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场作文,可以写出几重趣味?

2020-09-10高衡

高考·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理趣志趣哲理

高衡

高三的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和写作实践,已经有了大量的素材积累和较好的语文素养。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应试作文,并不困难。但是绝大部分学生都可能陷入一种尴尬的处境:自己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枯燥无味,让阅卷老师在阅卷时味同嚼蜡,很难感知阅读的趣味,可想而知,作文得分平平。作为阅卷老师,在阅卷过程中也希望看到主题集中明确,内容富有新意和富有趣味的作文。那么在考试中,如何能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一篇妙趣横生的佳作,成为了很多学生的困惑。

在文学作品中,其实“趣”是指其所表现的志趣、理趣、情趣和别材别趣等。对于考场作文,考生的“趣”决定了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决定了对作文主题的选择和作品的表现风格。“趣”是考场作文中无形的精神韵味,是通过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价值与品味。

撰写考场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它的趣味。

一、培养高尚的“志趣”。

志趣,指意向、志向和兴趣。学生在写考场作文时,一般要遵循“文以载道”的理念,表现出自己的人生志趣。考生如果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在文中表现出高尚的人生志趣,会让文章充满“正能量”,有鼓舞人心的作用。反之,如果考生没有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作文中表现出低俗或者错误的志趣,那么文章也就让阅卷老师忧心忡忡,不忍卒读。

例如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中的作文材料中先是引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夙兴夜寐,洒扫庭内”两句说明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优秀传统。然后列出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然后让考生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抓住“热爱劳动”这一志趣,即使在談自己的建议时,也应该本着尊重劳动的态度。如果在作文中为不愿意劳动的人找各种借口,流露出“厌恶劳动”的志趣,即使他写的文章文采飞扬,也绝对不会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一种不顾个人利益的爱国志趣;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是一种对高洁理想追求的志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一种对责任自觉承担的志趣,这些语句如果能出现在考生的作文中一定会给他们的作文增光添彩。假如考生引用自媒体中的网络游戏、网红主播、网红小说等例子,作文可能会呈现出“媚俗”的状态。这样的考场作文会让阅卷老师认为该考生志趣庸俗,可能不爱阅读文学经典甚至沉迷于网络,那么作文的得分之低也就可想而知。

二、追寻深刻的“理趣”。

魏晋南北朝出现的玄学崇尚玄理,宋代文人喜欢在诗文中加入哲理,这些都被后人所诟病。因为在文章写作中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形象而单纯地说理容易让文章担上言之无物、空洞说教的罪名。如果将“理”寄寓在具体的事例中,化为鲜活生动的审美趣味,就有了一定的“理趣”。考生作文中的“理趣”是一种人生体悟,是一种审美情趣,更是一种体悟人生哲理后内心的喜悦之情。

考生从“哲理”入手,侧重于趣味阐释,让理趣贯穿全篇,可以从审题立意开始。例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中出了“战机幸存偏差”的作文材料,这则材料指向比较清楚,肯定了统计学家沃德力的观点“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这则材料中的核心语句是“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这则材料中蕴含着以下哲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拥有发现问题的智慧”、“坚持独立的见解”、“敢于求异”、“跳出思维惯性”或者“用逆向思维挖掘表象背后的真相”。考生可以从以上哲理中选择一个作为贯穿全文的中心观点,可以引用罗隐《西施》里的“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中的设问入手,引出看待历史应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观点。再以议论入文,合理运用素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既是对作文材料的合理挖掘,也让充满了一种“理趣”,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高三的考生要让作文充满理趣,除了正确的审题立意之外,也可以积累和使用一些充满哲理的名句。比如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和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共同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唐代顾况的“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和李商隐的“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都说明了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不因外力而改变的哲理。还有孟浩然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和苏轼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都体现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的哲理。如果把这些类型的古诗句融入到考场作文的写作中去,会让文章熠熠生辉,充满“理趣”。

三、增添生活的“情趣”。

高三考生作文中体现的“情趣”是一种情调和趣味,它是时代青年的“折射镜”,也是个人道德品行和思想修养的直接体现。当然考生在写作中也不必标榜自己遗世独立,不食人间烟火,应该在作文中多一些对普通百姓以及现实生活的关注,多一些“生活情趣”。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北大的最后一次讲课中,说出了对北大学子的一个期待就是“目光要永远向前,向下,立足于中国的大地”。钱先生阐释“目光要永远向前”就是要听得见前面的声音,不停地往前走;“目光永远向下”就是要立足于中国的大地,沉入民间,更关注人民的真实生活。

2017年高考江苏卷的作文题目中设计的材料是“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许多考生都选择了“中国高铁见证中国发展”这一主题,这种主旨的文章固然很好,但是阅卷老师的笔下有一篇叫《小车摊》的作文(一类比较特殊的车——早餐车)获得了满分。因为这篇文章充满了生活情趣。这篇文章聚焦于卖早点的小车摊,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亲切感。文中说“小车摊成了我上学路上的掠影”,其实,小车摊已经成为一个意象,这在文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小车摊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人世沧桑,代表“永恒的生活”。的确,考生能从自己的视角观察和思考,以小见大,情感真挚,抒发对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对生活的赞美,彰显了时代的主题,处处充满了生活情趣,而这才是文章的魅力所在。

四、增加真实的“别材别趣”。

“别材别趣”这个文学理论术语本来是用于诗歌,它是由南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概念。它的基本观点是“文学作品(诗歌)应具有特殊的题材和特殊的人生趣味”。如果把这个概念融入到高三考生的作文中去,就是要求写作要遵循抒发情感、表达真实观点的原则,而不是一味地堆砌知识,卖弄学问。

当今的高考考场作文让许多考生“望而生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表达真情,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其实文章除了“载道”这个功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缘情”,在保证正确审题的前提下,考生一定要有“别材别趣”,也就是要写出真情实感。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采用的是漫画作文,漫画中的老师在给学生们上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他对学生们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短短一句话的背后浸透了老师对于学生的关爱和不舍。如果考生写记叙文,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围绕“感念师恩”这一主旨选择直接经历过的一两件事,抒发真情实感,做到以情动人。如果学生写议论文,可以围绕“师者之爱,成就学者”这一主旨,论证教师这一职业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在传递知识、传承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可以引用的论据也有很多,比如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等。这些饱含了真情实感和理性观点的考场作文能够让阅卷老师感到欣慰,能够引发阅卷老师的共鸣。

梁启超先生说自己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他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作为高三的学子,在写作时,理应以“趣”字为先,当然也要避免走进“低幼化”趣味的误区,在培养高尚的人生志趣的同时可以追寻深刻的“理趣”,在增添生活“情趣”的同时又可以兼顾真实的“别材别趣”,那么所写出的文章一定会充满高级“趣味”。

基金项目:马鞍山市级规划(专项)课题(编号61号)《增加高三语文教学的趣味性研究》课题材料之论文

猜你喜欢

理趣志趣哲理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小学数学“理趣课堂”实践研究初探
冀军校
重阳有感
夕阳晚秋
“zhi”趣盎然话数学
浅谈儿童钢琴弹奏“三趣”
哲理漫画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哲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