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蟹生态养殖的主要措施

2020-09-10孙作平

吉林蔬菜 2020年4期
关键词:河蟹种养共生

孙作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新时代对于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精辟论断。如今生态环境美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主要的路径,如何发展的持久长远,兼顾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是各级政府主要着力点。蟹子营养美味,经济效益较高。一般来说,除了在水塘养蟹还有就是稻田养蟹,水稻与养蟹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是广大农村稻农的致富途径之一,为新时代提出的促进乡村振兴快速致富起到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稻田养蟹就是根据稻蟹共生互利原理进行的一种生态环保养殖方式,由于科学合理的共生特性运用,能够较好地发挥出稻田的环境特点与水域空间特性,较好地利用土地资源的潜能,将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种植方式与水产养殖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生态种养模式促进了农业种植方式转变,取得了高产高效的种植效果,达到农业种植与水产养殖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目的,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和稻田种养生态良性循环,提高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可谓是一举多得的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

1 种养模式的共生原理与生产增效的重大意义

1.1 种养共生的基本原理

稻蟹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综合运用了现代生态农业技术措施,是完全无公害的生产模式。主要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加强管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综合利用生态技术管护。主要是在稻田四周要及时设置防逃设施围挡物,建设养殖沟,采用科学方法种植水稻,充分利用稻田空间和多种生物资源,使河蟹与水稻直至收获前都能共生一起,较好地构建蟹与稻整个和谐共生生态循环系统,使农业的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与河蟹高效益养殖能够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种植和养殖整体综合经济效益。

1.2 种养共生的基本方法

共生种植业养殖业的模式是一种创新种养结合的成功探索。主要是通过实施水稻的深沟高畦、大垄双行和埝埂种豆的种植方法,利用沟边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手段,一次施肥与合理施药相结合,通过采取生态防控病害,减少施药等生态措施保护稻田的生态环境,避免对后期的河蟹生长造成危害,提高种植收益。

河蟹养殖过程中要保证河蟹苗早放精养、科学饲育、清洁生产的河蟹养殖方法的施行。最大限度发挥河蟹养殖和水稻栽培的稻蟹生态种养模式的综合效果,实现田中种稻、水中养蟹立体生态种养殖有机结合的目的。

实现水产,粮食以及生态安全,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达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这样的生产模式对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快速增效都具有重要意义。

2 稻田养蟹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利用稻田养蟹,使得综合经济收益大幅提高。稻田养蟹这一生态种养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农田种植方式,使得过去农田单一的种植业改变为现在的种植与养殖结合,稻田的综合效能得到了提高,也为今后农业生态种植业发展提供了很好范例。

通过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示范效果,可以在较大范围进行成功推广应用,种养结合充分诠释了优势互补的真正意义之所在,稻蟹共生模式的运用也进一步促进了生态农业快速发展。稻田里放养河蟹能够将水田里滋生的杂草、水生昆虫和田地底部生物作为河蟹饲料进行充分利用,蟹子的排泄物又可肥田,促进水稻良性生长;蟹田的环境较为优异,其水质清新,稻田的土质较为适宜,稻田里各种生态环境条件因素都有利于河蟹生长。稻护蟹、蟹助稻,二者共生种养模式是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能够大幅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达到了效益倍增的效果。

稻田放养河蟹,具有除草和除虫作用,达到了减少使用农药以至不用农药的目的,通过河蟹活动和排泄物增加肥力的作用,减少了一些人工,节省了许多生产成本,同时又较好地改善了水品质,也一定程度降低了环境污染。

3 稻田养蟹的主要措施

3.1 稻田选择与土堤整理

稻田养蟹要选择好田地位置,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没有污染源的平坦地作为稻田。蟹田要先做好稻田四周和水田里的田埂土堤,田埂土堤要坚固宽阔,一般宽约0.5米,要求牢固、坚实没有漏洞,高度一般0.6米。

