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悲剧

2020-09-10王芷瑄

红豆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了不起的盖茨比精神文明

王芷瑄

【摘要】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总体上总是相适应地发展的,但也会出现不平衡的状态,我们只有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该小说以主人公杰伊∙盖茨比和黛茜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上流社会纸醉金迷、内心空虚的生活。同时乔治∙威尔逊和威尔逊太太茉特尔的悲剧也是人们渴望进入上流社会造成的悲剧。盖茨比长时间的坚持与现实抗争,也无法改变时间对于人的影响。这种盲目追求所谓的“美国梦”,对于纽约大都市的向往,无疑造成了只有物质生活的富裕而极度缺乏精神文明的不平衡。

【关键词】悲剧;时间;社会阶层;都市;精神文明

引言:“生存本能象征着爱和生产的能量,能够促进生物体的滋生繁衍,生物界一切的生产活动无不受生存本能的驱动,可以说,是生存本能让这个世界得以存续和发展。”[1]小说的悲剧其实都是主人公本能的爱和对于财富的追求导致的,国内著名的生态学研究专家鲁枢元对于精神生态学这一理念指出了人与生存的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这本小说了解20世纪美国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能够更好地指导当今社会繁荣发展。

文献综述:对于《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悲剧方面的研究,主要从成因的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分析主人公盖茨比的悲剧,以及从女性主义看几位来自不同阶层的女性人物各自的悲剧命运。最后透过小说去看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特定的写作取景城市,挖掘出在特殊时期反映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

一、时间的悲剧

盖茨比当年在战前只是一个贫穷的青年军官,却爱上了名门贵族家的小姐黛茜,他知道自己的身份配不上黛茜。战后他又被阴差阳错的送到了牛津,在这段时间里,黛茜最终和芝加哥的贵族汤姆∙布坎农结婚。于是盖茨比认为只要他拥有了金钱,他就可以重新找回和黛茜的爱情,找回他们当年的那份浪漫。他通过一系列非法的手段,并且顺应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迅速积累了一大笔财富,并在黛茜家的对面买下了豪宅。他每周都会举办豪华的宴会,邀请各色各样不同阶层的人,每次的宴会都布置的极为绚丽,人们从很远的地方开车来到这里,这就是一场大型的社交现场。虽然说盖茨比是为了吸引黛茜的注意,希望她有一天能来,但同时这也是盖茨比为了真正走进上流社会所做出的努力,他需要结交这些地位的人。

物质上的财富让盖茨比和黛茜重新相遇,当黛茜来到盖茨比的豪宅时,她真实地被屋内的装潢还有数不清的服饰等物品震惊了。盖茨比认真地提到,“你家码头的尽头总有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2]这盏灯是这些年指引盖茨比不断实现理想的一个信念。他希望通过后来的努力彌补当年没有实现的遗憾。但是黛茜早就不是当年那个清纯可爱的她,她也只是追求金钱上的享受,不满足于现存的婚姻,想要寻找一份刺激,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自己的丈夫。

我们总是在感叹盖茨比一直坚守着当年的那份爱情,保持着自己的初心,批判黛茜是个拜金的千金大小姐,可其实在时间的洪流下,盖茨比也早已和大多数人一样,他致富的手段也是不正当的,包括他通过黛茜的远方亲戚联系黛茜的过程中,为了证明自己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财富的富裕所做出的一系列举动。他带尼克去见自己的生意伙伴迈耶∙沃尔夫,给他看自己在牛津大学与学生的合影,无数的战争勋章,[3]这一切都源于他内心的自卑,他的农民出身的父母造成贫穷的家庭背景,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是用来掩盖他表面富裕的一个工具。所以一方面盖茨比想利用时间来重返当年的时光,另一方面时间也把他变成了一个利欲熏心的人。

