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三星堆文化符号的创新

2020-09-10肖润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

摘 要:电影作为当下最流行的传播媒介之一,成为推动城市文化景观符号融合、塑造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的强有力方式。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成都著名景观三星堆的金面青铜人像为原型创作了结界兽,其呆萌可爱的造型深受观众的喜爱,也让成都文化的魅力在无意识中影响大众的接受度。本文主要从造型、纹饰和审美创新3个角度阐述电影媒介对结界兽形象塑造的创新,分析具有先进技术支撑的电影等媒介如何在保留原有文化符号特色的基础上融合当下流行元素,实现文化景观符号的创新。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三星堆文化符号;成都文化景观符号;电影媒介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5-0031-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都的景观符号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201910636028

一、引言

从声情并茂的收音机到绘声绘影的电视节目,从家庭小电视到影院大屏幕,从平面单调的2D到逼真立体的4D,电影技术的发展使观众从听觉的感官享受升级到视觉的饕餮盛宴,“极大提升了以视觉形象为载体的符號的叙事能力”。[1]2019年暑假,一个有着重重的黑眼圈,爱踢毽子,走路把手伸进裤子的小哪吒走进了观众的心。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的成功除了导演的高标准、严要求外,还包括对故事、人物、语言、文化符号等已有文化的再创新。观众对哪吒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但如何才能做到“旧瓶装新酒”,让观众耳目一新,不但需要导演设计出别出心裁的故事情节和逼真动人的画面观感,而且需要探索传统文化符号景观的创新。在这部电影中,多种中国文化符号被再现和创新,如三星堆的金面罩青铜人像、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马家窑文化彩陶、饮酒器觚和乐器铙。

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有着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青铜人像和青铜面具,不过戴着金面罩的青铜人像却只有4个,它们的特殊地位和别具一格的造型成为电影《哪吒》中结界兽的创作原型。结界兽是电影中负责布下结界,关押哪吒的两个青铜兽,它们可爱呆萌的造型、调皮呆傻的性格让观众印象深刻,其形象创新也大大促进了形象的接受。下文将详细论述电影《哪吒》把金面青铜人像重塑成结界兽形象的3个维度:造型创新、花纹创新和审美创新。

二、电影《哪吒》基于三星堆金面青铜人像的造型创新

结界兽的造型是在金面罩青铜人像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为平头,杏眼,横眉,直鼻梁,蒜头鼻,阔口抿嘴,硕耳,大长脸,面部有金面罩。[2]结界兽一方面保留了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的大部分外形特征,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多处创新,笔者将其归纳为4点。

第一,矮胖身材和小圆脸。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虽然造型各异,但身形都以高瘦为主。在电影中,两个结界兽身材矮小圆润,却拿着比自己高出一倍的兵器,造成视觉上的滑稽感,不禁让人捧腹大笑。除了“娇小的身材”,两个结界兽的脸型都是当下流行的小圆脸。金面罩青铜人像的脸型都是大长脸,透露着庄严和神圣,让人心生敬畏。笔者推测,电影人物形象设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创新,是因为一方面融会了当下的流行元素,另一方面也和电影媒介的性质有关。这部动画电影的主要预定受众群体是儿童,因此整部电影的氛围应该以幽默诙谐为主,而结界兽矮胖的身材和圆圆的脸蛋更容易传达出电影的幽默色彩。

