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密度教学中的尝试

2020-09-10周陶

南北桥 2020年13期
关键词:密度情境问题

周陶

【摘    要】本文以密度教学为例,阐述如何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让学生经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出密度的概念。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习得科学的探究方法,領悟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思维,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关键词】问题  密度  情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3.164

一、问题驱动教学法及其优势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问题”往往指向的是事物的矛盾,能激发起人们思想的火花。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课程的设计者以及结果的评估者。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其思维。该方法适合将问题作为课堂教学驱动力,并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

二、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以活动为载体,引起学生的思考

课堂一开始就让一个强壮的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举哑铃比赛,其中女同学的为塑料哑铃,看在相同时间内谁举得多,结果女同学胜出。

【师】为什么强壮的男同学会输呢?老师先卖个关子,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今天的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环节2: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

【师】提出问题:根据经验我们知道同种物质质量越大体积越大,那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呢?

【生】猜想与假设: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师】请同学们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小组合作讨论。

【生】设计实验,交流讨论。

【师】组长进行分工,完成实验,收集数据。

设计意图:这里只测量质量和体积,并没有直接让学生计算M/V的比值,目的是想让学生体会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因为天平存在较大误差,所以不容易从数据中直接得到结论,学生遇到困难,正好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方法寻找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师】展示学生数据,请同学们观察数据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这个数据太整齐,有些假。

【师】请该同学阐述数据的由来。

【生】当时测量结果出来后,体积变大两倍,但测量的质量与两倍相差较大,所以修改了实验数据。

【师】这是探究性实验,应该由实验数据到结论,而不应该由结论到数据,我们要尊重实验结果,检查是不是实验操作有错误。如果实验操作没有错误,那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天平是一种粗略的测量仪器,会有较大的误差。

【师】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差异,不能篡改实验数据,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测量氮气的密度时也出现了偏差,但他并没有放弃这个偏差而是执着地研究下去,最后发现了氩气,获得了190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设计意图:学生犯错并不可怕,但要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错中学,这样才能印象深刻,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究精神,起到很好的育人功能。

【师】展示三组不同物质的真实实验结果,请分析不同物质的实验结果,有什么规律,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更清晰地展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相关性呢?

【生】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采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师】在坐标纸上做出V-m图像

【师】展现三种不同物质的V-m图像,同学们分析图像后得到什么结论?

【生】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师】那m/v能表示物体的什么性质呢?

【生】表示单位体积物体的质量。

【师】当单位体积物体的质量越大时,物体越密实,我们就把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叫做密度,用符号ρ表示。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什么?

【生】比值定义法。

【师】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往往反映物质最本质的属性,不随定义物理量的大小变化而改变。那ρ与m、V是什么关系,能不能说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呢?

【生】密度与质量没有关系,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能说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环节3: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师】现在到了解密时间,为什么强壮的男生会输呢?请该男生试一下女生的哑铃。

【生】这个哑铃是用塑料做的。

【师】原来这两个哑铃虽然形状外形是一样的,但女生的哑铃是用塑料做的,男生是用铁做的。接下来请同学们算一下哑铃质量分别是多少?哑铃体积约4×10-4m3,已知ρ铁=7.9×103kg/m3,ρ木=0.05×103kg/m3,试计算两种哑铃的质量。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使问题形成链条,环环相扣,让学生恍然大悟,感受深切。

环节4:应用推广,解决实际问题

【师】这里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鉴别物质方法,当两种物质从外观、气味、软硬无法区别时,可以测量其密度进行区别,老师最近买了一个银戒指,但怀疑这个银戒指不是纯银的,请同学们帮老师鉴定一下?

【生】可以通过测量戒指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然后和密度表中银的密度进行对比,如果一样则为纯银的,如果不一样则不是纯银的。

【师】但我的戒指是不规则的形状,无法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其体积,那怎样测量其体积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讨论,下节课回答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用实际情境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通过问题,引申到下节课的内容。

三、反思与讨论

1.恰当运用问题链,解决真实情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本次教学设计中,设计了一系列相互关联、层层深入的驱动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经过科学探究,问题解决,归纳分析,最后得出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揭示了学习过程及思维方法,使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提升素养。

2.抓住教学环节中出现的情况,深挖其教育功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物理教学应追求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获取学科知识,训练思维,锻炼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各个教学环节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地培养学生不同维度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在有同学篡改数据时引入我们科学探究应该遵循的原则,使学生获得很大的触动和启发,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究精神,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密度情境问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