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分析

2020-09-10李盼盼

今古文创 2020年38期
关键词:悲剧意识张爱玲小说

【摘要】张爱玲是我国文坛中非常著名的一位女作家,她的作品中包含着非常强烈的悲剧意识,尤其是在爱情与婚姻的创作方面蕴含了极强的悲观色彩。本文主要针对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的成因进行简要分析,然后针对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的体现进行探析。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8-0021-02

张爱玲的小说以文风苍凉,笔法冷静而著称,她独特的人生经历给予了她独特的文风与笔法,在张爱玲的创作过程中,虽然描写的多为男女之间的情爱,却使读者能够通过情爱体会到蕴含于作品更深层次中的无望与悲观色彩,张爱玲通过自己独特的文风,将独属于那个时代的残酷的现实生活与在这种背景之下,人在情感方面的痛苦挣扎展现了出来。

一、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成因

(一)原生家庭与婚姻的影响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存在着非常强烈的悲剧意识,这与张爱玲本身灰暗的童年生活与不幸的婚姻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张爱玲祖上虽然也曾经是名门贵族,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一切的繁华景象都已经破败,留给张爱玲的也仅仅是关于“名门望族”的虚影。在张爱玲的家庭中,父亲的生活方式是颓废萎靡的,父亲的形象是专横的、独断的封建大家长形象,由于在父亲的家里体会不到属于家的温存与爱,她来到了母亲的家中,但是母亲的角色也并没有给予张爱玲关于亲情的温暖,反而深深地刺伤了张爱玲的自尊心,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如《花凋》中的郑先生、《茉莉香片》中的聂介臣等,都是张爱玲以自己的父亲作为原型进行了创作。

另一方面,张爱玲的婚姻生活也带有着非常浓厚的悲剧性质。张爱玲26岁时,与胡兰成相识,热烈的爱情给予了张爱玲短暂的幸福与欢愉,但是在婚后半年里,胡兰成便移情别恋了,最终两人的婚姻也走上了终局,在爱情开始时为张爱玲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胡兰成在最后为张爱玲带来的却只有痛苦。张爱玲的第二次婚姻在36岁,她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嫁给了65岁的美国作家赖雅,但是五年后,赖雅就瘫痪了,张爱玲在生活与经济的双重压迫下只能拼命地写作以求生存。

可以说无论是张爱玲的原生家庭还是张爱玲的婚姻生活,都没有给予张爱玲足够的安全感与幸福感,反而给予了张爱玲痛苦、悲哀的人生经历,这也是张爱玲的作品中,悲剧意识非常强烈的原因之一。

(二)时代的影响

张爱玲所生活的时代也使她的小说中有着非常浓郁的悲剧意识与悲剧色彩。张爱玲生活在战争年代,他在香港读大学的时期正值香港成为沦陷区,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张爱玲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生活,使张爱玲对于生活产生了末日般的恐惧,也使张爱玲感受到了个人的渺小,情感上的空虚无望以及失去了奋斗目标的惶惑,种种悲觀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也就成了张爱玲小说中悲剧意识的又一成因。

(三)名著的影响

对于张爱玲而言,《红楼梦》是张爱玲非常喜欢的一本名著,甚至,这种喜爱可以说是痴迷,因此,她对于《红楼梦》进行了反复的阅读与考据,并且认真地对《红楼梦》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可以说,《红楼梦》就是张爱玲创作的灵感源泉,没有《红楼梦》就不会有张爱玲的作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家道中落,这无疑与张爱玲曾是名门望族,最终却支离破碎的祖上有着几分相似,在《红楼梦》中,那些钟灵毓秀的女儿最终都落得了或漂泊不定、或惨遭蹂躏或早年去世的结局,在张爱玲的笔下,也往往充斥着死亡与凄惨,体现了在时代环境的背景下,女性人物的弱小与无助,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更是张爱玲对于人生的惶惑与无望的感情。对于张爱玲而言,不仅《红楼梦》使她痴迷,她还很喜欢马德宽的《普汉先生》,甚至她的《半生缘》就是基于这本书而创作的。因此,可以说,对于张爱玲而言,她所读过的名著,也对她的行文风格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这也成了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的成因之一。

二、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体现

(一)人性的悲剧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关于悲剧意识的体现,首先就是关于小说之中的人性的悲剧性。在张爱玲的笔下,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往往是人性的龌龊卑劣,张爱玲通过他的笔尖,将人性的自私贪婪、猥琐丑陋、阴暗冷酷都一一进行了展现,可以说,每一个人物的深层次都是卑劣的、猥琐的,所谓的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几乎是虚无的笑话,在小说中,最终使人与人赤裸相对的,正是人们丑恶的灵魂。

张爱玲的作品中不乏一些出身名门、光鲜亮丽的人物,他们或是富家少爷,或是淑女小姐,也有一些出身平民小户的男男女女,但是在揭开了这些人光鲜亮丽的皮囊之后,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令人作呕的龌龊肮脏的灵魂,这正是人性的悲剧。

