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学的生活化

2020-09-10张园园

南北桥 2020年20期
关键词:贺麟文化观生活化

张园园

【摘    要】贺麟儒学发展的三重途径是其基于新心学本体论所提出的观点,本文通过儒学生活化的视角,从背景、理论基础、具体内容三个方面重新理解这一观点,并说明在当今社会儒学走向生活化的价值意义,重新发掘贺麟这一理论在当下的价值。

【关键词】贺麟  文化观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0.004

一、儒学生活化的背景

近代以来,儒家思想在应对新文化冲击时显示出了无能[1],究其原因,是儒学在发展中逐渐丧失了“生活”的精神。

儒学自诞生以来,一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2]。从内容上讲,早期儒学围绕的都是生活问题:对于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强调,对于公共生活的重视,对于人伦道德问题的关注;从儒学的本质上看,儒学实质上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3],而教育必须要有具体的目标、任务与手段,因此它必须是生活化的,也必须要回到生活当中。现代社会,普通人虽然不知道儒家思想的具体内容,所行所思,却也都受到儒学的影响,这说明了儒学与生活联系之紧密。

但是自宋明理学出现后,儒学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体系化、教条化。这些特点也为儒学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影响。

人们将对儒学的研究重点放在了理论建设上,远离了生活;一系列教条代替了原本丰富的内容,这些教条既捆住了人们的思想,也捆住了儒学本身,使其丧失了活力与创新力。

因此,儒学回归生活,是儒学为了自身生存发展必须走出的一步。若要重新使儒学发展起来,就必须使儒学找回丢失的东西,让儒学沿着生活化的方向前进。而贺麟所提出的儒学发展的三重途径,为儒学在危机中寻找到“新”的生存方式,这三重途径与生活紧密相关,是儒学重新向生活的回归。

二、儒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一)儒学生活化的本体论根据

贺麟的新心学本体论融会了古今中西,是对儒学的一次创造性的发展[4]。

纵观整个儒学发展过程,贺麟认为只有心学道出了儒学的核心,儒学即为心学。他将“心”划分成了两种,“心理意义上的心”与“逻辑意义上的心”[4]。

逻辑意义上的心为体,而心理意义上的心为用。但二者又是不可分割的两面,就如同刀与刀刃的关系一样,虽有不同,却仍旧是一个整体。根据这一本体论,贺麟提出了他的“以精神为体,以文化为用”的文化观。

(二)儒学生活化的文化观前提

贺麟本体论中区分了体用,当把这种区分运用到文化中时,他便得出了相应的文化观。

他总结出了四个概念:道、精神、文化、自然[5]。“其中精神是道在内心的意识活动,文化与自然是道的显现,二者的区分在于:道凭借人类的精神活动显现出来的东西叫作文化,而道未通过人类精神的活动,而自然地、隐晦地显现出来的东西叫作自然”[5]。

因此,必须深且透地认识中西文化的共同本质,对于西方文化不可加以排斥,也不能照搬其学说,忽视孕育出这些学说的精神。仅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却不知道学习西方的理性精神。这也就是“以精神或理性为体,而以古今中外的文化为用”的文化建设方针[6]。于是,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为中西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学术上的可能,也为儒学的生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生活化的三重途径

(一)儒学发展的三重途径:哲学化、宗教化、艺术化

在新心学本体论与文化观的基础上,贺麟提出了儒家思想发展的三重途径。这三重途径正好对应贺麟对儒家思想划分的三部分:理学、礼教、诗教与乐教,而这三部分分别对应了西方所说的哲学、宗教、艺术[1]。

儒学的三部分不是零散的几个方面,而是彼此相互关联的完整的体系。

贺麟认为,从根本上看,理学是一种道德教育,是礼教的核心内容。而诗教与乐教则是为礼教服务[6]。因此,它们是不可分割的。

针对儒学的这三部分,使儒家思想循着艺术化、宗教化、哲学化的途径迈进[1]。

哲学化指:中西哲学有其共性,在这一共性的基础上,使东西方哲学融会贯通,使儒家的哲学体系条理化、丰富化。

宗教化指:对于儒学中礼教的部分,应吸收西方基督教精诚信仰、坚贞不二、博爱慈悲、服务人类、襟怀广大、超脱尘世的精神,以充实儒家的礼教[7]。

艺术化指:用西方的艺术发挥儒家的诗教,克服“企图将儒家褊狭化、浅薄化、狭隘化”的倾向[1]。

(二)儒学发展的三重途径即为生活化的三重途径

贺麟的文化观认为,要以精神为体,而以文化为用。这启示了人们在面对不同的文化时,要注意到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因此,对于他所提出的儒学发展的三重路径,仍然要把握这一原则。

虽然哲学、宗教、藝术,领域不一、方向不同、内容各异,但它们却都包含着生活这一精神。

从其产生来看,这三者都离不开生活世界这片土壤,生活不断给它们输送养分,使其不断发展;从其目的来看,这三者最终是为人们更好地生活而服务。因此,哲学化、宗教化、艺术化即为生活化,儒学发展的三重途径就是儒学向生活的回归,是儒学的生活化,是生活化的三重途径。

四、儒学生活化的功用

贺麟所提出的儒学发展的三重途径,其实质是儒学的生活化。这种儒学向生活的转向,在当今社会来说,对儒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功用。

第一,儒学的生活化不仅是一种构想,更是儒学在当今丧失制度环境后的存在状态,也为学者们开辟了又一条儒学研究的道路[8]。

第二,儒学的生活化可以使儒学富有活力。基于生活,用生活的材料去丰富整个儒学,这样的儒学才会是充满生机的、与时俱进的。

第三,儒学生活化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生活儒学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前瞻性,它的目的是为生活服务,解决的是生活的问题。[9]当儒学做到生活化,便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发展自身,从而解决现实中不断产生的新问题。

第四,儒学生活化更有助于获得群众的认可,扩大儒学的影响力。

五、结语

生活是儒学的精神,贺麟所提出的儒学发展的三重途径,其实质就是儒学的生活化。而儒学的生活化并非是当下提出的东西,它是向早期儒学的复归,也是丧失制度土壤后儒学自身应对生存挑战的回应,是未来儒学必须要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贺麟.文化与人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李承贵.生活儒学:当代儒学开展的基本方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8):80-82.

[3]刘彦顺.时间化的礼乐教化活动及中华美学精神的复兴——论贺麟的美学思想[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04):76-85.

[4]胡孜.贺麟“新心学”思想理论基础探讨[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03):48-50.

[5]刘俊哲.文化为体用之全,以中学化西学——贺麟的文化体用观[J].宜宾学院学报,2011,11(10):35-40.

[6]邵晓涵.论乐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的功能[J].现代交际,2018(06):125-126.

[7]李翔海.新心学的理论特色与儒学的现代走向[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41-48.

[8]杨国荣.何为儒学——儒学的内核及其多重向度[J].文史哲,2018(05):5-12,165.

[9]魏彦红.生活儒学对儒学与生活的意义和价值[J].当代儒学,2017(01):396-398.

猜你喜欢

贺麟文化观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新心学”人生哲学体系何以可能?
——贺麟人生哲学的困境及其出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贺麟人生哲学的精神向度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
浅析中国室内设计的文化观
论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知识优先于道德——贺麟对“知行合一”的诠释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