第二,圆眼凸睛。金面罩青铜人像的眼睛是又宽又长的杏眼,电影中的两个结界兽却都是圆眼,其中一个的眼睛还有点凸起。圆眼凸睛虽不是金面罩青铜人像的特征,却是其他青铜人像的特征。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人像中,最令考古学家疑惑的是二号坑出土的三件纵目人面像,其中最大的一件青铜人像的眼球极度夸张,直径约13.5米,突出眼眶16.5米。[3]过去专家们对夸张的“纵目”众说纷纭,有的联想到二郎神额头凸起的第三只眼,还有的联系到《华阳国志·蜀志》中“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史称王”这一历史记载。[4]在历史记载中,蚕丛是蜀地的一位侯伯,他曾经居住在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古书记载:“此地,有碱石,煎之得盐。土地刚卤不宜五谷。”(《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至今,此地仍然严重缺碘,造成甲亢病的流行。甲亢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眼球向外凸起,因此,古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个严重的甲亢病患者。笔者大胆推断,三星堆出土的纵目人面像就是古蜀王蚕丛的神像,因为蚕丛曾教人们种桑养蚕,带领人们过上了富裕充实的生活。为了感恩他的善德,人们尊称他为青衣神,并为其塑造神像,当时人们可能抓住了蚕丛凸睛这一外形特征,进行夸张和神化,也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纵目”人面像。因此,电影中的结界兽虽是圆眼,眼球却只有一点凸起,应该是考虑到电影画面的美观以及观影者的年龄等问题。

第三,卷曲象鼻。两个结界兽的鼻子都和金面罩青铜人像的鼻子不同,其中一个虽然是直鼻梁,却没有明显的蒜头鼻,另外一个则是卷曲的象鼻。段渝先生在《古蜀象牙祭祀考》一文中谈到,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的一件带兽冠人物像,所带兽冠应为象首冠,冠顶两侧有两只斜立的大耳,冠顶正中是一只直立而前卷的象鼻。[5]在电影中,导演巧妙地将“象鼻”这一元素融入其中一个结界兽的五官中,让金面罩由前向后地包裹住象鼻,增强了结界兽的面部立体感。为什么导演巧用象鼻而摒弃了金面罩青铜人像特有的蒜头鼻呢?这和现在人的审美不无关系,笔者将在下一部分进行详细论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片段:被哪吒戏弄的结界兽生气地坐在地上抠鼻子,由于身体材质是青铜器,我们听到了清脆的金属碰撞声。这一细节的处理一方面足见电影导演的细心和幽默,另一方面也运用视觉图像符号、肢体语言符号和声音符号一同发挥符号功能,通过多种立体符号建构结界兽的动态感知形象。

第四,大嘴白牙。金面罩青铜人像都是抿嘴不露齿的,而电影中的两个结界兽却都有两排整齐的大白牙。从外形来看,大白牙搭配小圆眼,结界兽的面部表情变得更加立体丰富,时而呆萌,时而委屈,时而大笑,时而蹙眉,表情多变,让人心生喜爱。有网友甚至还做了一套结界兽表情包,在网上广为流传。如“青铜出击”“青铜拳警告”“青铜器委屈”。从电影色彩搭配来看,结界兽的主题色为青铜色和金色,因此白色的牙齿看起来异常显眼,让人过目不忘,正如肤色偏黑的人会比肤色较白的人牙齿看起来更白。丰富的表情和色彩的对比增加了结界兽这一电影符号表意的丰富度和力度,不但加强了观众的印象,而且促进了观众对此形象的接受。

三、电影《哪吒》基于三星堆金面青铜人像的纹饰创新

结界兽的纹饰主要为云雷纹和夔龙纹。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的纹饰风格不一,有兽面纹、云雷纹、夔龙纹、涡纹、龙纹等。青铜人面像的纹饰主要有衣着的纹饰和身上的纹饰。青铜人面像的服饰较为烦琐,因此纹饰较多,而电影中的结界兽摒弃了繁杂的服饰纹饰,只有身上的纹饰。结界兽头部和下巴凸起部分的纹饰是云雷纹,象鼻卷曲所构成的图案和头部金色卷发的纹饰均是云雷纹。有意思的是,金面罩本是用来遮挡面部的,电影中却用来包裹象鼻,并由前向后拉伸,形成类似卷发的云雷纹饰。纹饰变卷发,真是一次巧妙大胆的创新。除了头部有云雷纹饰,臀部和前胸均是云雷纹,背部则是夔龙纹。结界兽的纹饰硬朗清晰,简洁立体,颜色鲜明,不仅使其形象更加鲜活,还使形象代表的傳统艺术风格更加深入人心。