例如,在《金锁记》中,曹七巧正是一个能够展示“人性的悲剧”的典型的例子。曹七巧被卖给了姜家做“二少奶奶”,她被迫与残废的姜家二少爷在一起,曾经闺阁少女时期想要找一个如意郎君的梦也彻底破灭了,在亲情与爱情都给予了她深沉的打击后,曹七巧的心理逐渐扭曲偏执,她的占有欲使她的人性变得扭曲,她在自己的儿子面前挑拨是非,使自己的儿子婚姻破碎,自己的女儿也因为她的百般挑剔成了她满足自己占有欲与控制欲的牺牲品,曹七巧最终将自己的不甘于痛苦发卸在了自己的儿女身上,使自己的儿女最终也成了扭曲的人性下的牺牲品。再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表面上他孝敬长辈、事业有成、谦和有礼,仿佛是一个中国人眼中“好男人”的模板,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一个偷情、嫖宿、家庭暴力的男人,他一边在世人面前扮演者标准的“模范好男人”,一边却对自己的妻子展露着他人性中最丑陋变态的一面,在文中张爱玲通过自己犀利的笔调将他的伪装毫不留情地剥下,为读者展示了他的丑恶与猥琐。

(二)人生的悲剧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也不乏一些通过对于人物人生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人生的苍凉,显现出身不由己之感的例子。也许是由于张爱玲本身悲惨的人生经历,导致张爱玲在看待这个世界时、在描述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也是灰暗的、悲惨的,是充斥着悲剧性与荒诞的扭曲的世界,在世界中充满了关于欲望的诱惑,充满了关于生存的困惑,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往往都是被“命运”推着向前,最终都成了命运之中、人生之中的牺牲品。

例如,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就是这样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曾经是一个非常阳光、烂漫、聪慧的上海女孩,由于求学寄住在姑妈家。但是在一段時间的生活后,葛薇龙不想再去煎熬苦难的日子,而想要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她一步步走进了这“鬼气森然的世界”,并且最终沉沦其中,沦为了妓女。最为可怕的是,葛薇龙在最后仿佛中了邪着了魔,她曾经想过要离开,但在临走时却生了一场病,她又怀疑这病是自愿的,于是拖延着,最终她根本无法冲破这片淫逸空气,只能越陷越深,最终成了人生的牺牲品。再如《半生缘》中的曼璐,在开始她由于扛起了养育家人的重担而不得不去做舞女,但是慢慢地,连她自己也说不清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哪些是由于生活所迫而做的,哪些又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由于经不起诱惑而去做的。总之,在《半生缘》中,曼璐的人生最终成了命运的车轮之下的一个悲剧,是一个可悲的牺牲品。

(三)婚姻爱情的悲剧

在张爱玲的笔下,婚姻仿佛是一个埋葬活人的坟墓,爱情也仅仅是这墓前的一束枯萎的鲜花罢了,张爱玲笔下的爱情与婚姻,都是被买卖、被设计、被欺骗的,所有的爱情与婚姻都是变态的、畸形的。张爱玲的小说中的婚姻,往往都会使读者感受到由内而外的“腐朽”,仿佛站立于废墟之上,触目可及的都是疮痍。

譬如,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就刻画了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的无爱的婚姻。在文章里,白流苏与范柳原的婚姻本就是因为白流苏在离婚后她的哥哥嫂子对她进行冷嘲热讽,使白流苏不得不将自己还算美丽的三十岁青春与自己的肉体当作商品,“卖”给了范柳原,而这仅仅是因为范柳原有足够的金钱可以供给她享受,可以为她提供物质上的保障,还可以让她的哥嫂不再对他冷嘲热讽而是对她巴结讨好,却没有一点是因为爱情。甚至白流苏自己都坦诚的承认,她嫁给范柳原并不是因为被范柳原的风姿所征服,也不是为他的才华所打动,仅仅就是因为可以获得经济上的享受。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其实更像是异常华丽的调情,而当城市在战火的洗礼下成了沦陷区,这种“调情”也终于变成了婚姻的无爱,当他们回到上海后,白流苏与范柳原都无意继续进行这种“打情骂俏”的游戏,他们的婚姻也终将成为一场悲剧。再如,在《半生缘》中,曼祯与世钧虽然有着真挚纯洁的爱情,但却经不住曼璐的小小的谎言,世钧匆匆回家与翠芝结婚,而被强暴、囚禁的曼祯好不容易从魔窟中逃出来,想要去找世钧,却得知了世钧已经结婚的消息。这不正是爱情的悲剧吗?

在张爱玲的笔下,我们不难从她的描写中看出她对于爱情、婚姻的悲观心情,也不难从他的文字中体会到,她对于爱情与婚姻充满了阴沉灰暗的想法,这无疑也与她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

三、结语

总之,对于张爱玲而言,她的小说中的悲剧意识与她的生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她原生家庭、婚姻生活的不幸,导致了她对于人生与人性、婚姻爱情等方面的悲观情绪,进而使她的小说中悲剧色彩浓郁,同时,时代的特殊性与张爱玲所读过的名著也对于张爱玲的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雷.张爱玲笔下充满悲剧意识的婚恋观[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03):21-22.

[2]张惠平.苍凉的启示——张爱玲小说女性悲剧意识浅析[J].名作欣赏:中旬,2010,(5):85-87.

[3]邓娟,马帅.苍凉书写千疮百孔的爱情——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J].青年文学家,2019,(008):40-41.

[4]古大勇.丁玲、张爱玲悲剧比较论——从刘再复的“二玲”悲剧论说起[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61.

[5]任芳.张爱玲与曼斯菲尔德创作对比研究[J].新阅读,2020,(11):77-78.

[6]奚志英.论张爱玲小说《心经》的意象类型和美学特征[J].汉字文化,2020,(20):117-119.

作者简介:

李盼盼,女,汉族,河南人,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悲剧意识张爱玲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倾斜(小说)
生命的映像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影响
海明威作品中悲剧式英雄主义解读
古典美学思想建构下的张爱玲批评
文学小说
CAUTIONARY TALES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