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戏曲秦腔演唱中演员如何把握节奏技巧分析

2020-09-10强春梅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演员演唱秦腔

强春梅

摘要:节奏运用在戏曲秦腔艺术魅力的展现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大成都航体现了一个演员的表演功力,是考量演员功力的主要指标。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即处理好节奏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节奏与板式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节奏与时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节奏与行当之间的关系出发,详细的对戏曲秦腔演唱中演员应把握的节奏技巧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戏曲;秦腔;演唱;演员;节奏技巧

在戏曲表演艺术中,节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样,节奏也是整个戏曲演唱过程中的灵魂。通俗讲,节奏就是音乐在速度上的快慢节拍,表达了音调关系。如何处理好戏曲秦腔中“节奏与演唱”之间的关系,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戏曲秦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处理好节奏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节奏是抒发情感的纽带,同时在诠释情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节奏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同时情感对节奏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在演唱过程中,演员在节奏的统摄下应做到音调准确、转板灵活与齐整,实现对人物情感的充分展示,达到演员情感与观众情感节奏共鸣的目的。在整个戏曲秦腔的表演过程中,如果能正确把握情感的节奏变化、情节的跌宕起伏,那么必然会打造出精湛的艺术作品。

首先,应发挥节奏对情感的调控作用。在秦腔表演过程中,节奏与情感表达贯穿于整个戏曲,情感与节奏相辅相成,所以,演员在情感变化与情感宣泄过程中均应发挥节奏的调控作用,以提高戏曲秦腔的艺术效果。

其次,应发挥节奏与情感表达的助力作用。例如将《断桥》中最抒情的唱法划按层次进行表达,如《断桥》的前几句最为抒情,完全抒写的是主人公当时的心境,从整个词义上可以明显看出白云仙当时的心境,当她与法海苦战至断桥边时,当时已身心疲惫、百感交集,内心的爱与恨、悲与愁、情与仇等情绪展现的淋漓精致,所以,在演唱过程中,可以借助“苦音二六板”慢而抒情的特点,在基本一致的速度里巧妙把握与当时人物情感相符的节奏,在拖腔与收声上进行把控,通过对字与字之间的节奏变化进行改变,充分发挥情感节奏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如此一来,在整体速度不变的基础上,实现内部节奏随演员理解不同而发生改变的目的。

二、处理好节奏与行当之间的关系

唱腔节奏应与行当保持一致,应服从于行当。行当不同,其唱腔节奏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行当不仅其个性特色表现突出,同时也其多样性与复杂性特性也表现的非常明显。

唱腔节奏应与角色保持一致,应服从于角色。各行当的角色并不一样,在节奏运用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多样性,所以,对唱腔节奏必须把握准确。通过对节奏的巧妙把握,实现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同样是旦角,但在节奏把握与唱腔语速上闺阁旦、正旦、老旦、小旦、花旦、武旦等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区别;如《表花》扮演闺阁旦的小姐与扮演小花旦的丫鬟,因他们所扮演的身份不同,其唱腔节奏完全不同,按照常规,可完全通过花音二六板进行处理,但考虑到戏曲人物当时在游园时的心情,在戏曲作者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可采用花音二导板的唱法,使得整个音乐表现的更加流畅、欢快;《表花》首句的结尾部分,如果采用二音子即彩腔,为更能体现出丫鬟的活泼与机敏等明显的个性特点,在丫鬟演唱第五句时可以由欢音快二六板替换二导板,从而使得整个戏曲的律动感更加突出、明显。

