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设计策略

2020-09-10李邦凤

高考·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校本传统

李邦凤

摘 要:高中地理是高中学生必修课之一,为了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实施了地理校本课程设计。在设计中融入了传统文化,期望通过地理知识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让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精神,促进学生良好发展。本文以中国传统民居为例研究传统文化下校本课程的设计策略,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同时,实现有效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学科是培养学生掌握各区域地理特点的重要学科,学生能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1]。为了满足国家提出的傳统文化有效传承的要求,地理学科积极推行了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并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中,在提高学生地理能力的同时有效传承传统文化,以下内容是对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设计的策略展开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整合的原则

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较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够让传统文化内涵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影响自身行为,实现良好发展。在融合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在探寻传统文化时,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初始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在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时正确认知自我、发展个性、提高综合素养,保证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

(二)可操作性原则

在设计校本课程时,能够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搜集相关传统文化,比如历史遗迹、神话传说等,再经过具体实践学习,获取真知。

(三)教育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应保证学生在收集、整理知识时,可以提高探究能力,应用自己掌握的正确理念分析相关地理知识。

(四)发展性原则

在探究传统文化时,学生可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理解与认知,并融入自身素质中,提高道德素养。传统文化包含着我国祖辈的生活智慧与艰辛,让学生牢记过去、提升创新意识,为创造美好的生活努力。因此,校本课程应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设计策略——以中国传统民居为例

(一)利用情感传递,内化传统文化精神

每个国家都含有本民族文化的精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比如仁爱共济的关爱意识、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等。在设计校本课程时,应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利用情感传递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与传统文化产生共鸣,最终让学生将传统文化内涵内化成自身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从而发挥出校本课程的教育作用。

例如,在设计校本课程时,可以根据《现代旅游》课程融入“传统文化”,还要突出“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让教学内容体现的情感因素感染学生,从而内化传统文化精神,比如“北京四合院”是人们旅游时较为热爱的景点,“北京四合院”代表了当代居民的生活形态。在校本课程内容,应将“四合院”建筑形态、人们在院中生活的状态设计在课程举例教学中,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方案,教师只需要利用“四合院”实际案例传授学生知识点,方便教师教学。另外,还要使用文字阐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将人们互帮互助的精神融入描述出来。教师可根据“四合院人们的生活状态”在网络中搜索相关视频,体现出人们互帮互助的过程。学生在观看后,能够感受到当时人们生活“其乐融融”。通过有效的情感传递,学生能够提升帮助他人的思想意识,实现传统文化精神内化的目的。

(二)利用史实认知,普及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涉及的领域也较为广泛,包括人生哲理、衣食住行等。如果只站在文化角度划分,可分为历史名人文化、古代文学文化、宗教文化、姓氏文化、国学思想文化、书法文化、古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较多领域。在校本课程设计中,可以根据课本教学内容加入各领域传统文化,在帮助学生深度认知地理知识的同时,了解、掌握我国传统文化,形成文化常识。

例如,在根据《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一课设计校本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入民俗文化,还要表现出中国传统居民在当地民俗中是怎样的表现,比如举例陕西文化“民间社火”。在校本课程内加入“中国传统民居”在“民间社火”自演自娱活动的照片进行体现,还要配备文字说明:民间社火源于古老土地与火的崇拜,社表示的是土地神,火为火祖,也就是火神。中国以农业文化著称,土地是人类立身之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另外,设置的图片还要体现出活动开展时传统居民在活动中的服装、表情等,体现出中国传统居民的思想意识。

(三)设计活动体验过程,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校本课程设计应融入活动体验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在体验时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校本课程内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活动,比如融入古代文学文化、宗教文化、姓氏文化、国学思想文化、书法文化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书法文化中字体的来源与渊源等,并设立比赛,书写出自己最喜爱、最擅长的书法字体,学生从搜集、比赛过程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并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设计地理校本课程融入传统文化时,应注重情感的传递、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活动体验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情感的感染内化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活动体验对传统文化深度认知,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日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9,(6):67.

[2]吴文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8,(12):70-71.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批准号L/2020/050)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校本传统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少年力斗传统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