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教学分析与策略研究

2020-09-10李祥

高考·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理论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教学策略

李祥

摘 要:教育信息化2.0时代,作为前沿技术学科的信息技术课程,从计算机基础理论到各类新技术名词理论层出不穷,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诸如此类的理论知识在教學中往往会因其抽象性强从而理解困难,如何将这类理论知识教授与学生使其理解与掌握,成为了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目前共同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知识;  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作为技术学科多偏重于实践,侧重于操作,笔者在听课过程中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起始课上,很多教师通常会先介绍概念和原理进行讲授操作方法,学生一知半解或理解不透彻,在实践操作过程便会出现错误偏差,导致教学目标未能顺利完成,从而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对理论知识的定位不准,内容安排上不合理,二是教学形式单一,策略方式上运用不够灵活。那么对于理论知识课型,内容怎么安排,应该怎么上?现结合一些观课感受和上课的思考初谈几点想法。

1.理论知识是操作实践的基础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基于一定的理论支撑,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的前提,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是学习技术操作的重要基础。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发展性教学理论中关于“实验教学体系”的五项基本原则中提到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含义就是:教师要重视学科的思想体系、基本规律和原理法则的教学。[1]通过让学生掌握学科的思想体系、基本规律和原理法则,从而学会对知识的迁移,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2.理论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石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提供技术多样、资源丰富的数字化环境,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算法、程序设计、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基础知识。[2]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世界,促进其信息素养的提升,从而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而推动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化发展。

3.理论知识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经常在教学指导书中看到,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常常是:了解基础知识、掌握XX概念,学会分析XX等,明确教学应使学生达到的层次,一方面说明理论知识的教学难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目标的重要性。确实很多理论知识对中学生的认知而言还是比较抽象、理解障碍,但是又十分重要,只有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才能促进整体的理解,让运用变得更高效,达到创新和灵活运用。

下面以几组案例分析,启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类手段与方法将这些理论知识简单化、形象化,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

1.课堂导入,注重吸引性

相对动手操作而言,学生对于理论课本身就有一种排斥的态度,对于理论知识较多的课,导入是上课的前奏和序幕,尽量在导入时抓住学生的思绪,将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如果能够设计出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导入方式,因势利导,让学生主体发挥作用,创造一个欢快的起点,不仅避免教师的传统教学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疲惫,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曾经听过一位年轻的老师上了第一节程序设计课,课前导入时老师设计了一个读心术的程序,在一张看起来很乱的图片中,请学生在内心中选定一张图,老师能够很快报出学生的心中所想的图,这么神奇的现象一下引燃了学生们的好奇心,随后老师进行原理剖析,告诉怎么用程序来实现的,整节课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热情空前高涨,最后都不愿意老师下课了,这节课对学生的影响已经不是一节课,从此对于编写程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学习欲望。

2.结合活动,注重实效性

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活动化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相关的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化无趣为有趣,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活动化教学,不是为活动而活动,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唱唱跳跳玩玩闹闹。活动化教学应当避免搞成单纯的娱乐,徒有形式上的热闹而无实质性的内涵。应当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把学生的活动有机地结合到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课教学中来,让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学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例如,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原理知识一课,其中在讲授信息是怎么传递的,如果用语言可以讲了半天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做为服务器,学生作为网络设备和客户端,以传递一份文件为任务,采用对话的方式,模拟信息的传递机制,通过活动对于计算机网络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3.方式选择,注重趣味性和多样性

不是所有的理论知识讲授适合同一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课中,不断的变着花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地给学生制造探究欲望,不断地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乐于去学。根据不同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课教学内容,可灵活采取各式多样和有趣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苏科版七年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一课,本节课的重点核心是培养挖掘数据的信息思维能力,感受到数据与生活的关联,教师可以采取案例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用“啤酒与尿布”生活案例,展开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从这一案例中发现了怎样的商机?从而引入数据分析的意义及价值,在教学分析图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展示几个案例并给出数据,鼓励学生对事件先进行预测或假设,再通过制作图表来分析数据,从而寻找规律推演出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判断、建立图表等学习活动后潜移默化的学会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的方法。

4.加强评价与反馈,注重练习巩固

评价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评价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类型。不管是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课,还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课,每节课都将课堂练习和评价相结合。[3]通过课堂练习一方面促使学生去认真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也可通过学生课堂练习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课堂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有效调整策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参考文献

[1][苏]赞科夫.教学与发展(第三版)[M].杜殿坤,张世臣,俞翔辉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江苏省教育厅文件苏教基[2018]8号文《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

[3]蒋霞.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策略的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12期

猜你喜欢

理论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校食堂经营管理
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与设计项目的衔接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产生的影响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