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直播带货销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9-10刘宇琳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11期
关键词:销售模式风险问题直播带货

摘要:当前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销售模式和消费形式呈现出了更为丰富的形态。其中,网络直播带货由于其具有互动性、便捷性、时尚性等特点,如今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迅猛发展,异常火热。加之疫情的影响,今年线下销售渠道严重受阻,形成大量库存积压,销售者们通过网络直播带货这种模式应对风险已成普遍现象,进一步促进了直播带货的发展。与此同时,此种销售模式带来了很多风险问题,诸如消费者个人隐私受到侵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虚假广告问题等。因此,应从网络直播带货现存问题入手,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优化直播带货模式,为其提供健康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销售模式;直播带货;风险问题;对策

1.直播带货的定义

2020年5月1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其中提出了10种新兴职业,其中的第3项“互联网营销师”就包括了直播销售员。官方对“互联网营销师”的定义是“在数字化信息平台上,运用网络的交互性与传播公信力,对企業产品进行多平台营销推广的人员。”简言之,直播带货就是指主播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宣传商品,进而给出购物链接,短时间内促成交易的广告营销行为。

直播带货与传统的销售模式相较,具有三点优势:第一,成本较低。传统销售模式在推出商品之前必须要进行大范围的市场调查;此外,还会举办商品推广会、销售会等线下活动,这些过程都消耗较大的成本。反观直播带货模式,不仅可以把这些过程从线下变成线上进行,而且使观看人群跨越地域局限,产生更好的效果,这就可以为商家节省大量成本。第二,高效便捷。传统销售模式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在营销环节上,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因为消费者的需求是随着市场“瞬息万变”的,长耗时的营销在这时会显得性价比极低。而直播带货可以及时高效地在第一时间把新产品介绍给消费者,从而极大地缩短营销成本。第三,宣传到位。传统销售模式主要通过电视、报纸、街边站牌等进行宣传,不仅费用高昂,而且宣传效果已经大不如前。例如。随着互联网发展,相比于电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手机、电脑等高科技工具观看节目。在此背景下,直播带货主要以手机为平台,充分利用当代人们的休闲习惯,让消费者边休息边购物,在无形间成了商家的广告受众。

2.直播带货销售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消费者隐私权受到侵犯

通过直播参与网络交易的用户,首先需在直播平台完善注册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码、电子邮箱、收货地址、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其购买产品后往往会接收到商家推送的不胜其烦的产品广告及促销信息,违背了用户提供私密信息的初衷。大部分具有带货能力的主播不是网红就是明星艺人,为了博取关注度,可能会不经意间透露其所知晓的他人隐私。可以将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的情形归为三点:第一点,个人信息的收集方式不合法,有些商家为牟利而使用非法手段进行个人信息交易,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第二点,使用非法技术手段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或利用正当途径收集个人信息然后再进行非法泄露,由此侵犯他们的个人隐私;第三点,有些商家会对用户传送电子垃圾邮件或广告,用户就需要用更多的时间进行清理、删除这些邮件、信息,不仅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及精力,生活、工作都会受到严重的干扰,使个人生活安宁权受到侵扰。

2.2商品质量参差不齐

网络直播带货靠的是人气、粉丝数量。由于不少网络主播虽然人气爆棚,但他们本身缺乏商品与服务的品鉴力和辨别力,也可能部分缺乏诚信的经营者给主播们提供的体验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远高于他们提供给普通消费者的商品或者服务,再加上虚假、不实广告问题,或者商品、服务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使直播带货的商品或者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但网络主播却急于将自己的人气资源变现,把流量变成效益,把粉丝多变成收入多。导致不少网络主播不关心商品、服务的质量,或者对质量有心无力,甚至有少数不法主播推销劣质商品或者服务的情况时有出现。消费者不明真相,在网络主播的煽动、鼓动下购买了商品或者接受了服务,事后却发现商品或服务的质量跟直播中所描述和保证的质量状况相去甚远,消费者大失所望。

2.3虚假不实广告宣传

网络直播带货缩短了消费者购物思考与决策的时间,秒杀的常态化操作加速购买行为,拥挤的直播间里没有留给理性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获得了一种主体性的满足与自主选择商品的错觉,这种错觉还会因为消费者参与时大量相同的意见聚集于直播间被放大”。消费者抱着“种草”的心态,全凭主播现场的介绍、宣传、测评等等直接获取商品的信息来决定是否购买,因此常出现直播中商品与实际商品不符合的情形。网络主播在直播中推荐商品或者服务时应当实事求是,对商品的原料、性能、功能、可靠性、安全性等质量状况有充分的认知,对经营者提供的服务质量、服务体验等全面了解,并在宣传推介时,不能进行扩大或者不实宣传,客观全面地介绍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但有些网红缺乏自律,在利益的诱惑下,夸大宣传、不实宣传,影响了市场秩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4监管的薄弱

