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思考

2020-09-10朱家琪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0年43期
关键词:合唱训练合唱教学学校

摘要:合唱作为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不仅能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还能启迪心智,净化心灵,加强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世界合唱教学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的合唱教学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由于我国起步晚,发展历史相对较短,此外,缺乏健全的合唱教学体系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这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的合唱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教师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学生参与度低;学校重视文化课,忽视美育;合唱基础设施缺乏;合唱训练缺乏科学性、艺术性,合唱训练过于功利化......本文将从研究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学士校区)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入手,探讨当今合唱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大众的合唱认知,带动合唱艺术的社会发展。

关键词:合唱教学;合唱训练;学校

1以博才中学为例的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合唱训练缺乏科学性

1.1.1没有练声环节

开始视谱演唱前要先练声,这是进行合唱训练必要的准备环节。但由于很多因素,有些学校并没有练声这一必要的准备环节。以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学士校区)为例,学校只有一个合唱教室、一个民乐排练教室、一个器乐排练教室、两个琴房,学生的合唱训练一般都在教室里进行(合唱团一般在合唱教室),而教室里是没有配置钢琴的,因此练声环节很难开展。

1.1.2没有音准训练

以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学士校区)为例,音乐课主要由常规课和艺术节活动两大块组成。其中常规课,并不包含合唱教学。学生们平时没有系统的合唱训练,就更别说训练音准了。

此外,由于学校基础设施的缺乏,琴房、钢琴的短缺,也为音准的训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1.3没有音量控制

大部分的学校都存在这一普遍问题:将合唱比赛变成了齐唱比赛。由于学生们平时并没有经过系统地合唱训练,在节奏、音准的把握上还很欠缺,更遑论作品的情感、内涵。于是衡量合唱的标准就变成了音量的大小,音量大的评分高,音量小的则意味着唱的不好。这是非常片面、错误的评价准则。一个真正合格的合唱团,是能够做到音量的控制的,能够根据歌曲、情绪的需要控制音量的大小,有张有弛,才有张力,才有歌唱的魅力。

1.2合唱训练缺乏趣味性、创新性

1.2.1合唱教学缺乏趣味性

由于合唱训练是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训练方法,因此合唱教学本身就有一定的乏味性、枯燥性。但中学的孩子没有成年人的理智思维,吸引他们学习的不是利益,而是兴趣。当前我国合唱训练已有了一定的科学性,有练声环节,音准、音量的训练。但对于从没有接触过声乐学习的中学生来说,这些训练非常陌生且枯燥无趣。因此怎样在科學发声的训练中夹杂趣味性这是合唱教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2.2合唱教学缺乏创新性

目前我国的合唱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枯燥单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简单、训练手法陈旧、重复不变的曲目等问题,合唱教学缺乏创新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校不重视合唱教学这一工作的开展,开设的课程少,分配的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等等原因导致教师慢慢失去了教学的积极性,因此也不愿去研究合唱教学的创新。

2以博才中学为例的合唱教学问题之解决策略

2.1教师应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

无论是钢琴弹奏能力,还是声乐范唱方面,教师都应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尤其应加强合唱指挥这一块的学习: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取合唱指挥的相关理论知识;主动到开展合唱指挥教学的学校、机构学习;关注合唱协会的动态;参与合唱研讨会、合唱专题讲座、大师班等方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合唱教学的能力。杨嘉仁教授曾经说过:“合唱指挥家是半个演奏家、半个声乐家、半个作曲家,一个真正的理论评论家、音乐社会活动家才能称得上是一名真正的指挥家。”[1]由此可见,合唱教学的难度之大。因此,教师应致力于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

2.2提高学生合唱训练的参与积极性

提高学生参与合唱训练的积极性不光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学生要有合唱意识,要提高对音乐课,特别是合唱教学的重视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另外,教师在合唱教学中也应考虑学生的喜好,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于曲目的选择,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学生的喜好,且具有艺术价值的歌曲。

2.3学校应重视常规的合唱训练

学校应重视常规的合唱训练,除了艺术节的合唱训练外,常规的音乐教学中也至少每周有一节课的合唱训练,不只是合唱团的学生能够进行常规的合唱训练,全体学生都应有参与合唱教学的权利,这对于学生音乐素养、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学校还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具备常规的音乐教室,一定数量的钢琴、琴房。除了硬件设施之外,学校还应扩大音乐教师的规模,合唱教学应让专业的音乐教师来开展。

2.4政府应加大对合唱事业的扶持

政府应加强合唱意识的宣传,提高大众的合唱意识,普及合唱的知识和理念。扶持与帮助弱势地区建立当地的合唱组织机构,或者让优秀的合唱团体下到基层指导合唱,打破合唱教学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鼓励和支持让个人或企业出资维持合唱团的运作,解决合唱团运作资金不足的问题。教育部门还应重视合唱教学工作的开展,逐渐完善和健全我国的合唱教学体系。[2]

参考文献:

[1]何世刚.论合唱指挥应具备的素质[J].音乐时空,2014(05):111.

[2]陈雯雯.中俄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体制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3]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4]孟超美.合唱表演艺术新概念[J].天津音乐学报,2004(04):83-86.

作者简介:朱家琪(1996.08-),女,湖南省张家界市,学生,声乐演唱。

(湖南师范大学 410006)

猜你喜欢

合唱训练合唱教学学校
职高合唱训练中跑调问题的解决措施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浅析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及注意问题
合唱有益于农村学生行为习惯之养成
学校推介
论群体心理对合唱训练的影响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