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区社会工作视角出发改善高校学生生活环境

2020-09-10叶燚 李洪潍 萧琮琦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活环境高校学生

叶燚 李洪潍 萧琮琦

摘要:在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中,学校是其成长发展的主要场所,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同伴关系、学业成就等。本文以成都市H高校为例,从社区社会工作视角出发分析该校学生的生活环境现状及原因,将运用社区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高校学生的生活环境营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构建高校社区生活共同体,从而促进学生个体与社会环境的良好互动。

关键词:社区社会工作;高校学生;生活环境

一直以来国内高校的学生工作重心几乎都关注于于学业成绩,较少针对学生生活环境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H高校学生所面临的生活环境问题,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存在关系网络弱化、人际沟通障碍等问题。本文导入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将整个学校视为一个社区,而将单一个学生苑舍视为学校社区中的一个生活小区,每一间寝室比作一个家庭,以家庭为单位,采取某种措施,去带动整个社区环境的良好营造或是改善社区环境,即是以宿舍为单位,通过层层举措的运行,使学生生活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促进学生个体与社会环境的良好互动。

一、H高校学生生活环境现状简析

H高校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高校,多种学科均衡发展,该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在调研期间,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形式,寻找和发现校园内的学生所面临的和亟待解决的生活需求问题。通过调研,本研究了解到H高校过于注重传统教育服务,重视学科教育发展,理论教学往往缺乏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同时该校忽视了高校社区的共同体属性,缺乏对学生关系网络、人际沟通以及社会互动等方面工作的重视。

基于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了解该校学生的生活环境,该校每栋学生宿舍楼下设置了分类垃圾桶,每天都有专人进行清理,维持生活区域的环境卫生。但通过观察发现,该校仅在学生居住区域设置分类垃圾桶,教学区域却没有该设施。居住区域设置的垃圾桶周围都是垃圾,垃圾乱丢乱放现象严重,清理工作耗时耗力。部分学生反映夏季天气炎热,垃圾桶还会发出异味,严重影响生活。除垃圾分类问题外,还有学生反映自己每天除了上课,几乎都在寝室,参加校园活动的机会很少,与周围寝室同学的关系也很淡漠。且居住环境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寝室没有热水器和空调,学校的热水以及浴室供应不能满足学生生活需求。综合考察H高校学生的生活环境现状,本研究认为该校学生主要存在环境美化、学生参与以及社会关系网络建立这三个方面的需求。

二、H高校学生生活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本研究发现部分学生周边寝室属于非本专业的同学居住,在日常生活中毫无交集。本研究在征得宿管同意的情况下,进入学生宿舍楼进行观察。本研究运用与学生碰面的机会,随机取样,在征得学生的同意之后,对其进行深度访谈,搜集其对所居住生活环境的满意情况。学生A提到进入大学后,周围的同学都在忙着不同的事,一学期下来都还不熟悉。平时虽然居住在同一栋楼,但除了上课见面的机会很少,一般回寝室之后,大家都在关门在宿舍里做自己的事情。学生B提到自己生活的校园没有分类垃圾桶,很多闲置的物品只能和日常垃圾一起被扔进普通垃圾桶,这部分闲置物品没有发挥最大化作用。多数学生反映到自己居住的环境没有空调和热水器,几千人居住的地方,只设置了一个公共澡堂。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生活环境的意见,分析学校与学生生活环境营造之间的关联。

通过调研访谈了解到H高校学生生活环境存在问题在于:一是学校的行政化管理。该校在课程设置上未涉及相关环保课程,在校园活动中对环保的宣传只停留在表面,导致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输入较少。二是学生缺乏对居住环境的正确认识。学生更多将寝室作为休息区,将学校作为学习地,没有意识到寝室是一个小家庭,学校是一个大家庭,自己是生活环境的建设的主体,所处环境的改善自己会是直接的受益者。

通过社会工作介入,与该校学生共同改善生活环境。考虑到学生居住区域分散且社工能力有限,选择该校某一个学生集中居住区进行介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该区域学生的社区行动影响其他居住区域的学生乃至学校,为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施具体计划改善校园生活环境提供一种实践路径。

三、运用社区社会工作方法改善H高校学生生活环境

(一)学校社区资源平台建设

注重多种资源的有效整合,立足于整个高校,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层面、各主体的资源力量,将优质资源与学生的需求对接。一方面高校利用媒体宣传,引导学生树立社区意识,将所居住的苑舍视为社区,寝室视为家庭,每位学生都是社区一员,提升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动员学生参与社区事务。另一方面,链接外部资源。将学生、学校与环保公司联系在一起,通过号召和鼓动学生将自己的闲置物品自愿自觉地分类投放到設定安置的分类橱柜里,然后链接环保公司直接售卖,获取资金来源用于购买和安置热水器来满足学生需求,从而实现闲置物品的社会价值,同时避免资源浪费。

(二)多主体协同参与

高校学生生活环境的打造离不开学校层面的支持,制定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文件中强调学生生活环境改善的重要性,明确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责任分工、奖惩机制等,确保制度的可行性。二是要充分收集不同主体的需求与建议,将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引入高校环境改善中,建立健全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建设方案。加强学生、社区与学校之间的互动,通过三者之间的有效联结增进学生福祉,促进学生发展。

(三)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高校社区建设的核心主体,在高校生活环境改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要建立多种类型的学生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将部分学生组织起来最大化发挥其劳动模范作用,带头开展涵盖文娱、体育、志愿服务等多种类型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需求,整合内外部资源,开展思想道德建设、能力素质提升等多种丰富的活动,调动学生广泛参与,更好地贴合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四、总结

综上所诉,目前学生生活环境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对于学生生活环境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因此,要综合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的方法,通过学校、社区和学生之间的联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态生活环境,搭建同辈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广泛调动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机会、有渠道、有知识去应对和解决学校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社区建设公共意识和归属感的培养塑造。

基金项目:本项目是西华大学2018年西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四川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201810623092)

作者简介:

叶燚(1998-01),女,中国成都,硕士研究生,西华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研究方向:学校、儿童与青少年服务。

通讯作者:萧琮琦(1959-02),男,中国台湾,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贫困议题、灾变管理、社会组织管理、乡村振兴。

李洪潍(1997-05),本科,西华大学,研究方向:学校、儿童与青少年服务。

猜你喜欢

生活环境高校学生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形成策略
“运动世界校园”对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调查研究
环境教育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向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构建和谐语言环境,发展幼儿规范语言
爱在其中 乐在其中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