二、社会地位的悲剧

在小说中,有两个明显的社会阶层的划分,一个是尼克和盖茨比居住的西卵区,他修建了现代风格的别墅,富丽堂皇,代表的是实现了“美国梦”的新兴资产阶级。另一个是汤姆居住的东卵区,代表的是拥有稳固地位的老资产阶级。虽然两个阶层在物质层面上拥有的财富没有相差多少,但是生活在东卵区的人是看不起西卵区的人的,在他们眼里这只是一群只追求了物质的“美国梦”的暴发户罢了,他们永远也无法成为真正的上流阶层,也领略不了精神层面的“美国梦”。在文中对于两个阶层的生活状况有着很详细的描写,汤姆的城堡门前是修剪的十分整齐的绿色草坪,正在进行着马球比赛。20世纪20和30年代是美国马球的“黄金时代”,是上层阶级的一种贵族运动。而盖茨比的门前则是在阳光沙滩上穿着比基尼嬉戏的美女和汽车。[4]

从两种生活状态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以盖茨比为代表的阶级一直在模仿别人,他们只是达到了上层阶级最低的一个层次,就是拥有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但是从他们的家族世世代代造成的精神匮乏,却是怎么也弥补不了的。在他们的眼中,金钱代表了一切,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要拥有这些金钱,拥有了金钱以后究竟要做些什么。他们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上的享乐,却从来没有想过在生活品质上提高自己。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只有物质的发展,而没有文化赖以作为精神支撑,都无法恒久的在历史舞台上发展。

以汤姆为代表的上层阶级拥有无尽的财富,享受着金钱带来的精神境界提高,但他们经历了时代的变迁,饱经社会的沧桑,早已经熟悉整个社会运行的规则。以至于他们是冷酷无情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靠金钱来维系的,一切美好的品质最基本的道德荡然无存。以至于最后盖茨比的葬礼都没有人出席,虽然他们每周都去他的宴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希望自己卷入这场是非中,给自己带来什么祸患。黛茜虽然嫁给了富有的汤姆,他们的婚礼以豪华著称,是路易斯维尔前所未闻的。[5]但是她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在这段婚姻里,汤姆才是主导者,以至于即使黛茜知道汤姆有婚外情,她也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当做不知道。而汤姆的情妇茉特尔∙威尔逊对汤姆,更多的也是对于汤姆背后地位的向往,她羡慕那样的生活,而不是出于爱情。

盖茨比爱黛茜,但是他更爱的是她背后上层阶级的生活,他认为娶一个大家闺秀能为他的身份添砖加瓦,更加拥有保障。黛茜对财富的追求超过了对爱情的追求,她心里很清楚盖茨比年轻帅气,温柔阳光,汤姆老气横秋,冷酷无情,通过她在婚礼当天的行为可以看出来盖茨比在她的心里是有一定地位的,她也曾经爱过他。但是在她的天平上,金钱才是最重要的。盖茨比一直以为他真的能挽回黛茜,她真的会和他远走高飞,只有黛茜自己心里清楚,她从来都没有想过在自己的丈夫和盖茨比之间做选择。当盖茨比让黛茜当着汤姆的面说出实情时,她也根本说不出来从来没有爱过汤姆这句话,也正是这一幕让盖茨比彻底看清了,一直是自己自作多情。黛茜拥有美丽迷人的外表,令很多人为之倾心,但他们也只是倾慕于一个华丽的华而不实的外表,正如同他们对于“美国梦”的追求也只是寻求了虚无的金钱部分。

只重物质不重精神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悲哀,冷酷无情被现实磨砺到失去了自己的内心无疑是上层阶级的悲哀。

三、城市情结的悲剧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以20世纪20年代的紐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包括《人间天堂》、《美丽与毁灭》等很多菲茨杰拉德的作品都以纽约为背景或写作对象。他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几部作品都真实的反应了短短十年间纽约经历的社会巨变。

