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专业汉英互译课程的教学实践策略探究

2020-09-10潘利锋王泽熙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0年11期

潘利锋 王泽熙

摘  要:时代的发展带动了新课改的改革,教育界也在不断地更改教学模式,力求制订出符合现阶段人才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培育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人才。针对汉英互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在提高教育者的师资力量水平,将汉英语言文化背景相结合,在授课中有效利用辅助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在可行范围内给学生营造更多的模拟实操机会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证明,做好高校汉英互译中的实践教育工作对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都有积极的推动力,是一项符合现阶段学生需求的教育模式。本文将就翻译专业汉英互译课程的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提升教学效果两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翻译专业;汉英互译;教学实践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4-0018-04

汉英互译课程作为教育阶段一门特别重要的学科,应受到重视。翻译专业汉英互译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汉英互译课程是对之前所学语言文化知识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未来翻译好语言的基石,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由于学生的中西文化背景和地域差异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导致汉英翻译在教学中产生了局限性。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老师应该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性,在教学模式上有所精进,采用新颖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汉英互译专业体系的完善。

一、汉英互译课程教学的问题

汉英互译专业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趋势,有着重要的意义。想要实现翻译专业学生汉英互译课程的完好发展,首先应该找到阻碍其发展的元素。只有知晓了其中的缘由,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策略,以便使其教育模式健康地延續 [1],对学生的学习带来高效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发展的需求,对翻译专业人员的需求日益渐显,放眼现阶段的汉英翻译专业,依旧存在很多弊端。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性

翻译专业的学生所处的地域不同,导致中西方国家传统背景文化的差异性。学生在书本中接触的大多是标准化的书面用语,由于思想的局限,学生对中西方异域文化习俗的知晓范围有限。国际、地域、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对语言的使用和表达产生重要影响,因而造就了人类生活中俗语、习惯用语、俚语、双关语、谚语等方言的形成,其中很多“语言”是汉英互译的方式没有办法翻译出来的。有的地域行为大气,语言豪放;有的地域行事谨慎 [2],语言委婉,因而可能同一个单词、字句翻译起来会有不同的意思。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达形式,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承载着各自的民族特征和禁忌习俗,比如在英美的习俗里不喜欢13这个数字,因而在特定的翻译背景下,要避免或者用其他的翻译方式替代,这就给汉英的互译增加了难度。

(二)思维方式差异性

人类在特定的环境氛围、文化背景的熏陶下往往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受教育文化背景的差异、生存环境因素的差异性、个体性格特征的不同、自身对事物理解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对语言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形成思维模式的差异性。现阶段的汉英互译专业翻译时会带有个人思维色彩。高校学生进行翻译时,总会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讲另外一种语言,尽管不会出现原则性语法的错误 [3],但是会出现语境语意上的表达误区。比如在中国,红色可以代表喜庆和灵动,但是英美国家的思维中,红色象征着暴力,因此思维方式的差异性也对汉英翻译产生影响。

(三)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学生个体本身具有差异性,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对待英语学习的基础与态度、平时的学习习惯以及学生本身对英语的汲取和接受能力的不同等都会造成英语认知水平的差异 [4]。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在家庭教育中接受到良好的家风家训熏陶,有学习英语的基础氛围的学生在英语成绩上表现较为突出,而缺乏英语氛围的学生,其英语成绩能力相对薄弱。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往往课堂上形成了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统一的授课标准易削弱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因为长时间跟不上进度而产生消极叛逆的心理,对学生的自信心的树立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生英语翻译成绩的提升。另一方面,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也不符合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理念,学生上课提不起兴趣,对课堂进度、教学效率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四)教学方式单一,师资力量欠佳

在高校的汉英互译课堂中,往往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翻译课程要求对两种语言的文化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并且要求丰富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教学,学生们局限于课本上的翻译练习,没有经过切实的翻译训练,很难把握特定情境下的语意 [5]。另外翻译专业对老师专业技能要求极高,现阶段,高校中呈现出师资力量配比不均的状况,所以高校应强化师资。此外,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辅助工具,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二、翻译专业汉英互译课程的教学实践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国家间的往来变得愈发密切,汉语和英语作为世界主要流通的语言,在各国语言沟通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汉英互译等翻译人员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在众多的语言学当中,英语是学习人数最多、在国际交流中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众多高校均开设了英语专业来培养语言人才。要想实现翻译专业汉英互译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育者们还须不断探究,在实现自身教育任务的同时为学生们带来超预期的理想效果。为了实现更好的教育成果,下文将对翻译专业汉英互译课程的教学实践策略进行简单的探究。

(一)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

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在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中,极其容易被忽视的一项教学内容。但随着近些年来国际合作交流的趋势逐渐增强,社会和国家对英语的翻译人才需求量增多。此种现象对汉英互译专业教学的师资配比和师资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作为教育者,勤于钻研、不断根据时代需求提升专业能力素养是提高教学能力、培育新式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自身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根据新时期学生的特征与需求总结经验,形成便于学生投入学习、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教学风格,给学生带来良好的体验和轻松的教学氛围。因此,各个高校应重视对英语翻译的教学。但部分高校教师由于专注于讲解翻译知识,使课堂显得十分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注重课堂的生动化,结合学生们所熟知的英语相关知识,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翻译内容背后的知识点,以自己所熟知的英语知识翻译陌生语句,让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灵活地学以致用。

