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信息技术改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案例解析

2020-09-10邓凤兰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0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信息技术策略

邓凤兰

摘要:小学科学学科涉及范围较广,开发和用好信息资源库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仅借助传统教学手段是无法形象、具体地呈现某些科学现象的。对于一些现象,学生只有借助数字化的影像技术才能观察和记录,如单靠纸笔记录或者口头描述是无法100%还原真实情境的。当下的小学生一出生就生活在信息化的世界中。他们能够并行任务,喜欢图表化和视觉化表达,喜欢“强交互”。基于此,对用信息技术改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案例解析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引言

传统的小学教育注重对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的培养,但是这种教学重点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和学生的发展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科学教育已经成为适应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启蒙科学思想的常识性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技术手段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依托信息技术,做好课前学习

传统的科学学习局限于校园和课堂,学生的课前学习缺乏教师的指导和专业化的平台支撑。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应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专业的资源;各种便携式移动智能终端可支持实时摄影摄像;各种在线学习平台可以随点随学,直接推送信息,呈现学生思考过程。这些软硬件的开发与应用为学生课前学习提供了技术条件。依托信息技术——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先学”,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响应新时代课改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下面以《水滴里的生物》为例具体介绍。教学目标:学生能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记录;知道微生物是一种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如何观察“水中微生物”?教材上介绍的主要方法是借助显微镜观察。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是观察的第一步。传统模式下,教师主要是通过讲解和演示来教授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学参考书建议用2课时完成“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然而老师发现让学生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并熟练使用显微镜1课时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留给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的时间就不足1课时,而动手能力正是当代学生需要重点培养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式

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科学教学可以衍生出新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些新的方式更加引人注目,更能引起学生关注和兴趣,符合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可以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以《我的水钟》为例,本课主要通过活动让学生感知时间,并引导学生使用流水计时方法进行探索,使学生自己设计“水钟”,亲历自制水钟的全过程,让学生感知控制水滴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在课程设计中,教师经过课堂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自制一个计时10分钟的受水型水钟,并鼓励学生制作固定速度滴水的滴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在课前应用网络技术搜集相关的水钟样式和设计方案,鼓励学生自制水钟,并以短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加入学生自己对实验的解读和问题的思考,在课上以短片的形式播放,引发全班学生的共同思考和探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三、应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场景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确实,让学生置身于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情境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更利于学生有效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得到情感升华。小学科学课的内容相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教师如果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照本宣科,仍然按照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讲课,学生只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课堂就会变得毫无吸引力,那么这种情况对于课程重难点的突破将十分不利,学生难以理解透彻或学得似懂非懂。因此,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情境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活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教授《月相变化》一课,本课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难点是要求学生进行持续一个月的观察,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等。但是,小學生对于月相变化的规律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在教学这一节时,如果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室通过教学一体机播放月相在农历各时段的形状变化视频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观察、了解分析月相的变化,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声、色、光等动静、色彩变化,使学生观看到奇异的天文现象。这种模拟实验模式既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模拟实验情况进行操作,使得学生很容易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也为学生的课外探究铺平了道路。

结束语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实施与推进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这不仅可以让知识的呈现形式生动多元,这也可以有效化解知识教学中的很多潜在问题,能够直接提升课程教学的综合实效。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知识点和教学要求,合理组织与安排教学实施过程。在教学设计阶段可以做有效的教学准备,将大量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延伸知识引入课堂,以信息技术的方式加以呈现。

参考文献

[1]郑强.信息技术让小学科学教学更精彩[J].山西青年,2019(24):174.

[2]安金淼.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刍议[J].考试周刊,2019(A2):119-120.

[3]屠慧渭.基于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9(36):119+124.

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二小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信息技术策略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之路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