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道真仡佬族哭嫁歌存在价值

2020-09-10邓仕均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

摘要:“哭嫁”在我国是一种流行范围较广的婚俗,许多民族都有此俗。与之紧密相连的“哭嫁歌”,在哭的基礎上加上曲调、音乐,亦哭,亦歌,亦喜,亦悲,成为民间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现象。其内容丰富,包容着民俗学、社会学、艺术学、心理学、语言学等丰富的文化信息,不但是民间歌谣中的一大品类,而且也堪称民间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哭嫁;仡佬族的“哭嫁歌”;传统音乐

道真仡佬族的“哭嫁歌”,是在仡佬族姑娘在出嫁前三五天便开始以哭嫁的方式告别父母亲人。其内容十分广泛,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邻居、帮忙的、媒人等等,无不涉及。其歌温婉细腻,极富鲜明的女性特色,曲调凄怆,感人肺腑。在哭嫁的几天里,新娘不吃饭,只是深情地哭诉。每哭到哪一位,会有人跟对方说:“她在‘喊’你了。”意即在哭他了,这时,那人要走到新娘面前,听她哭诉,而且还要给一定的红包。

道真“哭嫁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其创作者及受众均为民间,这就决定了它的民歌属性和基本的艺术特征,情感热烈真挚,语言通俗浅显,诵之琅琅上口。民歌独特的表现手法使哭嫁歌的文化内含得到最充分的展示,也使新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哭嫁歌”是典型的仡家山歌小调,其典型特征首先是信手拈来、随口而唱,虽然亦有世代相代的一些唱词,但主要还是靠唱者自编。很多时候,来一位客就唱一位,其随机应变的要求很高。其次是曲调虽然简单,但唱词内容丰富。“哭嫁歌”的核心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因此,曲调较为单一.道真哭嫁歌弦律简洁,多由此5、6、1、2四音组成,音域在八度以内,其调式为民族徵调式,曲调有少量装饰音,易于掌握,便于传唱,乐句结束处常使用颤音,民间叫“打勾声”,就象人在极度悲伤哭泣时的声音,逼真地反映哭嫁女与亲人依依离别之情。但唱词极其丰富。有的地方,从大约出嫁一月以前就开始唱,从祖宗、父母、亲友,一一涉及,加之唱词可以自编,这就使得“哭嫁歌”的唱词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民俗学、心理学、语言学知识,很值得研究。第三,“哭嫁歌”是人类亲情的真切流露。“哭嫁歌”所采用的一切手法,运用的任何比喻,哭诉的全部目的,都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对父母的孝道,对兄弟姐妹的关爱,对亲戚朋友的感激,无一不体现在悲切的“哭嫁歌”中。“哭嫁歌”本身是单纯的,深刻的是其中包涵的人文情怀。第四,“哭嫁歌”极富女性特征。与亲人故土的离别之悲是哭唱的重要内容,同时叹自身、怨父母、讽媒人,还暗含少女即将成为新娘的欣然,还有就是对生为女儿身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自怨和对今后婚姻生活的担忧惶恐。“哭嫁歌”的哭唱对象囊括了新娘身边所有的人,在对各类人的哭诉中完整地表现了即将出嫁的女子内心复杂的情感。特别是对父母和媒人,一般要哭三遍。因为父母是生养自己的人,媒人是决定了自己命运的人,反映了这三人和新娘的独特关系。“哭嫁歌”的主唱及劝新娘或陪新娘唱的7人均为女性,这充分表现了“哭嫁歌”女性特征的事实。第五,“哭嫁歌”语言极富地方特色。方言俗语的大量运用,使“哭嫁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表现出地道的原生态,使“哭嫁歌”成为经历了几千年岁月风霜积淀下来的语言活化石,有研究仡佬族语言流变的参考价值。

一、杰出价值

妆奁具备,婚事在即,新娘却大放悲声,在那里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哭着,一声一泣地唱着。泣诉爹娘姐妹难舍,怨叹自家命运悲苦,这种哀哀凄凄的场面与喜乐融融的婚礼气氛似乎格格不入。但就在这似乎不和谐的气氛中,体现了“哭嫁歌”的杰出价值。

