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020-09-10沈迪波

南北桥 2020年20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高中语文学生

沈迪波

【摘    要】随着国家对语言文字教学的重视,语文这门学科已经逐渐摆脱传统生硬的文字、阅读教学,更偏重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其精神世界。本文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高中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渐失、课堂互动性较差的问题,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节点,谈一谈该如何提高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生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0.057

不同于数理化的客观与严谨,语文作为一门偏重塑造人文精神的学科,在高中课堂上一直都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学生抱着只需要应试的心理,不再深入了解和钻研这门学科,这也给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抛出了难题——究竟要怎么重新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呢?下面,我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来浅析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几个策略。

一、课前: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树立预习意识

当代人日常生活离不开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良好的文学素养才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增加亮点,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思想认知层面真正重视起来,引导他们从兴趣点入手,减少学习语文只为了应试的功利心,找到学习成就感,喜欢上这门学科。

考虑到普通高中生水平参差不齐,为避免课堂上基础薄弱的同学昏昏欲睡,无法跟上课堂节奏,教师在下节课开讲前,就要为课程内容做初步的铺垫,巧妙设计悬念,抛砖引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预设一两个问题(也可是与课文相关的假设性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自主进行预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做简单的词语、课文要义的预览,而是要立足于语文本身的学科性质,从扩展视野、提升素养的角度出发,以课文作者以及其作品这个“点”拓宽到时代背景、文学发展的“面”,让学生有全面而生动的感知与了解。同时在预设悬念问题时注意答案的多样性,还原丰满的作者形象和作品内核,尽量避免标签化、单一化的道德层面解读。这种多样解读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加学生预习的热情。

二、课中:创设情境,积极互动,增强参与意识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教师要结合学生情况,掌握准确的课程容量,避免内容多学生消化不了,内容少学生吸收太少,进而产生排斥心理。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在钻研教材、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设计与之契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探究打下基础。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是激发兴趣的重要手段。语文学习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教师运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赋予学生浓厚的情绪色彩,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求知欲。而要最大限度让学生具象化理解文本,如用影片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用音乐渲染诗词的古典氛围,多媒体的使用就非常必要。信息技术的极强表现力和强大的信息整合力,有助于学生将生活的直接经验和文本中获得的间接经验结合,沉浸式感受文学、文字的魅力。

在带领学生深度了解文章要义后,适当提出拔高性问题。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有效进行知识迁移,比如可以巧妙结合当代社会热点,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让其体验学习语文和思考问题的乐趣,也可以引导学生挖掘文章所蕴含的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为学生美学素养的建立初步打下基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闭门造车,关注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时代的联系。高中生心智接近成熟,对知识吸收更具有目的性和系统性。语文学科比较容易和学生生活连接起来,教师就要利用这个优势开拓创新性的教学思路,与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结合,如鉴赏有一定文学价值的歌曲、歌词等,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不再停留在枯燥的应试上,而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除了以上课堂教学策略外,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对课堂节奏的把控以及与学生互动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学生能否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高中生已经有比较健全的人格和精神以及情感世界。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和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与讨论,尊重其所思所想。同时要增加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文学艺术修养,适当地进行文学艺术二次创造,根据自身经验给学生提供新的思考方向。也要提升自身语言魅力,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表达风格,张弛有度地把控课堂节奏,避免照本宣科、毫无感情的讲解方式,振奋学生的精神,实现高质高效的课堂互动。

三、课后:举办比赛,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意识

在明确学习动机、领会课程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后的巩固和运用阶段举办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置身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继续学下去的热情。

在应用知识的前期模仿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尝试作诗,借鉴古代诗人的遣词造句和古韵风雅,感受现代诗人的细腻柔软和精简自然。对文学大家的作品,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比赛仿写,寻找差距,这样有助于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摆脱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语言文字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

组织演讲、诗词朗诵、读后感分享会、名人名篇仿写比赛等,这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拉近距离、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最好机会。比赛后,教师既要奖励优秀者,也要关注到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突出的个人魅力和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产生竞争意识,帮助他们找回语文学习的信心,从而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阅读能开阔视野、开启心智,写作能帮助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观点。高中生课业繁重,阅读和写作能修身养性,成为学生的心灵抚慰剂,同时还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热情就会被大大提高,进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的基础性决定了它必须为其他学科、整个社会服务的特点。因此,教师应主张学生跨领域学习,扩展语文学习的范围,促进学科间的融合,比如古代诗词对地形地貌、奇异景象的描述,均可以向地理学科进行迁移。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使用,既能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还能积极热情地去探究新知识。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贯穿课堂始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信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要做到這些,就需要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相信只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最终会有实现的一天。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高中语文学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学生写话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