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热议

2020-09-10岳文

阅读时代 2020年9期
关键词:男爵警句文章

岳文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以上语句来自于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首段,余下部分风格几乎一样。但是阅卷过程中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后两位老师给出55分,经作文阅卷大组商议后最终被判为满分。作文及专家点评在网络上公开后立刻引发热议。参加议论的有学者、教授、作家,甚至资深媒体人和网络大咖。满分作文引发争议正常。但意见分歧之尖锐、持续时间之长,甚至惊动了语文统编教材的最高权威,恐怕是公布者没有预料到的。

公众如此关注作文评分,当然是关乎每个学生的升学大事,也关乎中学语文教学的指引。因为作文分的占比大,相差1、2分于阅卷老师自己都感觉不到,于高考生则影响极大。我儿子2018年高考600分,他心仪的学校武汉理工大学的起录分是602分。我笃定问题出在作文,并且是因为他字写得不好。我想起了40年前参加高考语文阅卷的经历。1980年我刚毕业留校在附中,中文系主任和人事处长找我,要我参加高考阅卷,此事保密。每天早晨8点教育局会把密封的考卷送来,我把阅完的考卷交回,换另一批卷子,每批250份。那几天我通宵达旦,白天也只去餐厅打饭。我的意思是盛夏人到深夜会很疲倦,精神也难集中,看作文时字写得漂亮工整或潦草难辨,区别真的很大。相比那时,现在作文阅卷评分就要公平公正得多。现在通常会有两人评阅,如果评阅分数差不多,取平均分,如果两次评阅分数相差较大,则会再请第三人评阅,最终由作文审查组判分。但那次阅卷我个人的收获却很大,每份考卷是一角钱,四天挣了近两个月的工资。

《生活在树上》满分理所应当

浙江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资深传媒人朱学东称,“高考作文考什么?我想无非就是主题,围绕主题的展开的逻辑演绎,遣词造句能力等等。这篇满分作文,在这三方面是够格的。给满分,我也不反对。”网红作家马伯庸说:“作者有阅读量,有知识面,有表达能力,战术上选择也没问题,未来必有前途。”

晦涩难懂得高分可以但不能提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认为:好的作文本来就该个性化表达,不是千篇一律。大家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作文。这篇文章得到高分,主要是其思想性和严密的逻辑,确实也存在比较晦涩的问题。给其满分,并不是鼓励其他学生也效仿这种做法,而是尊重、倡导个性化表达。

“掉书袋”的高考作文值得讨论

徐贲《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从警句学会思考,而不是用警句代替思考。一旦把警句格言孤立起来,警句格言也就会变成空洞浮泛的表述,变成陈词滥调、机械思维,甚至变得不知所云、不伦不类。

张中行《文言津逮》:把文言“融会”到笔下,而不是“搀杂”在文章里。写文章,偶尔引一两句子曰、诗云之类,以增强内容的分量,当然可以,但这引文还是以文言的面貌出现,没有“化入”现代文,并不是所谓的借鉴。

韩少功写作演讲实录:读经典不是复制知识,各种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更新升级。好药没有用好的话,就是毒药。一个读书人如果没把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马克思的底子打好,缺乏坚实的理性和逻辑训练,一上来就“后现代”,天天给你玩“解构”,肯定也只能把自己给废了。

这是一篇不及格的作文

两篇观点极端的文章,我们只看看标题就够了。一是曹林的《这篇作文污辱了我们的智商》,一是赤评的《专家为什么这么好骗》。摘几段指此文“主题错误”“语句不通”和“套题”“误评”的言论以供参考。

——“振翮”一词,常用来形容人志向远大、努力奋发向上或经济正高速发展、在腾飞等。但此文“振翮”用词不当。

——作者借用了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这一形象,结果,却把意思弄反了。他以“树上的男爵”为传统的指代,不料这个“男爵”是一个反传统、反现代的后现代形象。

——我很怀疑此文事先押过题。从《生活在树上》这个标题来看,就是一个万能标题,凡议论人生,皆可套用。

——语文阅卷组组长经常进行写作培训,还出了写作辅导书。更重要的是,他公开提出高考作文就是要反对套话作文,套话作文就不能及格。

——我推测一下阅卷者的心理:第一位阅卷老师觉得没怎么看懂,所以比较谨慎,给39分。后两位老师看到文章有那么多的生僻词汇量,觉得不简单,39分给低了,给55分高分。既然前面两位都给了55分高分,作为组长当然必须更懂,想来想去,只有给满分。

权威的评判和文学博士的三个小故事

既然对这篇满分作文充满了争议,那当然要有个最后的评判。这就非中国语文统编教材总编温儒敏教授莫属了。他在微博上一边认为不应苛责考生,更要尊重阅卷组的权力,一边也说学生不要仿效这篇作文。温儒敏教授强调了阅卷的权威,同时也强调阅卷不能搞公开化,不然考试的严肃性就无从谈起。

下面是自称“文学博士”的网上原文:

不知道这篇文章大家读起来难不难,反正我是看着很费劲。说实话,看文章的同时,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一个又一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作家苏叔阳曾经把一段文字念给诗人流沙河听:“審美主体对于作为审美客体的植物的生殖器官的外缘进行观感产生生理上并使之上升为精神上的愉悦感。”流沙河浑然不懂,问这是什么意思?苏叔阳解释说:“看花很愉快。”

第二个,是章太炎作文,喜欢用《说文解字》中之古籀文书之。某年,有湘人某公逝世,以巨金求章撰一祭文。旧例,开吊时,须请人在灵前朗诵,本拟嘱袁伯夔丈读之,袁丈先观一过,觉其文既深拗,古文又太多,敬谢不敏。乃求章氏自读。乃章自读时,至许多古文处,竟亦偶尔忘却,竟亦期期艾艾终场了。

第三个,是鲁迅先生在26岁那年,曾用文言文写过一篇文论,叫做《摩罗诗力说》。文章当然不错,有人评价说,《摩罗诗力说》是当时中国文化思想界最高的作品。但由于文章长且难懂,后来鲁迅自己也说,“如《摩罗诗力说》那样,简直是生凑。倘在这几年,大概不至于那么做了。”

无须等待的结局

8月中旬,陈建新老师卖书、网上授课和作文讲座的实证充斥网络。武汉一退休教师更上书浙江教育考试院,称既当教练又当裁判不合理不合规。8月13日,浙江教育考试院发布公告:因陈建新老师未经允许擅自透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分细节,严重违反评卷工作纪律,停止其教育评判工作。对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一经查实,必将严肃处理。无论其“调查”或“处理”的结局如何,已无关“阅读”了。

责编:何建娇

猜你喜欢

男爵警句文章
毛毛虫也是伪装大师
所有鲜花都是警句
我愿做无忧无虑的小孩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地狱男爵”恐龙
打赌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