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0-09-10朱小芳

高考·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同学

朱小芳

摘 要:高中地理有四种核心素养分别是人地协调观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其中,实践能力在地理课程学习中也占据着主要的位置。新课改的持续深入为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强化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也使地理老师将要面对着很多的难题。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高中地理老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也能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地理实践能力;培养

地理新课标明确指出将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与区域认知共同整合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本质上是说学生在开展思考、进行实验与实行调查等等地理实践过程中所拥有的坚强品质与行为意识。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让高中生借助观察、探究等方式获取与解决地理信息,使其产生看出问题、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还可以和其余学生展开合作共同制定地理实践的相关活动计划,训练其自主探究并挑选实践用具的能力。最终根据活动计划进行实验,积极在领悟与反思中完成学习,脚踏实地,得到克服多种困难的胆量与勇气。

一、如今地理实践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地理的学科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诞生,让我国大量的学者、教育家、老师察觉到培育学生产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地理实践力不适合借助书面文字的形式开展检测,始终是高中地理课堂上十分薄弱的地方。大多数一线老师也开始尝试着举办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但依旧有部分问题限制着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进行。

高中地理学科上课总时长不多,通常高一时期一周中有两堂课,上课的时间仅仅只够学习教材上的内容,并且学生们还存在着参加期中期末考试的压力。高二时期每周上课时间有四节,但是由于要学习的内容增多,知识困难程度的提高,时间也就变得非常紧张。而高三时期,所有课程复习的压力更是减少了进行实践活动的频率与次数。除此之外,任何地理实践活动从计划制定到举办开展都要消耗老师越来越多的时间与精力。由于展示课确实需要此种活动,一个学期举办几次还可以,但若是想在固定的时间经常性的组织地理实践活动,肯定是无法实现的。并且,安全问题是学校有效进行教育授课工作的基础与保障。如果让某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外出,就很难确保学生们自身的安全。多种压力的引发下老师就更加不愿意带领学生们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了。地理老师是所有地理实践活动的管理者、领导者。但是受到老旧教育教学观念的作用,大部分地理老师都不具备野外生活与实践技能,或者是缺少举办地理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并且,在本身地理实践力就不高的情形下,再去教导学生们,自然会产生得不偿失的效果。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1)强化实践意识,搭建地理实践情境

地理实验,是借助工具与设施将所要了解的地理知识、现象与其反应变化环节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方式,其能够让自然现象与环节变得越加生动化、具体化,可以让笼统的概念更方便理解,使学生对高中地理内容的感知更加清晰。比如,借助制定实验来仿照海洋流动的过程:往一个大盆内注入水,水要距离盆边缘约为三厘米上下,不可以太浅。把茶叶碾碎均匀的撒到水上,然后将电吹风按钮按下,使风吹拂到盆内水面上,仿照东北信风,认真观察茶叶粉末的移动方向和下垂方向。亲手制作地理模型可以高效强化学生自身的操作技能与合作意识。比如在讲解《宇宙中的地球》内容时,让全体学生制作出“太阳系模式图”的真实模型,接着从所有星体的大小、星体彼此间的方位关系、所有星体离太阳有多长的距离、公转轨道的实际形状等等层面对学生创作的模型开展点评,从而让学生们对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方位、特点等有一个更加具体的了解。

(2)创新讲课方式,培养学生地理观察与观测能力

学生只有拥有部分地理观察和观测技能,才可以更快速的把地理内容运用到地理实践中,并利用地理知识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切实达成活学活用的授课目的。并且,提升与增强学生精准的洞察力与观测技能还可以推动学生在实际地理环境中越加清晰、具体的知晓地理本质,为将来深层次的开展地理学习与生产生活铺垫牢固的基础。比如,在讲解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内容时,若是想提高学生们的观察以及观测水平,老师就需要利用不一样地貌地形的多种等高线画面来使学生认真观察、细心比对,并开展模仿刻画,接着老师要按照学生的绘制情况做好引导辅助,补充完整。再比如,老师也需要展示多张经典的山地地势画面,使学生借助观察,寻找出山地地势的特征,从而在不停地探究、分析、思索环节中总结出“等高线的海拔从四周方向朝着中心持续增大,而中心的等高线开始闭合则表示着山顶”这一特征。除此之外,要是具备一定的条件老师还能够组织学生去外界大自然中观察地形地势等等。如此多姿多彩的授课方式,不止充实了授课内容,全方位激发了学生自身对学习的主动性,还深化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夯实和掌握程度,并真正增强了学生实际的地理观察以及观测水平,提高了学生本身的学科核心素养。

(3)利用地理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

角色扮演是使学生模仿地理形象角色,借助扮演的方式,高效具体的处理有关地理的问题。其可以让学生真正完成心理上的体验,全方位增强学生自身的探究与处理问题的技能。比如,在讲解“锋与天气”的内容时,老师就需要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角色扮演,各个小组分别模仿冷锋与暖锋以及准静止锋。每一个小组再随机挑选出三位同学,个子较高的学生是甲,个子平平的学生是乙,个子很矮的学生是丙。然后让丙同学模仿冷气团,乙同学模仿暖气团,甲同学模仿锋面,站到丙同学与乙同学两者中间并且头上要带着写有“锋面”的条幅。在扮演冷锋的时候,乙同学要站在原地不动,丙同学自动朝着乙同学的方向前进,在慢慢靠近以后乙同学要彻底蹲下去,贾同学的身体也要同时向乙同学开始傾斜。而在扮演暖锋的时候,丙同学要站在原地不动,乙同学要自动朝着丙同学进行移动,贴近后丙同学要立刻蹲下去,贾同学则需要朝着丙同学的方向倾斜。在扮演静止锋时,丙同学与乙同学要共同朝着贾同学的方向前进,在贴近以后左右来回移动,借助此种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真正增强学生自身的地理实践力,构建出高效的课堂。

(4)结合乡土地理,进行野外考察活动

开展地理野外考察本质上是对地理周边环境与其结合形成的要素进行的直接观察。大自然是实施地理实践活动的最佳课堂,把本地的周边环境和笼统的地理内容相融合,有顺序的进行地理实践活动。一个方面,老师需要将乡土地理当做依仗,组织举办地理实践活动。以北京市为例子,比如借助永定河中丁家滩段的河流河漫滩与边滩、新滩与阶地等对地形地势开展分析。一路从法海寺走到八大处的实际防火道,研究背斜地质的具体结构。另一个方面,学校在开展游学活动,进行设计并游览景点的时候,要有思想的和地理课程做好整合。像是去安徽游玩的时候,一定要爬黄山,并仔细观察其中的地形与地貌。组织游玩宏村时,要欣赏徽派的所有建筑,观测以往居民所居住地的布局构造和实际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结束语:总而言之,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和不断发展是高中地理授课的一个长阶段的授课任务,需要老师坚持不懈的开展学习和探究。所以在具体的地理授课环节中,老师要把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真正贯彻到所有课堂上,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慢慢增强学生自身的地理实践力与老师的授课品质。

参考文献

[1]马奔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20(01):91.

[2]江瑞天.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174-175.

[3]吕志忠.例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12):48-50.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同学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