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中国油画家笔下的农民形象

2020-09-10郭荣淇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当代中国油画

摘要:在中国,农民的命运一直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表现农民形象的油画在各个时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新中国成立时期农民形象的团结友爱、憨厚朴实,文革时期农民形象的“红光亮”“高大全”,以及文革结束后伤痕美术的出现,都表现出农民形象的多样性和新时代下农民向农民工身份的转变。通过分析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油画家笔下的农民形象,阐明关注农民生活、塑造农民形象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关键词:当代中国;油画;农民形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体,到作为当代中国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画家们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农民形象有很大的差异。这些画家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绘画语言来表达他们对农民和社会发展的关注。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艺术家的创作与新时代的变化紧密的联系到一起,深入贴近农民的生活。这些作品真挚而富有激情,农民形象也是聪明、勇敢、团结、爱国的光辉形象。

孙滋溪的《天安门前》是一幅表现了工农兵一家亲,共同建设伟大祖国的群像画作。画中的农民形象满面笑容,朴实憨厚,衣着整洁,体现了农民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形象。此外,高潮的《走合作化道路》、张文新的《间苗》、温葆的《四个姑娘》等作品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美好生活。

为了歌颂农民在中国革命期间不屈不挠的精神,当时涌现了大量的与革命相关的农民形象画作。例如王式廓先生的《血衣》,虽然这是一幅没有完成的油画色彩稿,然而却是他最让人感到震撼的作品之一。《血衣》展现的是土地改革时农民斗地主的场面。这幅作品构图宏伟,以抖开血衣的妇女为中心,把庞大的人群定格到高潮迭起的一瞬间,主次分明,显示了画家精彩的构图能力。作品中人物刻画细腻,形象生动感人。每一个人物都是画家经过仔细推敲展现出来的典型,将封建制度下的中国农民的名字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出来。

王式廓先生虽然出生于农村,但接受过高等教育。早岁那知世事艰,他在华夏民族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里成长起来。他时刻关心并密切关注着农民的命运。他的绘画风格质朴浑厚生动客观,让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心世界浑然一体,作品是革命现实主义的成功典范。

二、1966年-1976年的变化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时期。艺术作品都带上了强烈的政治性色彩,逐渐成为了政治的附属品。由于政治导向和意识的强化,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不再去独立思考,让艺术去“大众化”,可以说这时期的美术是排斥人性与本性的艺术。因此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发生了严重的滞留甚至是倒退的情况。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似乎已经忘记了应該保持独立的思考,在表现农民的形象时也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情况。作品中的领袖都表现的高大伟岸、平易近人,而老百姓都是是咧嘴傻笑、受宠若惊的形象。陈衍宁的作品《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张自嶷的《铜墙铁壁》、靳之林的《毛主席在大生产运动中》等都是这一时期典型的油画作品。虽然美术作品充满了“红光亮”的特点,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特定时代的油画是最能表现特定时期的艺术思想。也在当代中国油画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面貌。

三、农民形象的转机

29世纪70年代末,一篇名为《伤痕》的短篇小说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伤痕”这一词也由此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伤痕美术”是对历史回忆的一种形象性描述。其创作的手法和表现主题的方式,仍然是沿用新中国建立以来已经逐渐成熟的“现实主义”的创作体系,但也鼓舞着更多的艺术家,投身于对新型艺术的多样化的探索当中。在80年代前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拨描绘农村、表现农民的画家,兴起了“乡土风”的绘画。乡土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品有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这两幅作品被并称为中国当代美术史的里程碑。

(一)罗中立《父亲》创造的经典

80年代初,罗中立以一幅《父亲》震动了中国画坛。这幅画没有运用华丽色彩,也没有表现宏大场景,但画家却将这一位饱经风霜的父亲刻画的严谨真诚、朴实无华、发人深省。

《父亲》超大的构图和超现实的表现手法,使作品中透露出浓浓的乡土气息,表现出中国农民的力量和希望。这幅作品以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气氛和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发了社会领域关于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讨论。《父亲》的创作内容题材和绘画语言的表达都有着革新的意义,表现出画家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勇气,为中国油画中刻画农民的复杂性格和表现内心思想的新领域。我们也从中学习到罗中立本人对社会、对农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可以说《父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征,就像是一座纪念碑,挺立在那个年代的人们的心中。

(二)陈丹青《西藏组画》的新油画语言

80年代时,陈丹青所画的《西藏组画》将表现西藏这一题材的创作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藏民在他的画笔下不再是单纯载歌载舞的宣传符号,而是一种有着浓厚历史文化的载体。画面上的藏族同胞,仿佛就在你的身旁,仿佛可以闻到从他们黝黑的皮肤和佩带着各种装饰的衣着上发散出来的糌粑和酥油的气味。

《西藏组画》一共有七幅,均以写生般的手法直接的描绘了藏民的日常生活片段。七幅画作幅面均在平米之内,这是对文革以来创作"大场面"、"大画面"的一次矫正。这样的尺寸也自然地避免了泛英雄主义、革命主义的壮阔激烈,使得日常生活的呈现可亲可信。画中人物的形象似乎易如反掌,所有人物的描绘都给人以目击般真实自然。其中《牧羊人》一画,大胆直白的描绘了一对拥吻的情侣。这种对爱情直观的表现,在西方美术史中也难以找寻到类似的画作。之前画家们大力避免的爱情题材作品,第一次毫不回避、不加一丝掩饰的出现在了画布之上。《西藏组画》使中国的油画艺术脱离了西方传统艺术的束缚,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意识形态中脱身而出,拉开了现实主义的绘画帷幕,成为了代表当代美术史上的一种符号。