19世纪后期,内战结束后,美国的城市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欧洲移民也源源不断地涌向这里,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产业结构调整,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迅速发展,为城市化提供了持续的动力。纽约则迅速成为金融和商业中心,大量的青年将这里当做切入点,用来实现梦想的敲门砖。纽约已扩展成“把周边的郊区囊括进去,构成以多中心为主要特征”的大都市,[6]已经变成了一种城市情结深深埋在了人们的心里,它象征着事业的成功、爱情的美满和精神上的富足,象征着无数的机会与未知的可能。纽约以大都市的形象成为了人们心灵上的寄托,城市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社会剧变既促进了经济繁荣,激发大都市消费文化的兴盛,也加剧了大都市各社会阶层之间的交往与冲突,美国“镀金时代自由竞争的精神”得以充分展现。[7]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的眼中满是爆发式增长的经济,人来人往的街道,车水马龙的交通在人们心中都是象征着美好未来的图景。因为只有这样的大都市才能拥有丰富的夜生活,才有经济实力制造如此数量庞大的工业产品。

如果说《人间天堂》描写的是人们沉浸在高度繁荣的成功的喜悦,那么《美丽与毁灭》则是冷静过后的分析,只有物质生活发达的背后是精神文明的缺失,将要面临的注定是文化与精神层面的危机。一座城市的快速发展本没有错,青年怀揣着梦想来到一座城市也没有错,只是人们把它过于理想化了,把一切都看的太浪漫了。当人们拼尽全力想要用自己的青春换来理想的生活时,时常能感受到大城市所带来的压迫感,这种长时间的压力最终会对人们的精神造成威胁,从而走向精神生活的反方向。生活在纽约的时间越久,越能感受到精神文明比物质文明更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现代的很多人,在大城市生活的久了,会选择回到自己家乡的小城市,也有些人适应了大城市一直留在那里也生活的很好。这只是每个人本身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不同,但无论是哪座城市,它都不会是脱离了精神文化而单独发展的,它一定是有一定的物质财富作为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还有文明作为支撑,共同在一个轨道上相辅相成,不断走向未来的世界。

从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到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从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到帕蒂∙史密斯的《只是孩子》,每个人都有他们心中代表纽约生活的小说。对于《了不起的盖茨比》,20年代的批评家赞赏它的时代描写,但普遍认为它未能揭示美国精神的内在本质[8];40年代的评论家指出小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悲剧”[9]或美国悲剧[10]。不同的时代对于这部小说都会根据当时的时代特征有不同的解读,对于个人来说,寻找到自我内在与外部城市和谐共生的平衡点就尤为重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促进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共同进步才能推动国家与世界不断向前发展。

结语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映,小说中盖茨比追求往日的爱情无果和想要融入真正的上层阶级却始终实现不了的悲哀,背后真正揭示的是时间对一个人的改变,物质财富对人的诱惑,以及长时间根深蒂固的难以改变的阶级地位。同一时期作者的小说也大都以当时的纽约为背景,更深层次地挖掘了物质主义、理想主义、消费主义等物质层面富裕的原因,以及由此导致的人们精神领域的缺失,“美国梦”在当时经历了由兴起鼎盛到幻灭的过程。最终想要警示后世的人们,物质与精神文明要共同发展,这也是一个国家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M].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4.

[2]刘雯.美国梦的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意义解读[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02):146-148.

[3]薛展鸿.一出时间的悲剧——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另一种解读[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9,26(02):41-46.

[4]李灵芝.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分析[J].电影新作,2018(06):119-121.

[5]武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形象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2):36-37.

[6]王旭:《美国城市发展模式》,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 第155页.

[7][美]埃里克·杭伯格:《芝加哥和纽约:美国现代主义的两种形式》, 马·布雷德伯里等主编:《现代主义》, 胡家峦等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第129、136页.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东阳 201702)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了不起的盖茨比精神文明
社会公平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浅谈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统战部11年后再设正局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