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的切入对大学生优良家风传承的影响

2020-09-10易莹那丽丽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途径新媒体

易莹 那丽丽

摘 要:新媒体视域下优良家风为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切入途径,由于和传统媒介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其既给大学生优良家风的传承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独立学院可以通过加强新媒体监管机制建设来净化新媒体环境,并不断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和信息平台,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教育,在此过程中形成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意识,更加高效、顺利地开展优良家风的传承。本文以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为例,探析新媒体的切入对独立学院学生优良家风传承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优良家风;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024-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2018年综合研究项目成果,項目编号:ky201805

一、引言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给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带来巨大的变化,社会舆论环境的错综复杂,也给高校学生的优良家风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利用现代的信息交互手段,培养大学生健康、正确的政治思想,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高校既要传承传统教育的优势,也要充分挖掘新媒体的教育功能,把未知的挑战转化为机遇,给大学生的优良家风教育开辟出一片新阵地。[1]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社会如何高速发展,优良的家风始终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家庭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推动性的作用,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家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重视对优良传统的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2]

二、优良家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为了不断地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对家风重视起来,将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优良家风在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在开展相关优良家风教育时,需要不断创新,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断提升。[3]

(一)加强对优良家风的传承,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优良的家风会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家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的道德伦理、精神核心对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有很大的影响。优良家风的传承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同时也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条件。在优良家风的传承中,涉及人之所以为人,诚信、爱国、敬业、文明是基础,同时优良家风中所强调的核心思想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优良的家风,将家庭的教育作为个人品德提升的重要保证。大学生从无知懵懂到成熟精明,从家庭走向学校,从学校走向社会,家庭教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良家风所囊括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视优良家风对个体的影响,通过优良家风的传承,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当代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使学生拥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完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当前,大学教育中关于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还有一定的滞后性。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下,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落后于其他课程教育的现象,因此,院校需要大力加强对家风的传承,把握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新媒体环境下优良家风传承给高校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新媒体的巨量信息及其多元化给优良家风传承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当下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社会交流中的主要媒介工具,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但是在这种多元化的新媒体信息中,充斥着较多的“非主流”思想,存在大量的思想潮流和文化价值观念,这些思想观念在新媒体平台中激烈地竞争,以图获取自己的“传播阵地”,这些丰富的思想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信息资源,但是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同样会对学生原本的观念产生一定的冲击,使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出现偏差。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学生受到各式各样的思想观念影响,由于缺乏实际社会经验,一旦缺少家庭和学校的正确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并在此环境下迷失自我,无所适从。

(二)新媒体的数字化和虚拟化,消耗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精力

新媒体的虚拟性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自由交流和自由沟通的平台,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适当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和学习压力,但是另一方面,虚拟的新媒体由于缺乏约束,会在一定程度使学生违背原本的伦理道德,更加放纵自我,在网络上不计后果、胆大妄为、为所欲为,更有学生沉迷于互联网的虚拟体验无法自拔。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定的抽象物。”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就是因为其具备一定的与人交往的社会属性。当下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的部分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环境和网络游戏,很少有时间或者精力投入到学校或者社会组织的教育活动中,现状堪忧。

(三)新媒体的出现,对学生的媒介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由于其广泛性和及时性,为每一位大学生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平台,在此平台中,每一位人员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彰显大学生独特的个性,但是新媒体必然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挑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巨大挑战,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分辨不良信息的能力,时刻确保自己的思想道德没有出现偏差,始终沿着正确的航线发展,并且还要注意保护自己,使新媒体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四、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传承优良家风

(一)培养学生的媒介素质

媒介素养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判断、分辨和解读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媒介素质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判断事物好坏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大学生刚刚从高中迈入思维开阔的大学时期,人生观、世界观、思想观等都不够成熟,这时就需要学校对其进行引导,让他们能在错综复杂、百花齐放的思想潮流中有正确的判断。结合时代特点,优良家风的传承也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能一味遵守传统的思想传递方式,时代在变,传承方式也应发生适当的变化,要在吸收传统教育精髓的基础上创造新的传承方式和教育方式,将“媒介素质”这一概念引入实际教学,从思想品德、优良家风等方面着手,带领学生迈入新媒体的全新世界,并让他们熟悉新媒体环境,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在开展家风传承活动时,注重学生理论和现实生活的结合,比如学生的家庭观念问题、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等,如优良家风传承,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微信、QQ等新媒体传输方式和学生沟通,并提供一些经典优秀家风事例、经典家风典范等,给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加强独立学院思政工作队伍建设

时代快速变化,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优良家风的传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思想走向,并且对优良家风的传承和践行也有很大的影响,这就意味着教师一定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只有思想政治教育“领路人”的价值观正确,才能有效开展优良家风传承教育工作,正确引领学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师也是时代信息的接收者,在接受错综复杂的信息之后,加以自身的理解,才能够将信息传递给学生。但是每个人的知识面和教育背景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和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各个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传承和践行优良家风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完善新媒体的监管制度

在新媒体监管制度尚未完善之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托学校的思政工作队伍和学生社团、学生会等部门完成,但是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多和选择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传统的方式已经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需要同社会上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保证传承方式和内容的与时俱进。新媒体的诞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大、更广、更多元化的教育平台,但同时信息量剧增,内容良莠不齐,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信息管理的难度。因此,这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加大对信息的管理力度,加强网络监管。传统观念认为,优良家风传承和践行要把学校和社会全面结合起来,但是社会的信息量过于巨大,各种信息包含其中,这就要求媒介传输者也要具备一定的道德水准,相关部门要落实好问责工作,使信息的传播变得积极和正能量。

(四)充分利用新型的多媒体技术

要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首先就要具备良好的信息传输媒介,扩展教育的阵地,这就意味着教育工作者要挖掘出更好的教学平台。比如可以建立学校教育网,充分利用微博、QQ、贴吧等新媒体工具来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微博是一种使用较广的平台,由于传播方式趋向于立体化和交互化,很受当下学生的追捧。它能够从侧面反映用户的思想和情感,老师能够通过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思想层次开展个性化思想教育,进而引领学生走向积极、正确的道路。此外,还可以成立一个新媒体服务部门,尽可能发挥出新媒体的传播功能,在微信上创建一个“优良家风传承”公众号,利用新媒体自身的优势,打破传统的低端文章推送模式,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全面引起学生的关注。

(五)强调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表现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快速化和多样化,在各种信息良莠不齐的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更应该注重对大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反思,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根据自身情况吸收优良家风的内涵,及时发现自身思想和优良家风存在的偏差,并不断完善自我,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最后,由于新媒体的虚拟网络会导致学生参与家风活动的积极性降低,这就要求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并定期组织一些优秀的教授到校内举办现场讲座,激发当代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施展个人才华,丰富人生阅历。

五、结语

在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下,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要想实现学生对优良家风的传承和践行,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媒介素质,只有在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基础上,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和完善新媒体监管制度,才能极大地提升优良家风传承和践行的实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从当下新媒体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出发,提出了关于优良家风传承和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提升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的教育实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岩,张植文.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J].党史博采(下),2019(04):58-59+70.

[2] 丁柳燕.新时代大学生家风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33.

[3] 陈义.优秀传统家训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D].福建師范大学,2017:20.

作者简介:易莹(1981—),女,陕西咸阳人,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途径新媒体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个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