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室内区域活动玩沙材料的投放实践研究

2020-09-10郭娟娟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7期

郭娟娟

摘要:文章对室内区域活动玩沙材料的投放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选择与投放辅助材料的策略,为相关研究与教育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室内区域活动;玩沙材料;投放策略

在课程游戏化教育改革背景下,區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形式之一,我们在组织与开展区域活动时,利用游戏环境、操作材料等对幼儿进行隐性指导,推动他们自主探究,为他们获得直接经验提供支持,有效体现了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在区域活动玩沙游戏中,我们通过恰当地选择和投放材料,创设高质量的游戏环境,充分发挥了玩沙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发展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对此,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展开分析与探讨,使教育同仁更加明确玩沙游戏活动中材料选择与投放的策略。

一、选择与投放玩沙材料,应满足幼儿兴趣需求

在玩沙材料选择与投放方面,我们必须坚持幼儿感兴趣的原则,因此即便材料拥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假如孩子们不感兴趣,不喜欢,也无法推动他们主动与材料进行充分地互动,从而不能有效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

如在玩沙活动中,有的教师没有关注幼儿的兴趣,而是从自己“教”的视角选择和投放了一些高结构的材料,目的是引导幼儿使用这些材料快速制作出一个个造型,教师以为这样可以调动幼儿的兴趣。但事实上,孩子们反复使用了几次这些高结构的材料后,就丢在一旁边“置之不理”了。他们自己从材料库找来“管子”等材料,玩起了用管子“引水浇花”的游戏,有的孩子还会将管子弯成几道弯,然后装进沙子和水进行探究,有的孩子则把管子用湿沙埋起来,最后再把管子抽出来,观察“通道”会不会“塌陷”。由于孩子们对材料感兴趣,因此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有效发挥了玩沙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就又投放了更多的管子,可是,观察后却发现大都是男孩在玩操作管子的游戏,而女孩子则很少使用。教师再次进行认真观察后发现,女孩们利用沙子制作乐器“沙锤”,于是便为她们提供了一次性纸杯子、画笔、磁铁等辅助材料,引导他们利用沙子制作乐器“沙锤”并将其应用到音乐游戏活动中去;有的教师发现孩子们还喜欢利用磁铁玩“沙中寻宝”的游戏,于是又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体积小的材料,如橡皮、小铁块、塑料块、纸片等。

在玩沙游戏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来选择和投放材料,将引发幼儿主学习与探究,从而使幼儿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二、选择与投放玩沙材料,应遵循年龄阶段特点

年龄阶段不同,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与思维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玩沙游戏中投放辅助材料既要考虑到材料的多样性,还要关注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

在玩沙游戏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同样是美工区的玩沙游戏,小班幼儿在美工区只能进行平面的美术作品,中班幼儿可以借助辅助材料尝试创作,大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沙糊画进行立体创作,等等。小班幼儿喜欢玩沙,这与他们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特点有关。为此,我们就要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投放材料,如在玩月亮沙的时候多提供一些与可以塑性的模型道具,可以提供一些常见的高结构情境性的玩具,让小班幼儿根据情境进行游戏。根据小班幼儿喜欢鲜艳色彩的特点,选择材料时要注意其外观颜色鲜艳,能给幼儿带来视觉冲击力,而且颜色的种类要丰富,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求。到了中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想象力得到了发展,他们开始进行独立思考,并喜欢从自己的意愿出发来装饰自己的玩沙作品,此时教师就要多提供一些具有装饰作用的材料;对于大班幼儿,其动手操作能力及创造力都有所发展,此时应该提供种类丰富的低结构材料,像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或是来自大自然的自然材料,都能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使他们在组合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提升其已有经验。

由此可见,教师选择和投放玩沙辅助材料,应该遵循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其积极主动地与材料进行互动,从而满足其发展需求,使其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不断创造下一个“最近发展区”。

三、选择与投放玩沙材料,应有利于发展创造力

在选择和投放玩沙材料时,我们要关注其是否能够实现“一物多玩”,这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在玩沙游戏中,有的教师提供了高结构的材料,由于这些材料功能单一,无法实现“一物多玩”,因此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那么,我们如何投放材料才能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呢?首先要关注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创造水平不同,对于小班幼儿来讲,他们操作和组合低结构材料的能力较低,如果投放大量的低结构材料,不但不会促进他们不断创造,反而可能因为屡屡操作失败而降低他们玩沙的自信心。因此,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们要采取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利用高结构材料来激发幼儿的玩沙兴趣,另一方面在对沙子了解与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使用简单的低结构材料进行创造性活动。又如在科学区开展的“弹珠轨道”游戏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探究材料“沙子”,第一次游戏时,孩子们没有在轨道上铺沙,第二次尝试在轨道上铺上薄薄的一层沙,第三次则在轨道上铺上了厚厚的沙子,以此类推……幼儿不断尝试新的玩法,最终都让小球到达了“终点”,从而在不同玩法、反复尝试中提升了创新的学习品质。

由此可见,在玩沙游戏中,不是简单的投放低结构材料就能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而是要从多元视角进行分析,在幼儿的发展水平及能力范围内投放适宜的低结构材料,才能使他们玩出“花样”,最终促进他们创新发展。

此外,在选择和投放材料时要关注相同年龄段不同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并为他们投放具有层次性的玩沙材料。如在中班玩沙游戏中,针对有些幼儿发展水平较低,此时提供“装饰性”材料时,就要多提供一些高结构的材料,可以降低难度,推动幼儿主动探究;而对于那些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我们可以提供一些低结构的材料,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自制装饰品,并自由进行搭配,以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这样处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玩得开心,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在室内区域活动玩沙游戏中,我们非常重视环境的创设,并将教育的目标渗透在材料之中,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并对他们进行隐性指导,以推动他们深度学习,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材料是幼儿游戏的重要媒介,在玩沙游戏中,为了激发幼儿玩沙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我们投放了大量的辅助材料,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我们将持续开展相关探索,积累丰富的实证经验,为玩沙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出更多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林艳.构建玩沙环境提升游戏品质.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7(12):41-45.

[2]朱丽芬.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福建教育研究,2016(10):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