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角度的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2020-09-10任士立

体育时空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任士立

摘  要  体育课程是中学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意义重大。中学体育教学旨在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体育技能,并培养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要求体育教学摒弃传统、僵硬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学体育  教学创新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8-050-02

体育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中学生所处的青春期是其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体育学习及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使他们获得快乐的运动体验。此外,体育还可以帮助学生释放不健康的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劳逸结合中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倡导教育改革中的精神。

一、现阶段初中体育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课与体育课之间的矛盾

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和身体的快速发育时期,但在课堂实践中,学生面临的压力众多。许多学校和家长将体育视为没有实际教育内容的“游戏”,他们认为体育教育是在浪费时间和耽误学习。于是,将学生用于“游戏”的精力投入文化课中,并剥夺学生“玩耍”的时间成为常态,使得体育教学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热情

我们都知道,体育项目是体育的主题,理性的体育项目是体育的核心。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参与热情的差异,体育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运动项目的合理性来确定教学内容。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学对体育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不算很大,现有设施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不要说是学校运动队的训练需求了。而这也成为了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三)教育模式和方法缺乏创新

当前,大多数中学体育课堂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学习和活动的机会,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削弱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由于落后的运动模型和概念并不以学生的体质机能为目标,自然不会为学生提供自主运动的机会。这些体育课堂缺乏教学创新,不能将现有的教学方法和创新思想结合在一起,中学生很难在体育课堂得到身心的放松。

二、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激发学生体育观念创新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整个中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从过去的被动吸收转变为主动感知。换句话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及时将手中的所谓“教学主动权”下放给学生,鼓励他们勇于表现自己的运动特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激活他们头脑之中所潜藏着的好奇心和质疑能力。一个人了解世界的第一步是对周围物体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只有这样,才能引发有关物体的变化和发展的质疑。这点在体育学习方面也可以被教师所利用,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介绍和练习各种有趣的体育运动方法,学生将会有更好的学习体验,进而更加喜爱体育,乐于参与体育学习。在了解了这一原理后,教师在体育观念的创新上要从自我做起。例如,在进行体操教学时,教师可以调整过往较为严苛的教学方法,如在教授“前滚翻”动作时,可将动作修改为双手抱胸、双腿分开、直腿、倒立等方式。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体操配对动作以及一些较难的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构建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中学生的体育活动主要是玩乐,因此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要素来创设多种学玩结合的教学情境,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练能力。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可替代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习的欲望被激发了出来,才能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为此,教师必须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在恰当的节点使用语言指导和鼓励,以确保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具有强烈的参与感,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此可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潜力并体现师生的创造性发展所带来的乐趣。

(三)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情感

由于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性格和体力有一定的差异,这也导致他们运动成绩的差异。面对学生的差异,教师有责任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同时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平等的体育发展机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接受体育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时常举办简单的体育比赛,并设置丰厚的奖励,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尽量将体育锻炼形式情境化,以便学生在练习情节的同时锻炼身体。在众多体育教学中,耐力跑项目是学生普遍“忌惮”的,但如果想方设法地将这个项目进行游戏化和娱乐化改造,则学生就可以从项目练习中获得一些乐趣。

(四)重视德育功能的发挥

体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是开放的、竞争的、充满乐趣的,并可以渗透德育于其中。在体育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定,这会让他们的交流更容易,交流中也使他们的关系更加平等,感情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在一个愉快而舒适的学习环境中,他们更有动力参加运动并自主学习。这时,体育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时机,将德育融入体育教育,进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中加入适合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学习的人和事,以鼓舞學生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与技巧。

(五)分层教学法激发教学成效

中学体育中基于创新观点的教学方法可以从分层教学的角度进行切入。分层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根据某些分层原则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几个级别,然后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它提高了教学效率,并确保了“产”和“学”信息的对称性。中学生的体育素养技能参差不齐,上课时的学习技能也有所不同。一些学生喜欢篮球、足球等运动,因此这部分对学习这类运动充满热情。相反,有些学生鉴于身体素质和喜好,往往就会抵触这类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群体的体育素养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三个级别:A、B和C。A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很活跃,在学习方面也很出色,在课程中教师就应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并适当提高对他们在学习上的强度;B级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素养,并且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对于这一级别的学生,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C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较少,运动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教师需要更多地鼓励这类学生,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标。

(六)结合理论与实践,发展能力与素质

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放羊式”的教学方法,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各级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和实践。在掌握、内化、活用体育知识与技能中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同时继续提高整体素质。以篮球为例,教师就可以在传球、运球、投球等技术学习时融入一些新方法,即在教授篮球主题时结合理论和实践,合理划分小组,以便各级学生都能在应用知识、技巧和战术的过程中参加篮球练习,发展反应、身体协调等能力。在此课程中,教师还可以纳入立定跳远、跳绳、田径、足球等其他运动项目,让篮球教学更为丰富,创建多维教学,这也是提升教学活动乐趣的关键点。在此过程中,各个级别的学生都能从中汲取重要知识,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三、结语

根据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使学生的身心协同发展。由于在这一体育教育阶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以使全体学生都能通过体育学习与锻炼获得素质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进鹏.中学体育改革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33):213.

[2]刘志红.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才智,2012(34):79.

[3]陈宗权.浅谈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J].成功(教育),2010(04):46.

[4]龙少辉.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策略的探讨[J].新课程(上),2013(09):182.

[5]陈战英.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成功(教育),2011(05):277.

猜你喜欢

中学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