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对比显魅力

2020-09-10陈同友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唐雎花之讲学

陈同友

对比,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古人在写文章时常运用这种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下面结合具体文章详细分析这一手法的运用。

一、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人物的不同特点,可以在对比中显现出来。例如,《愚公移山》中,对于愚公移山这件事,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持怀疑态度,但愚公的妻子是从现实的角度提出问题:“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而智叟则是从嘲笑的角度进行发问:“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两个人身份不同,表达的态度不同,而从他们态度的对比中,能看出各自的个性特点。

再如,《唐雎不辱使命》中也通过对比展示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在唐雎与秦王的交谈中,秦王咄咄逼人,威胁恫吓,不可一世;而唐雎则有礼有节,针锋相对,并在关键时刻“挺剑而起”。文章中不仅有秦王与唐雎的对比,也有秦王先后态度的对比,从“怫然怒”到“色挠,长跪而谢之”,表现出秦王蛮横无理、前倨后恭、色厉内荏的特点。由此可见,人物对比,既可以是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也可以是同一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这样能够让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来。

二、通过对比论述道理

在论述道理时运用对比手法,能够把道理论述得更加透彻。例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提出“亲贤远佞”建议时,就运用了对比手法:“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运用对比手法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突出“亲贤远佞”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再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叙述完莲的美好品质后,特意推出一组对比:“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把菊、牡丹与莲进行对比,表现它们各自的特点,其中菊与莲的对比是正面衬托,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而牡丹与莲的对比是反衬,突出莲的君子形象,表达对追名逐利世态的厌恶之情。在议论中进行对比,可以引导人们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事理加以认识,这样论述会更全面、更深刻、更有说服力。

三、通过对比呈现事件变化与结果

事件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对比来展现前后发生的变化。可以是整个事件过程中的对比,如《卖油翁》中,陈尧咨因射箭本领“当世无双”而“自矜”,但卖油翁对他“发矢十中八九”的技艺只是“微颔之”,这让他很生气;然而,在卖油翁现场表演酌油技能之后,他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从“忿然”到“笑而遣之”,这前后的对比,鲜明地表现出他对卖油翁“惟手熟尔”的信服。可以是事件结果的对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把齐王接受谏言后国内的进谏情况与之前的情况进行了对比:“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从开始的“门庭若市”到最后的“无可进者”,这样的对比表明一年多的时间里变化之大,进而暗示齐王修明政治、兴利除弊取得了巨大成功。

四、通过景物描写对比表现人物心情与境界

通过不同景物的对比,能够展示人物的心情或者精神境界。例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问题后,描绘出两幅不同的画面,先是“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感极而悲者矣”,后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其喜洋洋者矣”。在这两幅画面中,通过一“阴”一“晴”的鲜明对比,引出“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心态与情感。同时,“以物喜”“以己悲”的心态,又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古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不同景物可以引发不同心情,不同心情则表现不同的精神境界。

五、通过个人经历对比教育引导他人

在对他人进行教育引导时,也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这样能够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例如,《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在叙述自己求学的艰辛过程时,运用了两组对比。一是自己与“同舍生”生活的对比,自己“缊袍敝衣”,而同舍生则“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作者这样对比,是为了突出自己的精神追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作者以读书为乐,这种精神的盛宴让他感到非常满足。二是自己与“学于太学”的诸生的对比,从衣食、读书、求师等多个方面来论述,得出诸生“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的结论。告诫后学诸生,學习需要专心致志。作者在现身说法中,运用对比引出道理,这样的教育引导循循善诱,让人如沐春风。

六、通过细节对比让作品耐人寻味

叙述中运用细节描写进行对比,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其中的深意。如《河中石兽》中,寺僧打捞无果时,先是讲学家“闻之笑”,后是老河兵在听到讲学家的叙述后“又笑”,这样两个人的“笑”就形成了对比。讲学家的“笑”既是对寺僧的嘲笑,又流露出自恃博学的心态;老河兵的“笑”则是对讲学家的嘲笑。在耐人寻味的“笑”中,读者品读的不仅仅是人物的心态,更是蕴含其中的道理。

探究文言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能从中学习写作之道,为作文增色添彩。

猜你喜欢

唐雎花之讲学
银龄讲学
生如夏花之绚烂
2019银铃讲学计划印发湖南拟招260人
《爱莲说》中两个“予”字句怎么读
大树后面
唐雎不辱使命否?
唐雎不辱使命
浅谈讲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