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活动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聂盼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0年44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植物园研学

摘要:地理研学是将地理知识、思维和方法等融入到旅行实践活动中,有利于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及形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文章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为例,从其独特地理位置、民族风情、科普科研等角度出发,与地理教学、课堂内容及地理核心素养等相结合,提升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将地理知识扩展到大自然,将课堂引入植物园,也是植物园环境教育发展新趋势。

关键词:研学;地理;植物园;教学;学生

研学旅行是将户外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融合,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地组织和安排学生通过集体食宿、集体旅行、共同研讨等方式开展的户外教育实践活动[1]。地理研学活动是将地理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的重要方式之一[2],也是教育部推行的中小学教育活动建议[1],地理研学可以弥补地理课堂内容的单调、枯燥及乏味,并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讨和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能力[3],还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4-5],以及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6]。

国内外学者针对地理研学已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陈德融[7]地理研学活动以《地表形态的塑造》为例,通过讲述永安地质地貌,设计了研学活动,强调选取活动地点、明确目标以及拓展延伸的重要性,并以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为目标。吴振华[8]等则认为应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反思等方面,以达到地理研学活动的课程化。高小茹[9]则认为教育目标、具体教学和学习指导是研学旅行的重要内容。

研学旅行为地理教学提供新的途径和方式,扩展了学生知识水平认知,但是,目前研学活动主要局限在老师的带领下,以班级为主的集体活动,通过老师制定教学课程为目标,学生在户外通过动手、观察、体验等实践,分组活动和讨论,最终形成研学日志或总结报告。也存在大部分研学旅行出现了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将研学旅行与地理学科教学相结合。

云南及西双版纳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气候环境、风土人情等,是地理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常考点之一。朱爱华等[10]从背景、目标、准备、总结等方面,设计了“走进云南”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被称为最美的地理课堂。董丽等[11]以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为例,考察学生对西双版纳地区的气温、降水情况,归纳其气候特征,并阐述该地环境和发展情况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12]。西双版纳地区是中国少数热带地区之一,属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分明,并保留原始的热带雨林[13],是地理课堂上考察气候、水文、植物、地带性等知识点重要载体。

森林是拉近学生和地理知识、教师重要途径,为学生理解、探索、实践提供新平台。洪成旗[14]认为开展“森林课堂”研学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王西敏[15]提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环境教育需要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相互融合,如何利用森林这个平台将地理知识展示给学生们,需要学生、老师、实践相互融合。笔者以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学为例,探讨如何将地理研学活动和植物园旅行有效融合,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植物园隶属于中科院,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植物园占地面积为11.25 km²,园内有12000多种植物,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主要包括棕榈、榕树、龙脑香、奇花异卉等园区,还保留有面积约2.5 km²的原始热带雨林。植物园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旱雨季分明,年均气温21.4℃。当地有傣族、哈尼族、基诺族、拉祜族、瑶族、布朗族等数十个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语言、饮食等。目前植物园的研学旅行特点有融合西双版纳特色的生物多樣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团体活动和小组教学结合,并注重学习效果等[17]。

当下研学旅行热潮下,植物园有效将研学活动和植物园特色相融合,发挥科学家的优势,让学生们真正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过程,提高自我实践水平,培养学科素养。植物园有着独特的研学风格,一是学生与科研/科普老师相结合,提出科学题目,学生选择自己兴趣的方向,同学们一起讨论,各自表达自己的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疑惑、问题、可能的结果。二是实践过程,实践过程最为重要和宝贵,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索、观察、实验/试验、记录等实践。三是学生们归纳总结试验过程、数据分析、形成PPT汇报,由老师点评,整个过程老师适时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们综合能力。

在课题的选择性,旨在带领学生走近热带雨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并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比如以“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为主题,为什么西双版纳会有发育典型的热带雨林呢?曾经的西双版纳是什么样子,经历什么样的沧海桑田?从土壤、生物、水分、温度等分析橡胶林与自然林有什么不同?西双版纳为什么有雾凉季,旱雨季分明?气候变暖在版纳雨林有什么影响?以“走进热带雨林”为主题,绞杀现象、见血封喉、大板根、见血封喉、望天树、滴水叶尖、见血封喉,白蚁跳舞、羽化成蝶等神奇多样的动植物。“夜游植物园”是版纳植物园的经典活动之一,可以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以神秘、有趣、生机为主要特点[16],版纳什么晚上8,9点才天黑,可以体验时差,版纳的夜晚金星和木星两颗最明亮的行星在西南方闪烁;牛郎星和织女星隔河相望;顺着仙后座寻找北极星,这是自然地理天文学最好的教材。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体会、认识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最终促进他们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动。以“走进寨子”为主题,联系气候环境观察傣族的建筑、服饰、风俗等, 进入当地菜市场,考察其蔬菜、饮食,体验版纳泼水节,是地理课堂上最好的素材。

参考文献:

[1]侯文海,蒲仲钰.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初探[J].中学课程资源,2019,14(6):47-48.

[2]王曦.门头沟爨底下村地理研学活动设计[J].地理教育,2019,39(5):58-61.

[3]张雪,张清.研学旅行中有效实施地理学习的策略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45(8):60-62.

[4]张成.立足学生实际,精心开展研学旅行[J].地理教育,2015,35(3):48-49.

[5]周银锋.研学旅行中培育地理实践力素养的策略研究[J].地理教学,2019,60(2):40-43.

[6]郁琦.地理教学视角下的研学旅行探究——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J].地理教学,2019,60(21):54-57.

[7]陈德融.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旅行活动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44(19):8-9.

[8]吴振华,袁书琪,牛志宁.地理实践力在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中的培育和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3):104-109.

[9]高小茹.打造行走中的地理课堂——研学旅行教学活动开展策略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46(4):77-79.

[10]朱爱华,朱清华.最美的地理课堂在路上——以“走进云南”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44(4):16-17.

[11]董丽,张静,陆静.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与点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39(4):30-36.

[12]林志勝.“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09,50(3):31-33.

[13]潘月斌.中国的热带雨林[J].地理教学,2018,59(17):2+65.

[14]洪成旗.在“森林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J].地理教学,2017,(15):50-52.

[15]王西敏.以学术研究推动环境教育发展——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研究探索[J].环境教育,2016,21(5):34-36.

[16]王西敏.自然教育热潮下的研学旅行发展机遇和挑战[J].旅游规划与设计,2016,7(3):118-119.

作者简介:聂盼(1992-),女,硕士,主要从事中学地理教育研究。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 丰城 331100)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植物园研学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西双版纳可直航柬埔寨暹粒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游中山植物园
泼水咯
成语植物园
绵纸植物园
救救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