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排球运动损伤及防治措施

2020-09-10苏康贵

体育时空 2020年15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小学生

苏康贵

摘  要  隨着时代的进步,体育运动领域中的各项事业也处于快速发展中。排球运动在我国普遍受到关注,甚至成为众多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内容。排球运动教学可使小学生感受到排球项目的乐趣,但开展过程中也难以避免发生运动损伤风险。基于此,本文以小学3—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与访谈法相结合作为研究方法,论述了小学排球运动损伤与防治措施的相关知识,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学生  排球运动损伤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8-090-02

排球运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特别是对身处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排球对他们集体精神与团队意识的培养的意义更大。但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发展尚不健全,在排球教学和训练过程中难免会因多种因素造成各类运动性损伤。如果能对这类损伤予以积极预防,则能最大限度降低损伤发生的几率,从而维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对排球运动的信心。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小学3—6年级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应用文献资料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小学3—6年级学生参与排球运动可能受到的损伤与防治方法。

三、排球运动技术特点与运动性损伤的关联

排球运动中的一些技术动作与运动性损伤有着较为直接或间接的关联。从总体上看,排球运动技术的特点容易引发学生身体重要关节与肌肉的损伤。例如,当采用一传技术时,若学生身体因球与身体距离较远而奋力救球失去平衡,则身体与地面摩擦后易形成擦伤或挫伤;一切需要下肢发力的技术容易引起踝关节扭伤或其他踝关节损伤;接球手法有偏差且对球的落点与旋转判断不清易引起手指手腕部位损伤;腾空扣球时,两臂快速鞭打击球,该技术动作易引起肩周炎与肩周肌肉拉伤。此外,尽管在小学阶段,学生受身高限制,做拦网与跳起扣球的动作较少,不易出现球体大力冲击手指与肘关节后导致的损伤现象,但其他接对方快速来球的动作,只要学生身体的体位不正常,依旧会损伤学生的腕部与腰部。

四、小学排球运动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排球项目教学可知,在实践教学中出现运动损伤总是难免的,常见的损伤主要为擦伤、挫伤、拉伤、扭伤与砸伤等。造成运动性损伤出现的原因比较多,比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教学方法不当、后勤保障不到位以及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等。这类损伤通常不会给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其中,手指与球体碰撞引起的手指挫伤是较为严重且发生几率较高的损伤。踝关节扭伤也是发生几率较高的损伤,这种损伤往往是身体失衡后脚步支撑时或是步法移动失误致使踝关节做出了超出正常幅度的动作导致的。此外,由于忌惮运动性损伤而给学生心理带来的运动障碍是教师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好这种心理问题,则学生由此可能会降低对排球运动的学习兴趣,而这就需要教师要经常对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五、小学排球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

1.指关节创伤。其主要表现为关节错位甚至骨折,损伤原因主要为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手形不正确或关节僵硬造成传球时手指戳球导致的关节性挫伤;传球练习过程中,因学生没有判断好来球的属性导致的关节损伤。

2.腕关节损伤。腕关节是手部发力的重要部位,因其构造较为复杂,所以也容易出现损伤,如当学生发球时手腕用力太大亦或是姿势错误等原因,就会导致腕关节损伤。

3.肩关节损伤。人们普遍认为小学生开展的排球运动不至于会出现肩关节的损伤,但事实上,在扣球技术练习中,因学生挥臂动作有较大的幅度,仍旧有一定几率出现肩关节的损伤。

4.膝关节损伤。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机能发育尚不完善,肌肉力量较差。在人体的关节中,膝关节是最为复杂的,如果学生在做技术动作时出现失误,或是起跳落地时缓冲不足、蹲地姿势错误等,都有可能增加膝关节损伤的几率。

5.踝关节损伤。在排球运动中,跳与跑是最为常见的基础动作,在这类动作中,人体的踝关节承受了较大的负荷。如果学生没有做好准备活动就直接练习,踝关节及其周边的肌肉没有活动开,就会增加踝关节的受损几率。另外,学生起跳或落地时缓冲力不足,踝关节受到巨大冲击力,因小学生肌肉力量弱,也会扭伤踝关节。

6.运动擦伤或皮外伤。参与排球运动中,摔倒总是不可避免的,而此时如果硬件设施有缺陷,特别是场地的质量不高(场地为水泥地),则此时就会大概率发生擦伤等皮外伤。如果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自己,也会引起皮外伤。