四、电影《哪吒》基于三星堆金面青铜人像的审美创新

结界兽摒弃了青铜人像庄严肃穆的神态,穿上现代审美的新衣,化身呆萌可爱的搞怪活宝,把三星堆文化符号活灵活现地呈现给大众。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不仅继承了中原人像严肃、端庄的神情特征,还保留了粗犷开阔的外形特征。粗眉、凸睛、短鼻、阔嘴是青铜人像的面部特征,高瘦是青铜人的身材特征。抽象、威严、立体、丰富是古蜀人对于美的理解,然而对于习惯互联网文化的后现代数字人群来说,可爱、呆傻、丑萌可能成为他们的审美标准。为了迎合大众的新型审美,各种动画角色的外形、语言和行为几乎都践行这一套标准。例如,动漫角色龙猫、哆啦A梦和皮卡丘是属于可爱类型的,蜡笔小新、海绵宝宝则是属于呆萌类型的,《星际宝贝》里的史迪仔、《千与千寻》里的无脸男、《银魂》里的伊丽莎白,包括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小哪吒都是属于“丑萌”类型的。前文提到电影《哪吒》摒弃青铜人像的蒜头鼻而选择象鼻,是因为象鼻更加可爱呆萌,而蒜头鼻并不符合当代互联网文化群体对可爱型动漫人物的审美设定标准。结界兽虽然不高不瘦,但它们“天然呆”的特点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演甚至还把它们安排在电影彩蛋里,让观众又惊又喜。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结界兽符合当代数字人类对可爱型动漫人物的审美标准,因此才能受到大家的喜爱。

文化或者文学的创新早已屡见不鲜,不过要得到大众的青睐却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说笔者在前文分析的关于结界兽基于造型、纹饰和审美的创新。除了保留文化符号金面青铜人像的原型特征外,还要注入当下流行元素的新鲜血液,这不但可以提升电影的艺术内涵,而且可以让文化景观符号重回大众视野。

五、结语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三星堆符号的造型、纹饰和审美3个方面的创新不但增强了电影的幽默感表现力,而且让三星堆文化符号以动态形式呈现给大众,增加了这一文化景观符号的表意丰富度与表意内涵。李泉对成都文化符号的国际传播提出了系统性设想:“成都市应当充分利用三星堆遗址,以及金沙遗址、十二桥遗址在国际考古界和文化界的知名度,打造一整套古蜀文明符号景观体系,借用古蜀特色的符号景观增加成都城市形象的历史内涵与文化底蕴。”[6]由此观之,成都的其他景观符号也应该充分借鉴三星堆在多元传媒中自我营销的传播方式,找准定位,开发各类文创产品,全力推动文创融合、文旅互动,打造好成都景观符号这一文化名片。

参考文献:

[1] 马睿,吴迎君.电影符号学教程[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69.

[2] 刘亭亭.《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文物元素[N].海南日报,2019-08-12(B05).

[3] 范佳.三星堆象形青铜器略论[J].中华文化论坛,2016(12):31-35+191.

[4] 常璩.华阳国志[M].刘琳,校注.巴蜀书社,1984:178.

[5] 龚新源,申子嫣.三星堆青铜器纹饰的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2017(10):129.

[6] 李泉.英语学界对成都文化符号传播的接受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5):62-66.

作者简介:肖润(1998—),女,四川宜宾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符号传播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

猜你喜欢

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之魔童降世》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中国文化的崛起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IP运营策略启示录
对“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陌生化处理解读
《哪吒之魔童降世》之人物语言设定分析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待中国式家长
《哪吒之魔童降世》打动观众的是一颗赤诚之心
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教育启示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干部之严管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