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09-10广豪

现代苏州 2020年21期
关键词:道德经大道老子

广豪

想说说什么是道,可不知道从何说起,说道,需要有机缘。

这种机缘放在生活里,就是场景。场景化,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日常教育,也是企业家们推崇的走动式管理的背景。走动,遇见场景,随缘点化,解决问题,这像是教育家的佛法。原本心性是始于一片昏蒙,沉溺于工作和生活中,俯仰不自知,像是一具受空冥牵线的木偶,因为缘分遇上了人和事,生出烦恼和欢喜,幸有老师或朋友在侧,一语相加,忽有所体悟,这样的相遇形成了一些具体做法,就是教育,或者说是化育。教,是被动,化有些自然而然的意思,春风化雨,应景自化。我的师弟,长着一头民国头发的陈国安校长说教育就是让孩子的身体和精神站起来,而我觉得日常化的结合场景的点醒就是最好的路径,点醒,让一颗心从迷蒙中醒来,这就是生命的默化,自然就能站立起来。所以,教育不应有讲稿,也没固定的讲义,问到什么,碰到什么,就从当下说起。这个当下,是求教者和施教者共同的当下,不但时空相同,还有心灵相通。这就是教育之道。

并非教育有着自己独特之道,道,是相通的。但道可道,非常道。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接续上,访道、求道、得道、悟道、修道、守道、成道、了道,人人都知道,也常被人挂在嘴上,不过这只是对于道的组词而已。真得大道之人,不会说如许废话,因为除了说出一个动宾结构,这些文字里并无营养和天机。好的语言和文字,是对于道,有了自证之后,才生出来的。没有证明之前,每一句话,说出来的都是错。所以中国古人,没有职业演讲家,也没有将自己的说法,写成文字的传统,因为没有自己证得,不能去说,而即便证得,也也无法洋洋自得地去说,自造象牙塔。古人只能依托天地万物去说,这就是底线。不像当代的人,以突破底线为个性,放弃规范为时尚,不晓得,一步错,步步错。好的东西,叫名实相副,好的人,是言行相副,就是君子。

依托天地万物的教育,譬如《诗经》《道德经》,都是说的大道,也都是一番赋比兴的衍生,名可名非常名,必须接住地气,否则发飘。老子不用理论讲理论,依托眼前的场景,揭秘天地之智慧。我海上的师友蔡勇先生,精武通易就痛惜大把的人都钻进老子的理论相里,而得不到道德经的真谛。其实老子是切实地用初心来解秘宇宙之道的,而后人却失去了这一把钥匙。对大道的解读,必须有一颗素心,不能有人为的判断。一旦逻辑上身,就失去了进入大智慧的门径。这寻找门径的努力和尝试,不能无力,也不能用力,不能多点,也不能少点,也就是传统文化心法所言,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与传统武术里说八面支撑的境界有相通,就是要守住自己,不能偏頗。支撑八面,其实就是八面不支撑,人不能说出话来八面不靠,却又要八不依靠,就像站立在悬崖之侧,要稳住自己,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一出圈,一有依靠便是万丈深渊。所以,西游记里的孙猴子才会每次驾筋斗云飞升之前,都要给他师父唐僧用金箍棒画一个圈,坐在里面默念佛经便好,一旦心生妄念,一出圈,便是满天涯的鬼怪妖魔。

中国人要建个园林,将儿孙的书放在园林里念,也有一样的道理,在园林里,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悟出道理之后,方能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不是事事烦心。古琴家裴金宝先生和我茶谈时,讲苏州园林有三大特点,实用、审美、象征。我一听便很亲近。他的说法,不就是诗经和老子吗,都是具象的,不离根本的,都是可以探知自然和文明的源头的,或者说园林就是凝固的《诗经》,就是可触摸的《道德经》。中国有句话讲做大化流行,真的东西,是能穿越身心和万物的,也是在实用、审美、象征之间自由穿越,这就是智慧。

我想这就是道吧。能听得懂的人,看到这里,会欣然一笑,我不多说,多说便是错。

猜你喜欢

道德经大道老子
不贪为赢
为什么要跟《道德经》学领导力?
华子龙先生告诉你: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经》
畅游飞艇大道
草原儿女心向党
漫画
智者老子
幸福大道145号
寻找老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