4S 店。主要调查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操作能力要求、计算机技术在汽车 4S 店中各岗位的应用情况。

调研发现,在接待员、销售顾问助理、仓库管理员、售后客服、厂家信息员、电子商务运营等行政岗位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程度比较高,包括文字处理、个人日程安排、行文办公、函件处理、文档资料管理、编辑排版、电子报表、配件出入库登记管理、人事管理、工资管理、季度销售数据汇总以及其他事务处理,涉及的主要计算机技术包括文字编辑、数据处理、电子报表处理、统计图表制作以及图像图形的处理技术等;管理岗位进行工作汇报的机会增多,对幻灯片演示和制作的技术要求提高;在机修、钣喷、美容等技术岗位中计算机应用较少,对计算机操作能力要求虽然不高,但是在管理岗位,计算机技术是必要条件之一。

三、汽车相关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实践

根据汽车相关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以及汽车职业岗位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需求可以看出,汽车相关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中职学校需要建设基于汽车行业岗位需求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资源库,并结合移动学习的特点,形成“工学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具体改革思路如下。

(一)开发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学习资源库

基于汽车行业工作岗位(信息员、仓库管理员、销售顾问助理及接待员等)中计算机办公应用所需的计算机软件知识(Word,Excel,PPT 等),开发“工学结合”、便于学生学习的资源库,包括学习指导书、教学设计方案、微课等,见图 1。

图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库框架

通过微课、素材包以及其他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电脑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零距离接触汽车行业中涉及计算机应用的真实工作任务。教师借助真实案例、教学幻灯片和教学设计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准确对应汽车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便于教师,利于学生。

(二)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实施一体化教学

笔者把汽车行业岗位工作情境设为学习情境,线上利用微课、“雨课堂”等信息化手段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师生互动。线下配备学习情境任务书、企业工作指南、课程评价标准、参考教材等学习资料,供学生查阅使用。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过程,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直观、形象,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实现“线上导学、助学,线下促学、督学”的混合式学习。

例如,在学习情境“新车销售费用结算表”中,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发布预习课件、微课和自测题,学生在预习阶段完成“新车销售费用结算方法”的学习,并通过测试题检验学习效果。教师根据测试结果了解学生掌握预习内容的情况,梳理教学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中,教师利用“雨课堂”的随机点名和弹幕功能与学生实时互动;在“做出决策”环节,学生可以将本学习小组的工作计划拍照上传“雨课堂”,教师通过投屏展示和消息广播的形式,快速展示学生作品,准确地引导学生做出决定;在“实施任务”环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经学会“新车销售费用结算方法”,但还欠缺实践经验,教师借助多屏控制、投影等信息技术手段直接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与演示,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后,通过钉钉邀请企业专家作为助教参与学生作业评价,实现企业与学校多元协同教学,具体如图 2(见上页)。

(三)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标准

引入社会评价体系,包括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和汽车行业前台接待、销售顾问、销售人员等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由原来单一的考试评价转换为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手段、评价方法,如图 3 所示。

1.评价主体及方式。课堂评价主要采用“学生+小组+教师”完成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形成过程性评价结果。每学期期中、期末设置两次“学生+小组+教师+企业”四方评价,邀请企业实践专家参与评价,形成终结性评价结果。根据一个学期过程中形成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果计算得出学生课程的综合评价分数。

2.评价内容。每个学习任务结束时设置评价环节,评价内容与学习内容相对应,授课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步骤、学习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前预习、学习态度、团队协作、技术技能、资料收集、职业素养等,如表 1 所示。

四、汽车相关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效果

本课题组在广西南宁技师学院进行了 2 个周期的授课实践,涵盖汽车技术与运用系 2018 级和 2019 级汽车维修、汽车钣金与涂装、汽车装饰与美容、汽车营销专业共 11 个班级,并在学期末进行了教学效果调查,得到以下结论。

(一)引入汽车职业岗位计算机操作实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调查结果显示,73.7% 的学生认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引入汽车专业相关知识对学习汽车专业知识很有帮助”,71.3% 的學生认为“非常希望继续引入汽车专业相关知识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案例”,72.7% 的学生认为“汽车相关知识案例”相对于“课本案例”和“其他案例”更有吸引力,93.87% 的学生希望继续采用汽车专业相关知识作为教学案例,47.85% 的学生认为引入汽车专业相关知识到计算机课程中对提高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44.48% 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帮助”。由此可见,学生对与汽车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学习案例更感兴趣,引入汽车职业岗位计算机操作实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定其学习信心。

(二)学习资源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对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有积极作用

通过开发微课、素材包以及其他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电脑开展学习,零距离接触汽车行业中涉及计算机应用的真实工作任务。在教学评价中,67.7% 的学生认为“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微课、视频和学习指导书等)对学习计算机知识帮助很大”,74.25% 的学生认为“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微课、视频和学习指导书等)能够满足自主学习的需求”,69.76% 的学生认为“非常愿意通过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微课、视频和学习指导书等)独立地学习计算机知识”。由此可见,本课题所开发的学习资源包能有效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对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有积极作用。

(三)加深学生对职业岗位认知,提高了学生对口就业的信心和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47.24% 的学生认为“所学的计算机内容对以后的就业很有帮助”,47.55% 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帮助”,仅 5.21% 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68.6% 的学生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能促进学生了解汽车行业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对比调查数据发现,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倾向于从事本专业对应岗位的学生从 76.62% 上升至 81.93%,汽车装饰与美容的学生从 76.62% 上升至 81.93%,说明学生对汽车行业工作岗位有了更深程度的认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汽车 4S 店中的各个工作岗位的了解情况较之前有了较大提高,如仓库管理员、信息员、接待员等岗位。可见,学生对于结合汽车专业相关知识的计算机案例认可度较高,切合工作情境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学习让学生对就业更有信心。

【参考文献】

[1]王婷婷,李元建.基于职业岗位模式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2).

[2]王丽艳.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应以岗位需求改革教学设置[J].经济研究导刊,2014(15).

[3]崔凌霄.“互联网+”工学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7(5).

[4]郝 颖,许 悦.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研究——以铁岭技师学院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

[5]袁姗姗,何隽杰.基于职业岗位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3(9).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汽车行业岗位需求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18B08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清梅(1976— ),女,籍贯广西宾阳,高级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南宁技师学院,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陈峻华(1994— ),男,籍贯广西,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南宁技师学院,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岗位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
基于建筑设备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新心思路探析
网络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物流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原理》实践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