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教学教研策略的思考

2020-09-10梁晓东

教学博览 2020年31期
关键词:替代把脉挖掘

梁晓东

摘要:只有通过基础教育为未来社会成员奠定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如果拥有这种能力和意识,就能在面对陌生的世界不会手足无措,能够使用已经掌握的创造能力,去解决未知的新问题。

关键词:挖掘、替代、核心素养、把脉、机械操练

众所周知,抽象就深度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事物本质的把握,把繁杂问题条理化、简单化,能够正确表达出来,把它叫做简约阶段。二,去除具体的内容,运用概念图形符号关系显示,已经简约化了的事务在内的一类事物全包括,我们叫做符号阶段。三,通过推理和假设建立法则模式和模型并可以在一般意义上说明特定事物,我们叫做普适阶段。这三个阶段在具体的教学中难以实现,反而是在新课教学中到处都有,仅《有理数》一章就有很多例子。

为什么点无大小、线无宽度?这个问题是关系到数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以及如何从抽象的角度看问题。比如研究两个城镇的距离,不论城市大小,根据实际研究需要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而线有了宽度研究的简洁与深入就不一样。点无大小、线无宽度都为了方便研究,尽量减少无关的因素。

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全省统考,分数与素养可兼得吗?“教学大纲”在命题原则的“导向性”中明确说明:“关注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解释,关注数学规则的选择和运用,关注数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促进师生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的转变,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国家建立核心素养体系,是为了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必要品格与关键能力。因此核心素养和考试成绩不是互相矛盾的。那么,怎样去除两者的不和谐共振实现良性发展呢?

一、营造教研氛围,搭建多样化交流平台

一直以来,教师的管理单纯依靠建章立制是无法完善的,整体教研氛围应该有管理智慧。首先,管理者必须改变对考试结果的使用形式与态度,变评比为诊断,真正让考试发挥正面的导向功能。然后要构建更好的开放的研修环境:外部培训资源要引入,内部研究团队的潜力要挖掘。

1.进行主题式通识系统培训。

进行通识培训,是为了更新教师的数学教育价值观与教育观念,引导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为教育教学动作提供新机制的理论、实践知识,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完美的路径与方法。

(1)清楚数学的教育目的。学生为何要学习数学?这是一个有关数学学习的定位和方向的问题。数学学习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大家应该以“通过数学学会思维”替代“学会数学的思维”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基本目的。若无比较不同层次知识之间的思维的内在联系,对初学者来说,上述内容就是处理不同数学问题的三种不同方法;提高到思维层面,碰到难以处理的难题,可以变成容易处理的已解决问题。此思维方式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其他知识是非常有用的。而这个经验,是能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处理数学问题来获取的。

(2)随时关注教育热点。关注校外的教学研究者,围绕当前数学教育的研究热点进行学科进修。

可以这样说,数学六大核心素养的提出绝对不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推倒重来,而是对数学教育本质的结构重整。所以通识培训要对学科教育理论以及核心素养等新名词做出更明确的解释,帮助教师鉴别六大核心素养与故有的思想方法、数学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判断变化中不变的因素,在传承中更进一步,寻找传统教学中与数学能力培养矛盾的地方,确实地加以更新。

(3)改变教育价值观。社会在飞速前进,未来的孩子该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可以非常确定地说,课标提出的技能与知识不足以支撑现在的社会需要,更不用说促进将来社会的发展。只有通过基础教育为未来社会成员奠定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如果拥有这种能力和意识,就能在面对陌生的世界不会手足无措,能够使用已经掌握的创造能力,去解决未知的新问题。很好地符合了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目的。

2.建设有特色的交流平台。

有一种重要的输入式交流就是“请进来”。教研氛围要保温甚至升温,关键在于教师的“输出”。有了多样化的任务驱动,就可以推动教师开展确实有效教学活动。

(1)设立专业研究合作团队。建设专业研究合作团队,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体的智慧碰撞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同时也更能维系研究热情,使教师从教书匠变成研究者、思考者,进一步为教师个人专业提升创造条件。

(2)确定课题指南。设立课题指南是通过核心问题,引导教师关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将通识培训的收获变成研究行动,进行方向准确的研究。

二、 通过分析数据,深人开展教研探究

1.以新的的思维方式分析考试情况。

当前中考全部采用网上阅卷的方式,对每个学生每个小题的得分情况实现了全样收集,有利于充分发挥考试的診断功能。全样大数据,可以用于衡量教学质量,也可以用于把脉教学。从学生成绩分布数据,可以确定提升成绩的可能层次;而把考题从题面回归对应的方法、知识点、技能或能力,则可以确定后续教学的着力点。

分析法就是“执果索因”,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以这种思维方式分析考试数据,即通过比较数据差异,看待不同教师在不同技能、知识、能力版块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分析提高成绩的最佳方法。题目只是载体,题目背后的数学思想、数学能力、知识点才是大家努力追求的东西。在分析数学考试成绩时,不可以停留在就题论题的水平,而要把相同数学技能、数学能力、知识点的不同题型进行重新整合归类分析,找到改进日常教学的路径解决悬而未决的一个个问题。这种用真实数据开展教学把脉,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用平均分评比的方式,大家是普遍赞成的。

3.提高网上阅卷的适用范围。

当新技术或者机器可以解决问题时,只要条件允许网上阅卷已经可以从中考高考走向日常。网上阅卷不仅提高了阅卷速度,而且还可以马上提供了客观的现成的数据分析,每一个学生的每一道题目的解答情况都能够得到关注。用分析法的思维,对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数据进行比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为何某班学生这道题目做得不尽如人意?为什么某教师任教班级的学生应用能力比我任教班级的学生强?到底存在哪些漏洞?怎样去提高?当我们不断思考这些问题时,教研活动也就开始了。

参考文献:《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李玉琪2001高等教育出版社

福建省安溪俊民中学  福建省泉州市 362400

猜你喜欢

替代把脉挖掘
社会把脉
“把脉”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电能替代方法论
推动清洁和绿色能源替代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普通台机替代工控机成功应用
社会把脉
为几例三角的解“把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