四、表现农民形象的多样性

随着乡土油画的逐渐发展,乡土现实主义成为了表现农民形象的主流。经济和时代的快速进步发展,画家在创作农民形象作品时也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1)用心静静守护乡土——段正渠

段正渠是表现乡土油画中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描绘的更多的是陕北生活,如陕北汉子的淳朴直接。他的画面追求厚重质朴直接明了,色彩厚重偏好黑色,线条粗犷奔放,主题直截了当。《东方红》、《山歌》以以大面积醒目有力的红色作为背景,富有诗意的刻画了山顶放声歌唱的老农形象,表现了陕北农民粗犷强悍的生命力量,体现出陕北大地特有的苍凉美感。《黄河船夫》完全脱离了正常的构图,波涛汹涌的线条注满了整张画面。段正渠不仅给乡土油画的艺术语言注入新的血液,而且使乡土绘画更具价值意义。他后期的作品《星空》《旺火》《夜里麻黄梁》都是以黑色为背景,黑夜中燃烧的旺火、摇摆的黄高粱成为他独特的绘画语言。

(二)对乡土情的期待——郑艺

郑艺用高度写实的手法,真实的描绘出当时农民们的生活状态。《走进永恒》《多思的季节》《驰骋的心》等一系列都以写实手法描绘期待中的乡民。随着对绘画的深入了解与研究、对表现技术的积累与成熟,草木、旷野、牲畜、房屋等都被他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在他的画中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表现符号。《凡心已炽》中,一位伫立在旷野中的老农,将手中的农具当做是吉他来弹奏,引吭高歌。看似是滑稽搞笑的场景,却又给人一种合情合理的感觉。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农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好转,各种新鲜事物的传入使这些淳朴的农民对外面的世界心生向往,但脚下这片土地才是自己真正的家园,辛勤耕耘可以使他们丰收,所以他们劳作之余伫立、扶锄、遥望、高歌。画家正是抓住了这种当现实与理想相冲突时,人们自然流露出的茫然、期待,并加以表现,形成了画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回到乡里表现“土”味——宫立龙

宫立龙象征主义的风格在乡土油画的表现风格中也是独俱特色的。他作品中的人物以低矮、敦厚的形象为主,将单纯质朴的人物形象表现的出神入化。他也是一个对现实社会问题具有敏锐感觉的艺术家,他十分擅长捕捉人们的心理。《村长》中人物衣服中西结合,显得十分矛盾。这幅画他敏锐地抓住社会变革给中国农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改变,在作品中展现出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缩影,去感受当时社会的变迁。

五、农民工形象的出现

农民工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潮流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属于城市,也不再是单纯的农民。他们干着工人的工作,却因为“外来者”的原因,不具有工人的身份。他们是推动新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汗水甚至是尊严,却一直无法享受到与之相对应的城市主人的生活。因此,多數关心着社会发展、关注者农民生活的油画家,把目光投向了这一方向,对进城的农民工进行深入观察思考,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他们初入城市时的期待与迷茫。

(1)忻东旺对人性的思考

忻东旺在表现农民工的绘画上,用一种朴素的造型和类似于水粉的哑光的感觉,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在平静中隐藏了一种不可压抑的力量。《诚城》是忻东旺的成名作,作品刻画几个进城打工的农民靠坐在行李上,等待着打工的机会,他们带着家人的期待来到向往已久的城市,眼神里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虑。

忻东旺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身材矮小,衣着朴素。他在刻画人物时,一直是采用写生的方式深入农民工之间,他画的农民工往往是真实而不加任何修饰的,没有精致的面容华丽的衣服,接的抓住人物的内心精神后,直白的将他们展现出来。所以人们在欣赏这幅画作时往往会被那些形象所震撼,使我们能注意到这些庞大却被人们忽视了的弱势群体,他们就在城市的角落里默默地生存着。忻东旺用他手中的画笔发自内心的表达出他对这些努力生存的小人物的尊重。

(二)徐唯辛对现实的关怀

徐唯辛在年轻时下乡做过知青,在农村中生活劳动过,所以他对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有一定了解,这也对他后来的艺术有很大的影响。他清楚的了解艺术与社会、与农民的关系。

《工棚》这幅作品,描绘了在一个狭小幽闭的工棚里,十九个农民工吃饭时的场景。紧凑的构图和画家细致的刻画,甚至能让人隐约听到吃饭呼吸的声音,画中姿势各异的农民工们,齐齐的把目光投向画外,似乎在注视着外面看他们的人群。徐唯辛笔下所表现的农民工引发人们深入思考,让我们在关注现代化建设过程的同时,也应该更多的去关注农民的付出,他们为这座城市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纵观整个中国艺术史,出现过许多表现农民生活和农民形象的绘画大师。随着中国各个阶层人民对农民问题的关注,艺术创作中有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身影。在当今这个经济、政治迅速发展的年代,艺术的发展也在飞速的前进着,表现农民形象的油画也贯穿了整个中国油画的历史。如今,我们应该立足于现实,到实际中去观察体验农民的真实生活,更深层次的去研究他们的命运与情感。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来。

参考文献:

[1]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潘逸阳.农民主体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何卫平.中国当代美术二十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二十世纪中国油画[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4.

[6]段正渠.陕北听歌[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7]忻东旺.细节——忻东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8]罗中立.名家名品罗中立[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5-18.

[9]袁江明.从《父亲》窥探罗中立的乡土情怀[J].美术大观,2015:02-51.

作者简介:

郭荣淇(1994-)女,汉族,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当代中国油画
秋落柿子红(油画)
钟红岩油画作品选登
油画去哪了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构建
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油画《惊涛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