对于直播带货的监督困难在于其节奏的快速。通常,一个主播在几小时的直播内可推荐数十款产品。对于一些热门主播,成千上万份商品在几分钟内被抢购一空也是常有现象。在如此高密度的直播中,一些以次充好、伪劣假冒的产品便会出现。因此,相关执法部门、直播平台及消费者的合力监督必不可少。对此,2020年6月初,“国家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直播平台主播兜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被列为重点整治对象之一。7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有关主体法律责任’‘严格规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依法查处网络直播营销违法行为’三个方面做了说明”。但是,相对于直播带货的发展速度,当前对其的监管力度依然尚显薄弱,直播带货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兴产物,若仅仅依靠政府力量进行外部监督,又难免出现信息迟滞、资源消耗大等问题。

3.针对直播带货中相关问题的对策

3.1加强对商品质量的保障

平台和市场监管部门应严格审查主播的带货资质,对各类商品的带货主播和企业分别进行专业考核并设置级别,建立诚信考核标准和黑名单机制,提高主播准入门槛,防止唯利是图且责任感较低的人员进入直播带货行业。直播平台除审查主播资质外,还应该建立事前抽样审查带货商品制度,重点排查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在直播带货时,直播平台要规范主播的语言表达,严禁使用夸张的标题和虚假宣传。同时直播平台应该设置回放功能并及时抽样审查直播带货回放记录,严查違规现象,必要时主动进行减少导流和警告封号处理。简而言之,直播平台为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投诉后审查,要竭尽所能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购买环境。

3.2平台完善保障体系

平台作为网络直播带货的依托载体,不能轻而易举地撇清关系、坐享其成,反倒应该建立完善的售后保障体系,提高准入门槛,而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宽标准,毫无底线地盈利。平台还应该与相关部门搭建联系,建立售后保障体系,从解决产品售后到处理投诉,有完善的后台体系。例如人民网消费频道、人民优选平台就专门推出了“直播投诉平台”,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接受消费者的投诉信息,并且平台能充分发挥第三方的监管与督促作用,催促商家解决投诉问题。平台作为把关商家、监督直播间合理运作的第一道门槛,应该冲锋在前,解决消费者维权难的问题,更要及时处理不良的商家、无诚信的机构与主播,合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3.3监督部门、直播平台及消费者需要进行合力监督

对于直播带货,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执法部门进行监督。因此,需要各执法部门的“合作分工”或者设立专门的直播带货监管小组。另外,执法部门需要和直播平台进行深度合作,比如完善实名直播制;落实直播档案管理、直播视频保存;建立主播信用评价体制与行业黑名单;建立主播行业工会等等。消费者也应当承担起监督的责任。消费者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监督主播在直播时的表现,还可以在收到货后监督商品是否是“三无”、质量低劣或者假冒仿。当出现问题时,消费者有责任向有关部门及电商平台进行及时反馈。当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常怀维权意识,恪守监督职责,不良的商家与主播便会无所遁形。对此,相关部门与直播平台可以用奖励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消费者的监督积极性,真正实现全民监督。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直播带货销售模式在当今商品交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今后,其将面临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互联网时代最具潜力的科技成果之一。由于该模式正处于前期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众多的问题阻碍,包括前文中所述消费者隐私权问题、商品质量问题以及目前对其监管薄弱等。因此需要做好应对网络直播带货销售模式带来的风险问题,加强平台和监管部门的协调,提高网络直播平台自律意识,提高主播入行门槛,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对拟发步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

[2]张小强,李双.网红直播带货:身体、消费与媒介关系在技术平台的多维度重构[J].新闻与写作,2020,37(6):54-60.

[3]李坤.直播带货有望从“野蛮生长”走向“健康成长”[N].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08-13(4).

[4]马雅星.网络直播带货中商品质量保障问题探究[J].潮流理论,2020-12-22.0031.

作者简介:刘宇琳(1996-),女,汉族,辽宁营口人,西北政法大学2019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

猜你喜欢

销售模式风险问题直播带货
校企合作为“直播带货”人才培养加速
未来零售业谁主沉浮
线上、线下企业齐入局,“直播带货”是一剂万能解药?
电商直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销售模式的探索
质量宏观管理的风险问题研究
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厂经济性分析系统中的应用Q
农商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探究
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