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开放式课堂初探

2020-09-10孙振山

高考·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开放式课堂微课信息技术

孙振山

摘 要:开放式课堂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青睐,正是對传统教学方式的颠倒,即变传统教学中“课堂授课+课后练习”为“课堂探讨+课堂练习”。这一模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所承载的微课形式完成“课前听课”环节,从而实现了对于“一言堂”课堂的解放。下面,本文就开放式课堂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作出了简单探析,以求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开放式课堂;微课;信息技术

某中学以开放式教学闻名遐迩,每天前来学习参观的学者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好不“热闹”。其课堂给人印象最深的莫属一个“乱”字,但又怎一个乱字了得,可以说是“乱”中有序,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因有果。其因在于真正释放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可谓天性得以放开,如鱼得水,效果显著。本人多方查证,搜索资料,从文本到视频翻了个遍,感慨之余,不竟叫人蠢蠢欲动。于是决心将自己所带的《信息技术》课彻底打造一番,制造一个“动乱”出来,改变改变“宁静”又传统的教学模式。

几番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新招。经过几个月的付诸实施,效果明显。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禁锢了许久的学习观念被松绑了,循规蹈矩的教法与学法被改变了。“死”水一潭的宁静终于打破了,课堂真的活了起来,话语声、笑声、掌声从信息技术的课堂里飘了出来,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了学习。闲遐之余稍加整理了一下,大概分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一、采取任务驱动模式

以任务驱动完成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是自主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下达本节课内容的相关微课及学习任务,概括讲解学习的重点,难点,应该达到的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分组探讨式学习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主重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无论哪一门学科,离开了理论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微课为依托学好了理论,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更快地掌握实践操作。但既然是开放式教学,又怎能授受式地讲解?于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自学理论,每组轮流推选出一位总结发言人,主要任务就是整理汇总本组理论学习情况。由于每组的人数均不超过十人,使得讨论更加热烈,气氛更加融洽。小小的团体更能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学习的劲头更高了。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互助式学习

由本组推选出的发言人上讲台主讲,主要陈述本组通过微课学习过程中总结出的知识点,总结本节内容,然后以练习题为例讲解操作并示范。起初很少有小组主动上来讲,但看到有的发言人讲的有声有色的样子,都跃跃欲试,最后就变成了争先恐后地上来讲。小组内部发言人的推选也不再那么困难了,每每有人讲到很精彩的时候,同学们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有讲得不当的时候会有人主动在讲完之后做出更正,或提出最佳方案。课堂上一片和谐融洽的气氛,站在一旁的我兴奋不已,轻松愉悦的感觉由然而生,这是在以前课堂上很少发生的情况。

有时我也在想,只是简单地组织一下就能上好一节课吗?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细细想来,原来同龄人之间的说教更有韵味,更有说服力,正如大潮涌动,每一个水分子都在动,是波涛在推动着他们,动力十足!

机房里亮堂堂的,只因到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是传统与革新在碰撞,是主动与被动的竞技,很显然前者才是最大的赢家。

设想多年后,当同学们各自走向社会,走向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的时候,这种偶然间创造的气氛与环境竟然成了他们一生都难以忘却的纪念。也许是这种原因的存在吧,同学们的认真程度超乎你的想象。师生之间绝对的界线没有了,大家都是学生,人人都是老师,每一个灵魂仿佛得到了一次次历炼和洗礼,“三人行,必有我师矣”淋漓尽致地在这里不断地演绎着。

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只是单一的知识灌输,而开放式教学对教学活动的颠倒后面,彰显的是对传统教学中教与学关系颠倒的真正诉求,是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切实彰显。

四、纠错式点评与总结

在将课堂开放的过程中,教师既能找到多讲与少讲的平衡点,又能积极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内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抓住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于以纠正,并做一小结。要“精讲”,而非将主要内容再讲一遍。必竟受时间的限制难免不能尽善尽美,对于一些经验上的技术问题与技巧及时地作一补充,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和激励。

五、结束语

设计开放式课堂教学,其重心是创设真正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打破课堂中教师的“一言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出于这些考虑,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以活动理论为指导,特别彰显出面对面的教学环境和师生学习共同体对学生个别化、协作化学习活动的支持。核心旨向是以师生、生生的相互介入的课堂实践,促进其观点的交流、表达甚至冲撞,从而以共同体话语的形成促进个体知识的生成与丰富。开放式堂改革的实施,并不意味着用以视频为载体的虚拟课堂取代传统课堂,其本质是通过对教育时空的拓展和重新组合,构建真正的充满对话、自主与协作的课堂,也唯有此,开放式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对传统教学的革新。

参考文献

[1]“翻转课堂”改变灌输教育[N].大众日报,2013.11.27.

[2]徐倩.慕课能否撼动课堂[J].上海教育,2013,(10A).

[3]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9~10.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2016年度“十二五”规划课题"微课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6]GH0699

猜你喜欢

开放式课堂微课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试谈如何构建开放式高中语文课堂
构建数学开放式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