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蒹葭苍苍”与“南通民歌”相遇

2020-09-10季中蓉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唱词国风南通

季中蓉

《诗经》乃“先民的歌唱”。《诗经》的精华主要在“国风”部分,“国风”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真实描绘当时社会风貌的诗歌,反映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可以说,“国风”里的作品都是当时的“民歌”。而南通的民歌也是江海文化的奇珍,历史悠久,在创作上与“国风”中的不少作品大有相承之迹。为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讲解《蒹葭》的过程中,笔者巧妙地将其与南通民歌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美。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引导学生欣赏诗歌“重章复沓”的篇章结构

“重章复沓”是《诗经》的基本章法结构。“重章复沓”,即诗歌每段的章节形式和字词几乎相同,但中间改变或替换了一些字词,使诗歌的意思发生了变化。《蒹葭》共有三章,反复吟咏,一唱三叹,是使用“重章复沓”结构的代表。事实上,南通的不少民歌也具有“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在引导学生阅读《蒹葭》的过程中,笔者就引入了我们本地较为流行的民歌《打麦号子》,以此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种“重章复沓”的艺术结构。《打麦号子》是南通人民劳动时唱的一种歌。农忙时节,乡人们聚集在一起劳动,大家一边打连枷,一边唱歌。一人领“嗨”(“嗨”为我们当地方言谐音,南通话里的“嗨”即“喊”)众人“和”(“和”即应和),众人“和”的唱词内容始终一致,以此隔开每一段“主唱词”,从而形成了“重章复沓”的鲜明结构。又如,流行于南通通州金北一带的《嗨乎包》,唱词简洁,曲调高亢。

栀子花开呀,叶子青呀,嗨嗨乎包,

黄瓜那个花开呀,挂金铃啊,

嗨嗨哟来个嗨嗨乎包,嗨嗨又来到哟。

杜鹃花开呀,遍山林啊,嗨嗨乎包,

石榴那个花开呀,点红的灯啊,

嗨嗨哟来个嗨嗨乎包,嗨嗨又来到哟。

在这首号子里,“嗨嗨哩来个嗨嗨乎包,嗨嗨又来到呵”为众人之“和”,每一节“主唱词”的句法结构一致,对仗整齐,分别描述打麦时节盛开的花卉,有修辞,有想象,展现了一种原生态的劳动审美观。这就是南通人的劳动画面,有声有色,汗水和诗意交织,质朴而浪漫,富有激情。

二、引导学生探析诗歌“起兴造境”的艺术特点

《蒹葭》选自秦风,很多诗学家认为这是一首“怀人诗”(也有学者坚持“刺襄公说”及“招贤说”),“伊人”是抒情主人公仰慕追求的女子,“他”所想念的人儿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陷入了想念的激流。全诗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以“蒹葭”起兴,蒹葭苍苍,碧水清清,情景交融,佳人若隐若现,渲染了萧瑟凄清的意境,写出抒情主人公追而不见的凄婉惆怅,全诗笼罩着一种凄迷朦胧的艺术美。《诗经》用景物起兴并借此展现某种意境的方法也渐渐为后世诗歌、民歌所承袭。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尝试借助家乡民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种“起兴造境”的方法。

南通临江海,许多渔歌非常优美。例如,这段歌词:“蓝天作帐月点灯,白鸥萦绕日西沉。四海为家龙云伴,乘风破浪守乾坤,晨迎朝阳晚送月,世上最乐捕鱼人。”歌词是渔家生活的真实写照,呈现出一种旷远悠然的寥廓意境,无论是景物的组合还是炼字的艺术,都令人拍案叫绝。

引导学生了解了这富有生活气息的民歌后,他们的创作兴趣越来越浓厚。有的学生还尝试将《蒹葭》改编成了一首地道的南通民歌:

芦花白穗儿一簇簇地发,叶稍的露珠儿一层层地长。哥想妹子呀望眼穿,妹在对河雾里头忙。有心趟河不怕深,只怕女伢儿不知我心真。

芦花白絮儿一瓣瓣地飞,叶尖儿的霜粒子一块块地厚。哥想妹子呀望眼穿,妹在对河雾里头忙。有心趟河不畏冷,只怕女伢儿不把我瞟。

雪花儿漫天裹芦头,芦根子洁白滋味甜。河水不深也不浅,撑个蒿子划过去。女伢儿声娇脾气好,男伢儿勤劳人可靠。可靠要有情来系,认情考究人耐心。耐心等得人和满,和满婚姻万年长。

歌词用的是南通方言,既贴合原诗,又整齐押韵,该生还灵活地运用了比兴、顶真等手法,写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并按時间的推移来安排故事情节,创造性地设置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情节,结尾还模仿了南通民间小调《打梨花》,非常有新意。

综上所述,适时利用南通乡土文化资源,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跳动的脉搏,进而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唱词国风南通
唱词(外一首)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国风时尚关键词
首届晋祠国风文化节举行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展览纪录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新疆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