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新劳动教育回归育人初心

2020-09-10刘洁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0年43期
关键词:家校书包劳动

摘要:新时代,我们要明确劳动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一种素养,在思想观念上,要尊重劳动,要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这个中间除了技能,更有很多价值判断。学校和家庭有共同的教育目的与追求,家校携手助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通过家校携手实施新劳动教育,以期在技能型、体验型和创造型劳动中,学生能提升自主生活的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涵养创新生活的气质,快乐地站在劳动教育的中央;通过家校携手,学校教育引领家庭教育,合力共育新时代儿童。

关键词:家校携手;新劳动教育

家校携手:学校和家庭之间相互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整合,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让学生健康快乐,真正达到家校共育的目标。新劳动教育:新时代劳动教育是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塑造劳动观念、传递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和培养劳动习惯等为主要内容,旨在系统提升受教育者的劳动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德育活动。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论断,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要求,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当前,在劳动教育中仍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和薄弱环节,以及个别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和缺乏劳动机会等问题,制约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实效发挥,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全面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多维属性,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要义。加强劳动教育刻不容缓,而家庭教育不到位,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笔者尝试家校携手,共同策划劳动教育的可行活动,使学生在劳动中提升自主生活的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涵养创新生活的气质,使学生快乐地站在劳动教育的中央。

一、技能型劳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自主生活的能力

常常会看到学生的鞋带散了,自己不会系的,就让其散着;觉得自己会系的就随意乱系,不一会又散了,最终只能在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下系好鞋带。而在学校教育中没有系鞋带这一课,班主任老师就做一个有心人,在班会课上进行“黄金60秒——系鞋带”比赛,以赛促学的方式倒逼学生必须掌握这一生活技能。一段时间内,学生主动请教爸爸妈妈,如何又好又快的系好鞋带,每天回家后主动练习,据家长反馈,学生把爷爷奶奶有鞋带的鞋子都拿来练手,每次都要计时,为班级“黄金60秒——系鞋带”比赛做充分的准备。

自主整理书包是每个学生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必修课,虽没有固定教程,老师必定是有这个要求的,但是学生到高年级都不一定有较好的整理书包的能力,没有按课表带书,放学后把个别书本忘记在桌肚里,第二天忘记带某本书,所有书一股脑都放进书包,使书包特别重带等等问题层出不穷,也屡见不鲜。班主任老师还是如出一辙,组织“黄金100秒——整理书包”比赛。在备赛过程中,老师先重新教授如何整理书包,告知学生将大书、小书、文具盒、文件袋分类分格摆放,按课表准备书本等技巧。每位学生严阵以待,每天放学和睡觉前整理书包的机会都不放过。

北京小学原校长吴国通认为劳动教育是教育改革弥补最大缺失的一个切入点,是教育观念转变的突破口。教育的起点是从家庭开始的,劳动教育中家庭教育应该起到重要作用。而像“系鞋带、整理书包”这些基本的学习、生活技能学生不难掌握,由于家长的包办,或者不在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生活技能的机会,只要有意识的提醒学生并给予锻炼的机会,学生就习得生活必备的劳动技能,学校提供展示劳动技能的平台,家庭提供联系劳动技能的场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携手,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自主生活的能力。

二、体验型劳动,在体验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有人说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一定是舍得让孩子吃苦。奥运冠军郭晶晶就曾带着孩子到农家田地里插秧,吃农家菜,体验劳动的快乐与辛苦。现代儿童有着优越的生活的条件,大部分家庭中全家大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是名副其实的“六一”儿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早已形成,诗文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会背诵,语文书上的課文《农家四季歌》也会背诵,但没有体验过,对食物来之不易的感受还停留在脑海里。考虑到这一点,笔者班级里的家长效仿郭晶晶,周末组织学生到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佳农探趣”开展插秧活动。在这一天,学生脱了袜子鞋子,卷起裤管,撸起袖子,拎着秧苗,在现场农民爷爷的指导下插秧了。乍一看挺简单,就是把秧苗塞进水田中,其实不然,有的学生每走几步脚就拎不动,往后一仰,倒下了;有的学生刚插下去的秧苗就浮起来;有的学生插秧很快,走到最前再往后看,歪歪扭扭,三三两两;还有的学生脸上,脑门儿上都是泥巴,没走几步腰酸背也酸了……家长放手,在田边观望,看着自家孩子的杰作,都纷纷感叹:没有吃过苦,就不知道大米饭的清香,这半天来得对,来得有意义。学生在小半天的插秧活动也收获颇丰:原来绿油油的秧苗看着很漂亮,捏在手里很毛的;秧苗总是会浮起来,很不听话,我要非常用力才肯“站”在泥里;我的腰非常的酸,真想半路回头。学生发自肺腑的真实感受是本次活动的最好收获。劳动教育根本上是一种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崇尚“天道酬勤”“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等劳动理念。在这次体验型劳动中,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农民的辛苦,也能磨炼坚持不懈意志,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劳动理念。家长再一次感受到了劳动教育要家校配合,在体验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是一种捷径;劳动教育不仅让学生习得技能还是价值观养成的有效路径。

三、创造型劳动,在创造中涵养学生创新生活的气质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源泉。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是回归人之本质、回归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发现自我,通过双手改变和创造自己的生活。在家庭中,劳动教育不能窄化为一般的做家务,而尝试对孩子提出创造型劳动的要求,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体悟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透过家长朋友圈,班主任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喜欢品尝美食并自己动手制作创新菜,希望家长将过程晒在朋友圈求点赞。这既符合学生内心获得感和成就感的需求,又为家校携手共同进行劳动教育提供的可行性措施。老师组织一次学生的创新菜发布活动。一周时间准备,一周后在规定时间发布到班级群,进行图文语音等介绍自己的作品。当学生接到任务后,认认真真请教父母如何烹饪美食,构思自己的创新菜品,尝试过后推出成品的过程就是创造型劳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是学生通过双手改变和创造自己生活的过程,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变得有趣,变得有意义的过程。了解食材的搭配,个人及家人的口味喜好或忌口,在菜品发布会时请家庭成员作啦啦队,共同介绍这道创新菜的制作过程和赋予的内在生命等等,显而易见,活动自然而然拉近的亲子关系,融洽了亲子关系,让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得到应有的释放。家长也在活动队劳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劳动教育不再是简单机械的干家务等劳动技能,通过家校携手的创造型劳动教育,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涵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生活的气质。我们通过家校携手,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使学生在新劳动教育中懂得自立自强,学会责任担当,培养意志品质。以上为笔者在本班实施的家校携手下的新劳动教育实践策略的研究,通过指导家长正确进行家庭劳动教育,从而使学生快乐地站在劳动教育的中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9月10日。

[2]《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年3月。

[3]《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

作者简介:刘洁(1988.09-),女,江苏常州,中小学一级,班主任方面。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213000)

猜你喜欢

家校书包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小书包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我的书包
热爱劳动
找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