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

2020-09-10林玲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网络育人高职院校策略

林玲

摘  要:互联网已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更需与时俱进,加快建设 “网络育人”实践平台。本文从高职院校网络使用现状角度出发,分析梳理了网络对高职院校师生的影响,整理了现阶段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困境,并结合相关技术发展状况、研究者工作经验等对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平台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以引导学生正确有效的利用网络,从而增强网络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的网络管理与教育工作。

关键词:网络育人;高职院校;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3-0114-03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已全面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動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1]。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同时受疫情影响,本年内在线教育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110.2%,占网民整体的46.8%。当代 “90 后”乃至“00后”大学生的成长与互联网紧密相连 [2]。

一、网络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

2002年,全国首家高中学历远程教育学校——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成立,由成都七中和成都东方闻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落成。其网校开发的多媒体同步教学系统通过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信息产业厅、四川大学等专家组的鉴定,被确定为国内先进水平。2002年,该系统入选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2003年,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列为向全国推广的首选资源。该网校的课堂实录视频在名校课堂网同步更新,以让更多省内外学子享受到成都七中的优质教育。此网络育人模式实现了教育公平,将优质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共享化。网络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传统的教育方法、革新了教育原则。通过网络教育,学生在此虚拟环境中能接触到全球多元化的前沿科技,甚至潜移默化的塑造价值观念。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如何能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认真思考。“00后”在新时代多元文化的浸润下,其价值观和生存方式潜移默化的被影响、改变,相比之下他们有着更加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同时,他们对网络的依赖性愈加明显,需要通过网络进行社交、信息的获取、购物、游戏、学习。在此背景下,网络育人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

(一)网络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

目前,网络技术在现代化教育中的应用越发广泛,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已被改变。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唯一的中心,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自主学习、自我实践。师生可以创新学习模式、创新互动与考核模式。同时利用网络的多元化与虚拟性,拉近了师生距离,学生与教师的标签淡化,师生间关于知识、专业、事业规划等探讨变得更加自由平等,这在辅导员工作中体现的非常深刻。

但同时网络中负面信息也淡化了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观念、自主意识和法律意识,冲击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各网友对热点事件的评述深刻影响了大学生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和方式,部分大学生随大众盲目跟风,缺乏自我思考地发表对事件的狭隘评论及虚假信息,对尚无分辨能力的大学生产生了极大危害。总的来说,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加大了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难度与强度。网络的虚拟性容易使青少年在网络上麻醉自己,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异化现象。

(二)网络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影响

“90后”“95后”已经以教师身份走进了校园,受网络时代影响的一代将网络教育与课堂教育融合,引导学生正确、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知识、开拓思维。同时教师也利用网络资源充实自身、提升学习,各高校教师均制作网课、微课上传资源库用于共享交流。部分西部等教育资源较为落后的地区不再仅仅通过有限的支教方式解决,一根网线、一块屏幕,可以将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教授讲座、课堂师生互动、名企的实践教学等实时传送给偏远地区。教师需要做的更多是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适度利用网络进行自我教育。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困境

(一)部门间缺少联动性

目前我国网络育人工作并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各校各部门间存在多头指挥、临时决定等较混乱的现象。造成各部门间协同性差、资源共享度不够、流程脱节等众多问题,从而限制了全局层面的共享发展。网络教育本身具有复杂多面的特点,高校应针对其育人的方向精准的制定出方案、分阶段部门的综合管理、优化统筹,形成有效的网络教育系统工程,譬如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育人的搭接 [3-4]。

(二)创新意识不够,内容陈旧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网络育人工作仅仅将理论直接植入网络新媒体,未能最大化的利用网络平台,纸质版转化为电子版的形式化网络教育现象较多,缺乏创新意识,难以长期有效地吸引学生。

网络教育应从根本上改善传统的教育模式,去形式化、教条化,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此,高校需要引进优质的网络平台,同时,教师应利用专业知识,创新的改革出一套全新网络教学模式,在网络平台上建立优质教学资源。

三、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平台构建策略

(一)借助社交平台发挥网络育人功能

1. 建立优质高职院校官方公众号

发布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网络平台的信息较为多元、图文并茂,音视频兼具,能有效增加学生的兴趣度。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官方公众号,利用其进行校园活动的推广宣传、事项的通知等。但如何搭建优质公众号,是高职院校需要做的重点工作,在运营各高校公众号的过程中,应定期推送优质文章,对学生有更加明确的指引作用,学生能将微信转变成学习工具、共享知识的有效媒介。专业教师可结合公众号内容,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制作成新型课件,在网络上加以推广,以此扩大受众范围。

2. 鼓励以班级建立科普公众号

由于各高职院校开办的专业较多,导致了各系部学生之间的专业知识交流机会少的问题,可考虑以班级建立科普公众号,本班同学均可在平台上随时上传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各系部通过一个链接、一个二维码即可实现思维的碰撞、专业间的交流。能保证学生通过网络最大化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搭建专业课、实践课网络教育平台

想要将网络课程教育系统融入课堂,必须借助各类网络教育平台。在已有平台作为技术支撑的前提下,还需改变传统教育方式,搭建专业课、实践课的网络教育平台。目前,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已趋于成熟,在网络教育平台中,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可自主选择课程、教师以及授课方式,教师更多的起到引导学生、监控教学过程的作用。教具将不仅仅只是黑板粉笔,学生可借助平板电脑、手机等在课程中共同协作,在已开发的软件中完成更多以前难以开展的协同任务,譬如利用职教云平台,教师可以实时发布讨论、小组PK、头脑风暴等活动,学生提交结果也能及时得到可视化分析,教学评价也更加及时有效。

1. 鼓励新老专业教师相互学习

年轻教师大多善于使用新工具、新平台,对于网络前沿信息获取的速度较快,了解学生的课余喜好,但是年轻教师往往缺少教学经验与积累的资源,资深教师多习惯于纸质备课、板书教学、传统多媒体演示等,缺少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若新老教师能相互学习取经,将资深教师积累的课程资源与年轻教师挖掘的新平台结合,能使学生利用平时习惯的网络平台积极学习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2. 师生共建,专业与兴趣并存

在网络教育平台中,搭建专业课、实践课网络教育平台的过程也可邀约学生一起进行,学生角度新颖,更能准确掌握求学者对知识内容的需求,教师可对学生引入的教学资源展开评估,对资源准确性、权威性进行验证并对其继续补充,使其能延伸学习内容。

3. 校企线上合作,提升实践技能

高职院校的学生侧重培养的是专业技能教育,高校应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校企线上合作,让学生在虚拟平台上一边学习理论,一边接触实践技能。学生也能尽早了解用人单位的各项需求,接触企业文化,有目标的培养自身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

四、结语

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网络育人工作任重而道远,目前,高职院校在网络育人的过程中还有诸多不足,如缺少联动性,创新意识不够。对此,高职院校应从借助社交平台发挥网络育人功能、搭建专业课和实践课的网络教育平台入手,改善网络育人工作,实现网络育人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197.

[2]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第4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020:19.

[3] 刘畅.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与创新[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7):231.

[4] 蒋广学. 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系统思考与实践探索[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3):119-123.

(荐稿人:邓林,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系主任,副教授)

(責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网络育人高职院校策略
浅析高校易班平台的育人优势
“生活世界”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构建启示
基于易班平台的第二课堂教育探讨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