水稻种植技术请农民朋友参考有关水稻的无公害优质种植技术,利用较好的农业生态综合种植技术获得高产高效。

3.2 防逃措施设立

防逃设施做得好是稻田养蟹成功的关键,无差错就是保证成功的必要条件。田埂砌好防逃墙,保持墙高50厘米,根基要牢固。

3.3 放养措施

放蟹苗前,不要喷施农药和施入化肥,需排水晾晒稻田,使用生石灰乳液全田消杀。放养前施入腐熟人粪尿培肥水质。水稻插秧后,,每亩选大小一致蟹苗放养约3000只。水稻栽種模式一般是采用大垄双行,把常规30厘米一垄改为20厘米和40厘米,两垄间隔插秧。放养时间约在插秧后15~20天及时放入大田。

3.4 饲养方法

河蟹喜食动物性饵料,也可食用植物性饵料,田内自然饵料资源对河蟹生长很关键。田中底栖生物和浮游物可食用,稻田投饵量适宜减少。蟹苗期投喂蛋黄、蚕蛹粉,后期可投入谷粉、鱼粉、豆类等料。投喂适量即可,每天投料2次。

3.5 水肥管理措施

蟹田应保持水质清新,维持畦面5~6厘米水位。5天换一次水,高温季每天换水量为田间正常水位一半,水温差不超过3℃,防止急水冲灌干扰河蟹活动,保证健康生长环境。

水质调控得当。每次脱壳后每亩施入生石灰5千克,两天后每亩泼洒活化光合细菌0.5千克,适当加深水位。

养蟹稻田在施足基肥后要尽量少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3.6 防逃防害

蟹苗放田后,要巡池清除蟹田内蛙、蛇、泥鳅、老鼠等天敌。蟹田避免使用农药,如必须用药需先灌新水加高水位选高效低毒农药。施用后如有异常立即换水。大面积稻田养蟹,要着重注意抓好防盗、防逃。防逃墙要牢固,严防被水冲垮及堤埂出现洞穴。

4 捉捕河蟹

延长河蟹养殖期,水稻割后沟内留九成水位满足河蟹需要。适量投料,按需捕蟹。夜间放干沟水,灯光捕捉,捕后放水,反复捕捉3晚,可捕净大部分河蟹。

参考文献

[1] 乌苏市西湖镇大庄子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稻蟹共生养殖方法201611038553.1.中文专利全文数据库,2016(11):21.

[2] 江山,顾海飞.江苏省阜宁县渔业科技人户主推品种养殖模式及技术介绍.稻田培育蟹种生态种养模式[J].渔业致富指南,2012(03):25.

[3] 杨丽华.稻田养蟹技术[J].淡水渔业,2001(01):15.

[4] 刘福会.鹤岗市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J].黑龙江水产,2019(02).

[5] 孙富余.稻蟹综合种养模式化肥农药生态减施技术应用[J].农业经济,2019(01):13.

[6] 孙富余.稻蟹生态种养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技术要点[J].辽宁农业科学,2010(10):10.

[7]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农村能源研究所.一种养蟹稻田一次性水稻专用肥201010142897.3.中文专利全文数据库,2010(04):07.

[8] 花丽茹.浅谈黑龙江省稻田综合种养模式[J].黑龙江水产,2019(08).

[9] 孙秀娜.稻田养蟹技术要点及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2012(02):01.

[10] 付雪蛟.稻田养蟹绿色生产技术规程[J].中国稻米,2019(03):31.

[11] 刘晓亮.北方高寒地区河蟹养殖技术[J].黑龍江水产,2011(02):10.

[12] 李成之,贾泳.蟹、鱼、稻综合养殖种植高产模式探讨[J].江西水产科技,1995(12):30.

[13] 丁德明.稻田养殖河蟹技术[J].湖南农业,2016(08):01.

[14] 薛有桂,杨海鑫,葛杏强.稻田养蟹配套技术[J].中国水产,1992(01):16.

[15] 王永亮,冯春,等.辽宁台安县稻田养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7):05.

[16] 李成之,陈文生.蟹鱼稻综合养殖种植技术[J].水产养殖,1996(02)15.

[17] 邱泽森,倪玉峰,夏有龙.稻田养蟹关键技术[J].中国稻米,1995(08):15.

[18] 稻田养蟹技术有哪些.http://www.xuexila.c.2019.

[19] 稻田养蟹技术简介.http://wenku.baidu.c.2016.

猜你喜欢

河蟹种养共生
安徽 大力实施种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关于北方河蟹养殖关键技术的探讨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袁善楚
吃掉它不如放它回家
建筑与环境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