二、真挚的人文情怀

在“哭嫁歌”哀怨的倾诉中,展现了一幅仡家儿女的亲情画。无论是对父母、对兄弟、对亲友,无一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对父母的生养之恩,对兄弟的骨肉之恩,对亲友的关爱之恩,事无巨细,一一哭诉。而陪哭、劝哭,又体现了对远嫁姑娘的心疼、体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哭比笑更能体现人的内心世界。在如诗的“哭嫁歌”中,仡家人的孝道、恩爱、关怀甚至憎恶,都真切地体现出来。长歌当哭,“哭嫁歌”把女子出嫁前那种喜忧参半、悲辛共之的九曲回肠渲染得淋漓尽致。

三、丰富的民俗知识

“哭嫁歌”大量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民俗文化、民俗知识。“哭嫁歌”中的按月歌事的手法,在岁月的迁延中,或歌农事的辛劳、或歌不同季节中的心绪,其间歌咏了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花事、四季农作物等,是对仡佬族人民劳动生活的形象反映。从“哭嫁歌”中,可以挖掘出大量的仡佬族民俗。

四、杰出的民族文化

仡佬族是一个能歌善有善舞的民族,音乐遍布于仡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哭嫁歌”不仅能窥探仡佬族传统音乐的深刻内涵,而且从丰富多彩、含义深刻的歌词中,还可以洞悉仡佬族内心的世界。“哭嫁歌”的作者是世代仡佬族妇女,“哭嫁歌”是她们世代相传并不断丰富的口头文学作品,她们并不懂得繁琐的文学创作,但她们的慧性却使其艺术实践无不暗合于形而上的理论,诸如押韵、修辞、赋比兴的运用等,表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哭嫁歌”不是山野边民闲时简单的吟唱,它是一种比较固定的文化载体,有着丰富的民俗学、社会学、艺术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文化信息,从“哭嫁歌”中,可以看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如开声哭:

葛巾帕子叠方正,眼泪汪汪来开声。

房前梨树叶叶青,屋后橙树花迎春。

往年开的随娘花,今年结的离娘橙。

哭娘:

鸡叫五更天要亮,冤家开声先叫娘。

我娘抚我一十八,冤家要走把娘想。

水有源头树有根,生我抚我是娘亲。

天下只有我娘好,娘的恩情比海深。

哭爹:

水有源来树有根,女儿想爹来开声。

爹抚女儿再三岁,常抱怀中怕风吹。

爹抚女儿一十三,汗流浃背也心欢。

爹抚女儿一十五,不知受了多少苦。

爹抚女儿到十八,头上黑发变白发。

庚书开在桌子上,爹办嫁妆到处忙。

星星还在天边亮,爹就出门踏冰霜。

太阳朝西滚下岩,爹在外面未回来。

东家借钱买木料,西家去请好木匠。

过年还在路上跑,为女出嫁操碎心。

濒危状况

“哭嫁”是古老而独特的婚俗,她的核心是亲情。在过去,“哭嫁”是看一个姑娘的孝道、爱心的孔道,“哭嫁歌”的歌词多即兴而编,因此,又是看一个姑娘聪明伶俐程度的标准。甚至在很多地方,不会“哭嫁”被视为没有教养。但在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冲击着仡山苗寨,“哭嫁歌”已渐行渐远。除了老人们面对着夕阳低吟着回望自己逝去的蜜月,我们再也听不到哭嫁歌那哀怨动听的天籁。我们失去的,很大程度上并不只是“哭嫁”的古老风俗,更多的是亲情和感恩的心。

参考文献:

[1] 张祖云, 孙树飞.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仡佬族哭嫁歌调查研究[J]. 北方音乐, 2015(2期):8-.

[2] 田晓岫. 浅析道真仡佬族"哭嫁"民俗的民族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功能[J]. 贵州民族研究, 2002(02):107-112.

作者简介:

邓仕均(1994-10-13),男,汉族,籍贯贵州遵义,本科学历,现就职于贵州省道真自治县文化馆,现任道真自治县文化馆馆长,道真自治县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方向。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与现状分析
国乐前途之思考
国乐前途之思考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高校音乐教育与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土与洋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比较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