六、小学排球运动损伤影响因素

(一)忽视准备活动以及整理活动

在排球练习中,学生往往不重视热身练习,如此就使得他们很可能在身体还未达到最佳运动状态时就开始了激烈运动,此时极易引起各类损伤的发生。实际上,不仅是没有做好准备活动会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提升,每次练习后的放松运动没有做到位,也是会给运动损伤的发生创造条件。

(二)动作不规范及动作不熟练

动作不规范或动作与运动力学原理不相符,人体各肢体结构与关节活动范围不相符等都会引发运动损伤。就小学生参加排球运动来说,难免会出现由于技术动作不熟练,或在比赛中紧张慌乱引起动作变形等,这些都是运动损伤发生的隐患。

(三)学生对运动损伤知识的了解不全面,生理与心理状态差

参与排球运动前,学生要了解相关运动创伤的知识与卫生保健知识,教师也要教授一定的自我保护方法。另外,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还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这对预防运动创伤非常重要。只有这样,学生在比赛时才不会因为紧张或慌乱造成动作变形,从而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而这些与教师、教练与校医的长期指导和灌输分不开。另外,练习与训练前,学生身体与心理如果状态不好,也会引起学生排斥项目练习,发挥失常或造成运动损伤。

(四)運动损伤心理影响因素

从事实上讲,心理因素并不会对运动损伤造成直接影响。但实际当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学生存在不良心理致使影响其运动表现,从而增加运动风险的案例。常见的影响运动者运动表现的心理因素包括自我感觉、自信心、精神状态及情绪等。小学生的注意力本就容易涣散,因此在进行排球比赛时教师要不断提醒他们要高度集中精神,保持团结协作,适度地唤醒有利于激发学生保持良好的临场状态。情绪变化也会激发或抑制学生运动水平的发挥,特别是要保持适度的自信心,赛前做足活动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以充足的准备和最佳的状态参加排球运动,从而减小受伤几率。

(五)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

运动场地设施不完善,场地不平整或有碎石杂物,场地太硬太滑,器械维护不到位,安装位置不规范,与学生年龄、性别及训练水平等特点不相符等问题,都会引起运动损伤。若排球教学在户外场地开展,还可能面临气候不佳的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着装就可能太厚或太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运动损伤。除此之外,学生的练习态度不正确、缺乏安全意识、纪律性缺乏等,也是运动损伤的重要隐患。

七、小学排球运动损伤有效防治建议

(一)做好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

排球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身体机能发育不健全的特点,合理设计准备活动内容和放松活动内容。准备活动内容以牵拉活动、慢跑或体育游戏为主,以提高身体温度和肌肉的活跃度。运动结束后的放松活动则帮助学生缓解肌肉的运动紧张,将精神从亢奋状态中缓和下来,以使身体得到放松,以及以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中。

(二)加强技术动作的讲解

在排球运动中,正确的技术动作是科学合理的动作,正确做出技术动作有利于规避运动损伤风险。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正确而详细地讲解技术动作,促使学生准确掌握各动作的细节,若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技术动作有误或不到位,应及时予以纠正。

(三)对薄弱环节加强练习

因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如不同的身体局部关节机能。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特点,特别是针对膝关节、踝关节与指关节等关键部位进行练习,以提高学生各主要关节的机能。

(四)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正确的思想认识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行为。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排球运动教学中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那么,安全问题肯定是首先被提及的。降低运动性损伤发生的几率的最有效发生就是增强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为此,每位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到运动损伤预防的意义,并且认真学习科学预防运动损伤的方式。其次,要增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教师务必要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管理,以营造良好的排球教学秩序。

(五)对硬件设施加大投入

因训练场地不达标,也会引起学生的运动性损伤。所以,学校应重视对排球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完善及养护。日常中,学校应及时发现并维修场地中的陈旧、不合标准的设施器材,以降低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

八、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排球运动特点与学生运动损伤联系紧密。此外,与学生运动损伤有关联的还有技术动作、教学方法、场地器材设施及自我保护意识等因素。在实际教学中,这些因素都可能会直接或间接造成学生的运动损伤。排球运动是一项高技能、高对抗的竞技项目,本身就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重视,还是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几率的。

参考文献:

[1]毛亚杰.青少年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1):211-212.

[2]高长春.排球运动训练中运动损伤预防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6):175+178.

[3]林秀宽.小学生运动损伤产生的主要因素及对策之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3):10-11.

[4]康红瑞,王海霞.小学生软式排球社团训练中安全问题的研究[J].才智,2019(25):96.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