教师在提升教学能力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们将翻译课程与大学英语其他课程相结合,充实翻译内容,让同学们了解翻译所在的情景,结合自身的英语知识,在特定的情景中明晰翻译所面对的问题以及所需翻译的内容,准确理解说话者在特定情景中所要表现的想法,从而达到合格的翻译水平。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大学英语翻译学习时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自身能力如果无法得到提升,学生很难增强自身翻译水平,因此,教师需要不断自身提升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翻译水平,使其成为合格的翻译者。

(二)结合汉语和英语的语言文化进行教学

教育者如果想培养出合格的翻译者,让学生了解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之间的联系是不可或缺的。对于两种语言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之点应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翻译的过程中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实际上,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英语想要表达的意思用汉语直译后,却呈现完全不对等的情况。面对这种翻译,教师应教会学生们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结合句子的特定情景,找到最合理的翻译方式。另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语言中蕴含较多的修辞手法,如果能够在理解说话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的同时,添加一些汉语中的修辞来进行翻译,会比直译的方式更多些亮点。

另外,在英语的语法表达上有很多用中文直译过来却不能够表达其中含义的内容,这就需要结合英语背后的文化来进行合理解释。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深层次地认识英汉文化,引导学生树立两者相结合的思想,翻译出来的内容往往不够准确。而且,有时候一段英文的翻译是在固定的时代背景或者是特定情景下的,若翻译者没有站在这种背景所呈现的文化中进行翻译,翻译出来的内容很可能与实际意义相左。因此在翻译专业汉英互译课程中,需要结合汉语和英语的语言文化进行教学。

(三)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兴趣

多媒体技术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增加现代化资源,通过各类教学手段,将本来枯燥乏味的翻译课堂变得多样化。在进行翻译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因为内容的枯燥而产生疲劳,在翻译的课堂上提不起兴趣。现阶段的翻译课堂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处于各种情景下的翻译内容应该如何用更恰当的中文表达出来。教师们可以在翻译课堂上通过播放一些视频片段 [6],为学生们展现译者在面对不同场景时,同一句英语翻译呈现的差异。让同学们切身了解到作为一名译者,要做到根据场合翻译适宜的语言。若忽略了具体场景,翻译出来的句子就会引发歧义,甚至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通过音频和视频能有效激发同学们学习热情,因此在汉英互译课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兴趣。

(四)为学生营造特定情境进行翻译模拟

从翻译专业的教学角度来看,书本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专业课堂教学是桥梁,真正的实践运用才是关键。在翻译的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们组织一些翻译模拟的情境,让学生们脱离书本的局限,学会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翻译练习。首先是考验学生们对所处环境是否做到充分理解,如果在充分理解的情况下进行英语翻译的学习,于学生而言,对汉英互译知识的汲取也相对降低了难度,更加便于学生学习,这也是符合新时代学生学习需求的教育模式。通过营造特定的氛围,鼓励学生进行翻译模拟实践的过程,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在汲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也对其所学内容进行巩固与强化。教师鼓励学生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下进行翻译模拟,不但能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也能为学生日后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相关情境的应对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作用。学生们在特定情境中感受到说话者当下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将自己融入翻译者这一角色,用自己的理解为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 [7]。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特定情境进行翻译模拟是很有必要的。

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根据情境制订会话情节,进行三人分组翻译训练。会话一共分为三个角色,一人模擬英方代表,一人模拟中方代表,一人模拟翻译者,然后进行实时对话。在这个过程当中三人需要交换角色,保障为每位参与的学生提供模拟翻译者的机会。根据特定情景,用自己的理解将中英两方所表达的意思进行翻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口语能力,也可以在教师指定的情境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以翻译者的角色去模拟翻译。

三、结语

大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时期,是决定学生能否进入更高人才阶层的决定性时期,汉英互译也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专业,因此做好高校的汉英互译中的实践教育工作是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要采用开放式的合作教学模式 [8],引进先进技术与思想。教育者在自身专业技能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可以进行诸多转变,以确保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丹. 论例证翻译对教学应用的益处——评《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J]. 江西社会科学,2018,38(06):262.

[2] 张婷. 动词支架在汉英长句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1):118-120.

[3] 秦元刚. 逻辑思维在中医汉英翻译中的运用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04):142-144.

[4] 齐静. 英汉对比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J]. 教育发展研究,2019,38(04):86.

[5] 冯克明. 浅论英汉翻译教学中的非常规思维能力培养[J]. 上海翻译,2018(04):68-70+82.

[6] 王晶,史正刚. 高校英语专业英汉翻译教学的民族文化融入及应用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6):243-246.

[7] 郭蕾. 英汉翻译的文化视角解构——评《文化对比下的英汉翻译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9):67.

[8] 隋晓冰,宋馨培. 汉英翻译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探索[J]. 上海翻译,2019(04):42-47.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