三、处理好节奏与时空之间的关系

一个优秀的戏曲剧目,其空间、时间与情感节奏把握的非常到位,属于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只有将戏曲节奏的综合性、延续性与运动性等进行深刻把握并结合在一起,方可提高整个戏曲的艺术效果及加之。在戏曲秦腔的表演过程中,空间转换、时间流逝与剧情变化等之间始终保持一种相互变化的状态,该变化即便有不同,但也不会因此而停止转变。通常情况下,时空在节奏把握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性因素,通过节奏,可展现时空概念,情感节奏、空间节奏与时间节奏之间相辅相成。所以,对于戏曲演员而言,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应正确处理时间、空间与节奏之间的关系,在动静转变、抑扬顿挫中,让观众感受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转变过程中所带来的戏曲情节变化,进在情绪、合拍上与演员形成共勉。如在《杨七娘》这部戏曲中,杨七娘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回到大宋,命令部下给儿子送信;很多人都认为杨七娘的儿子肯定能按照母亲嘱咐回到大宋,但信使回到元帅府并告知元帅杨七娘“杨肚儿拒绝回归大宋!”,在这种情形下,杨家所有将士们都被这样的拒绝感到非常震惊,情绪也在顷刻间被凝固。因兴奋的动态节奏立马转变为静态的时空节奏,转变速度极快,此时一个突出起来的清唱:“睛天霹雳当头棒,噩耗似箭穿胸膛,惊魂未定心绪乱,肝裂心碎百感伤!”,将整个剧情在情感节奏上的把控展现的非常到位,通过这种方式处理唱腔节奏,从而更全面的反应出了时空感之间的转变,展现了戏曲人物的复杂情绪。

四、處理好节奏与板式之间的关系

戏曲秦腔的基本板式,其旋律丰富、感情细腻且节奏相当严谨,随着科学技术与戏曲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戏曲的审美观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首先,加强对戏曲传统板式节奏的灵活应用。所谓传统板式,即整个唱词在剧目中所展现出的各种节奏规律。从结构形式上讲,秦腔属于板腔体音乐结构的一种形式,通常采用的形式包括二导板、二六板、尖板、代板、慢板、滚板。本文以慢板与紧代板为代表进行说明:相对而言,慢板叙事式演唱如泣如诉,其节奏较慢,在整个演唱过程中主要表现出抒情节奏,相对于慢板叙事式演唱,紧代板式的演唱慷慨激昂,人物情绪更加激烈,如狂风暴雨,整个节奏把握与慢板叙事式完全不同。不管是慢板节奏还是紧代板节奏,在不同的剧情中均得到了灵活应用,且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能达到感染观众、与观众共鸣的目的。

其次,应充分认识到传统板式节奏进行创新与改革的必要性。对秦腔传统板式的改革创新,应以整个剧情、人物特性、人物情感变化、戏曲台词等为基础,对其进行整体设计与精准把握,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寻找最佳契合点,不管在听觉上还是在视觉上,均应与观众的审美情趣完美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与观众内心情感的共鸣。例如《三上轿》中“奴的夫遭陷害尸骨未葬……”,传统唱法以慢板为主,但为了更鲜明的将人物情感展现出来,可以采用“苦音尖板”的方式进行演唱,以传统慢板式为基础,将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与音乐元素融入其中,在首句前两字与后两字的高强部分通过快速演唱的方式进对人物情感进行展现,同时将京剧女高音的唱腔技巧融入到拖腔部分,通过这一技巧的设置,可充分体现出戏曲人物当时的悲痛情感;第二句“见二老颤巍巍热泪流淌”,演唱节奏与旋律节奏随着情绪压抑的表现逐渐转变成舒缓且附有间歇性的抒情状,这一板式的创新与变化是在原有板式节奏型的基础上增强了抒情性与旋律性,使得演员在演唱过程中将节奏把握的更加巧妙,从而大大增强了整个戏曲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杨宏伟.戏曲秦腔旦角表演艺术及技巧[J].戏剧之家,2018(24).

[2]张红.戏曲秦腔演员技巧把握分析[J].戏剧之家,2018(45).

[3]孙晓鹏.漫谈秦腔戏曲的小生行当[J].戏剧之家,2019(22).

猜你喜欢

演员演唱秦腔
我的秦腔半生缘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杂技艺术与音乐简析
《琅琊榜》浅评
声乐教学略见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