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

2020-09-10高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高源

摘 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只有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运用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来开展课堂,才能够使学生们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物理知识和基础常识.为了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们对物理的学习积极性,本篇文章将会从理论联系实际、物理情景和问题引入为切入点,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当中,物理这门学科的难度系数最大,它所考察的是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物理的基础知识需要初中的知识来进行支撑,老师在开展讲述各种物理知识点的时候,要充分的对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有认识,如果学生们对力学或者是电学的知识理解基础较差,就可以将初中的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重新讲解,为学生们进一步完善应有的基础知识.高中物理的学习也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方法,课堂的学习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物理实验和合作探究,让学生们能够利用实践经验来扩充自己的理论知识,帮助自己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

一、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整个教学全程

物理学之所以抽象,是因为它大多数的知识来源于实验操作,很多抽象化的概念并不是通过老师的口头叙述就能够让学生们理解的,学生们物理基础较差,主要来源于对物理实验能力的缺乏.如果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分割,即使学生们对物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也无法对灵活的教学题材进行学习和掌控,老师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结合各种物理知识点来展开复习和实验操作,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们如何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老师在授课的讲解过程当中,可以不断的向学生们拓展学生的学习广度,通过一系列趣味的物理实验来打开学生们的世界大门,让他们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随着时间的迁移而不断的加强和改进.

例如,老师在讲解“圆周运动”相关知识点的时候,首先,便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现有木头制成的汽车和铁制成的汽车在平滑的平面上进行匀加速运动,并且通过相关的制图软件:在一个平面上绘制一个质点,让这个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是相同的,以此来更好地引出匀速圆周运动,再或者是万有引力定律,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们观看第一宇宙速度的运动规律,更加清楚地观察在地球表面附近,绕过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是整个卫星当中最大的.通过视频的播放,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对物理的相关现象进行更加明确的认知,在脑海中形成一副动态的画面.然后,老师再结合教材内容对知识点进行具体化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们选择一个研究的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状况和各力做功情况,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式,更加清楚的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除此之外,老师也要不断的联系实际,为学生们补充新的知识,讲述狭义相对论定理,让学生们明白:它从根本上变革了作为经典物理学基础的绝对时空观,提出了时间与空间相联系的相对时空观,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的内在规律,表明物体质量在高速运动中明显与运动速度有关.这一单元所涵盖的教学知识点较多,且较为琐碎,老师可以通过一个个实际的案例将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串联,让学生们对各个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够对知识点进行反复的记忆,以此来提高自己对物理的学习能力.

二、设计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物理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学习物理知识是为了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将自己的抽象思维达到较高的水准.物理学中的许多知识点还需要将抽象和具体结合在一起,在进行物理知识学习的时候,很多学生只是对物理的概念进行基本认知,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思考,这便是学习方法的一种缺失.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来创设一些物理情景,方便学生们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更加准确地把握和连接,愿意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物理的思维来进行思考,以此来提高自己实践学习的能力.

例如,老师在讲解“力与平衡”这一单元知识的时候,首先,可以先从基本的概念出发,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让学生们能够把握力的作图方法,能够明白在不同的速度和重量之间力的相互特征.然后,老师通过实验教学的方法,向学生们讲述三力作用下平衡问题的解法,常把任意两个力合成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都是将多个力最终化为二力平衡问题处理,并且教会大家用正交分解法处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一般的整體法和隔离法,在运用隔离法处理多个力的平衡问题时,采用正交分解法进行运算最为方便.运用多种物理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能够明白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为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最后,老师在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以物体在斜坡进行下降滑动的形式向学生们进行展示,让学生们能够明白:物体相互接触面平滑,都可以产生相应的滑动摩擦力,如果在相同的压力的情况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三、用适当的问题引导课堂教学的进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学思想强调,我们要教会学生进行基础的知识学习,更要教会学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引导学生们进行创新教育.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实际问题,把理论知识上升高度,将具体活动呈现多元化的形式进行发展.老师只有不断的引领学生们采用问题的教学方法,带着学生们去深入的探究一些问题,才能够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

例如,老师向学生们讲述“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可以先通过提问的形式:牛顿第二定律的两个基本问题是什么?解题的一般方法有哪些?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对教材课本中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解答和探索,并且让学生们在处理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时,首先,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或者是运动情况,求出力和运动的物理量加速度,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有多个物体,还可以采用隔离法来进行深度的分析.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们列出相关的物理方程式,可以进一步的让学生进行物理学的创新教育,帮助学生们提高探究能力.

总体来说,在物理学的教学当中,我们要秉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创造出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深化物理学的改革措施,提升物理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冬梅.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文化的渗透途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2]郑墙.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案例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