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

2020-09-10曾惠君

高考·上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培育信息技术

曾惠君

摘 要: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要研究学生发展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也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因此,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培养社会全能型人才的基本需求。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教师应落实“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而本文将通过理论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浅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核心素养;培育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学科已经成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而新课程的改革也对信息技术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不仅需要教师在课程中融入信息意识、社会责任,也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责任。

(一)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是指培养学生具备快速获取信息分析数据,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判断力,洞察力。此外,信息意识也包括信息经济与价值意识、信息保密与安全意识、守法意识等内容。因此,培养学生具备信息意识,不仅可以幫助学生养成自己主动寻求答案的习惯,也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

(二)计算思维

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计算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从操作层面上讲,计算就是如何寻找一台计算机去求解问题,而计算思维就是求解的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例如:可以以流程图的方式记录方程求解的过程,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流程图为依据,进行计算机语言编程运行,通过形象化的解决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计算思维,也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素养。

(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的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用数字技术解决问题,创造性完成任务的能力。在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模拟虚构情境,引导学生形成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运用思维组织方式和工具,找到不同知识的关联,帮助学生进行信息整合,形成一个个知识体系。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应先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创意和想法,然后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创作中挥洒自己的创意。其次,教师也应创新自己的思维,事实上,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学生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带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

(四)信息社会责任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份子,所以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教师也应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既能给社会带来无限的发展潜能,也能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应明确自己承担的信息社会责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履行自己在信息系统中的责任和义务。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

(一)创设情境法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容。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信息甄别意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是一个诈骗情境,通过搜集资料,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诈骗手段进行情境创设,在这过程中教师以骗子的身份向学生进行信息传递,而学生应在教师传递的过程中仔细倾听,判断信息的可信性。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意识。但是在进行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情感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才能进行高效的学习。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法可以直接让学生看到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的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时,教师可以例举网络暴力的案例,运用所学到的Photoshop和Flash知识结合,来制作电子相册和动漫作品,学生通过制作和观看动漫作品来了解网络暴力的危害,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在信息社会中应如何约束自己,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信息时代网络公民。通过列举案例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信息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例如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表达。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与此同时教师既是组织者,也应该是参与者,在学生遇到疑惑时应及时进行指导点拨。同时,教师让小组探讨问题时,应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而驱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合作欲望。例如:在学习处理图片的信息技术时,教师可以先以两人为一小组,让学生自主选择生活实物画出其正视图,然后教师可以以四人为一大组,通过小组交换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软件美化另一组的图片,教师可以在这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例如PS在图片处理功能上的优缺点,然后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也能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效率。

(四)积极举行课外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实际的需要,组织活动。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参与、组织、设计的各项实践中,不仅可以获得实际知识,也能使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发展。程序的编写一直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知识,教师在进行VB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体验一些自编小游戏(诸如俄罗斯方块、打砖块、锤子剪刀布等)带来的兴趣,再进行有效教学,同时也鼓励学生一起用程序语言来制作贪吃蛇等一些他们所兴趣的小游戏,学生在思考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会对信息技术更加感兴趣,也会复习巩固学习的信息技术。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体系中,教师应在此学科投入更多的经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具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学内容应多元化,灵活化,要保证学生不仅能高效的学习信息技术,也能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通过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进而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的文本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给出学生不同风格的一些电子文档,让学生利用Word或其他文字处理软件,对文档进行指定格式的编辑排版,最后达到指定的任务要求。通过引导对文档进行版面设计、文档布局、修饰等要求内容的选取,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方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与创造力。

(二)教学方式的选择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应发散思维,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教学方式应做到“精”和“简”。重要知识点教师应精讲、细讲,已经学过的知识点或者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简单的讲。在课下教师也可以将“精”,“简”利用在习题中,在学习完新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做简单基础的习题,再做经典习题。教师应与时俱进,选择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自我生成和培养。

结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这过程中教师应与时俱进,将有益的、先进的技术主动应用到教学活动中,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阔眼界。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我们才能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当学生具备了核心素养之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邹丽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J].高考,2019(36):125.

[2]姚顺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4):38.

[3]赵春雪.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探析[J].科幻画报,2019(11):223.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核心素養视域下学生信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FJJKXB18-17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培育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