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20-09-10刘莎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刘莎

摘要:“同课会”教研实践活动是以创建教研共同体为基础,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聚焦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依托课例,组建研究团队,引导教师通过课例的观察分析,相互借鉴、学习,形成对话互动的学习型教研方式。其实施要求包括聚焦问题、形成团队、展示课例、开展对话四方面。文章聚焦课堂实施策略的校内师徒同课会,感受别样教学风格的名师引领同课会,探析课堂教学策略,探究同课会多种案例。

关键词:教研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实践活动

创建教研共同体是养成团队合作精神、传承优秀文化、成就教师事业的良好途径。而“同课会”教研实践活动就是以创建教研共同体为基础,聚焦课堂教学的问题,以课例为重要依托,组建课例研究团队,引导教师通过课例的观察分析,相互借鉴、学习,形成对话互动的教研方式。

一、“同课会”教研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求

陶行知先生说:“唯独学而不厌的人,才可以诲人不倦。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长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教师不仅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同课会”就是以通过研究教师的教,更好为学生的学做准备为宗旨,是一种课例展示和課例研讨交流的组合教学研讨活动,在核心问题的引导下,围绕着或同课异构,或同课同构,或主题异构的两节课例,备课团队之间开展基于课例观测和对比分析的研讨交流。

1.聚焦问题: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组织教学研讨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同层次的教师都会面临着一些具体的问题,如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熟手教师对教学对象的重新认识,骨干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与呈现等。教研活动的组织者需要了解和收集参与活动教师群体的状态和困惑,整理和归纳、提炼和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提出“同课会”教研活动的专题,以解决教师教学行为中的困惑为目标,最终又回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上来。这些问题应该具有代表性,能体现某一个教师群体的发展需求,或者是某一个学科的发展阶段需求;具有引领性,能呈现目前教育教学研究的方向,引发教师的深度思考;具有发展性,问题的提出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能体现研讨的价值,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性。

2.形成团队:创建共研共学的教研共同体

教研主体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一种“关系性”存在,他们在与他人的共同存在中实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形成了紧密合作、融合激励、和谐共生的人际关系。“同课会”教研活动,倡导教师研讨团队中和谐共进的人际关系,创建积极体验、共研共学的教研文化。“同课会”上,要求聚焦教学问题,关注课堂实施案例,进行备课团队的互动交流,每一个课堂教学案例都代表着一个备课团队的思考与探索。因此,备课团队需分析研讨问题,理解课例设计意图,设置课堂观测点,分工合作完成研讨的反思,形成团队共研氛围。共研共学的教研共同体,营造欣欣向荣的团队互助教研文化,保障“同课会”教研活动的有效实施。

3.展示课例:进入问题研究的真实情景

课堂是教学实践的主阵地,教学问题也往往发生在课堂上。因此,探讨教学实践的问题,离不开课堂教学真实的案例。“同课会”教研活动就是依托课例展开问题研讨。但“同课会”教研要求的课例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是定向性的课例。要求围绕研究问题,指定课例的类型,或者指定教学内容,属于命题作文的课例。第二,是对比性的课例。采用同课异构、同课同构,或者是同研讨问题的不同策略,开展两节课例的对比研究。第三,是可观测性的课例。课例研讨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观察和理性分析的过程,教研活动的组织者需要依据研讨问题,罗列“关注点”,各备课团队有针对性地设计听课观测记录表,使备课团队能深入了解课例,为教学研讨提供事实数据。

4.开展对话:用对话式的互动交流促进反思

众所周知,教学反思已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同课会”教研活动上的教学反思,是在课例研讨交流环节中呈现,不仅仅是上课教师个人的反思,而是整个备课团队参与,具有对话互动的基本特征。首先,要有话能说,备课团队可以根据研讨的关注点,结合自己的课堂观测和实践经验,畅所欲言地展开研究和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其次,要有话敢说,研讨中需尊重每个备课团队成员的话语权,使教师建立自信,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最后,要勇于质疑,引导教师学会结合关注点,向另一备课团队教师、上课教师,或者是听课专家提问。有质疑的精神和勇气,才会有真正的对话。

二、“同课会”教研实践活动的实施案例

1.校内师徒同课会:聚焦课堂实施策略

新教师与熟手教师手拉手,建立教学伙伴关系,就是师徒结对,这是帮助新教师成长的有效策略。师徒同课会,建立新教师团队和熟手教师团队,双方一起开展同课同构活动,围绕课堂教学实施中的具体问题,观测课例,分析交流,在团队研讨中,帮助新教师反思课堂教学实施问题。

英语科组教师以“师徒同课会”教研活动,展开熟手教师与徒弟新教师“同课同构”的研讨,立足于“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设计了一节Module 4 Family的单元感受课。在新教师和熟手教师两个团队的研讨环节,教师分别对两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和教学环节实施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对话。相同的教学主题和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和风格,在观测与体验中给团队教师带来深入思考。

2.名师引领同课会:感受别样教学风格

名师通常是指在某个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群体佼佼者,他们往往都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华林同课会”是由校内外的两个名师工作室团队携手打造的一场“同课会”活动,共同探讨小学语文“以生为本理念下的文本解读”。本次同课异构的课例是《桂林山水》。在双方团队自由发言环节,大家不仅表达对对方课例的赞赏与质疑,也本着学习的心态对质疑点开展讨论交流,就“以生为本理念下的文本解读”达成一些共识。“名师引领同课会”架起了名师团队交流对话的桥梁,以课堂教学问题为研究主线,以团队分享合作为研讨方式,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研究课堂、研究学习,带领着教师团队不断反思,是教师发展路途上的强心针。

3.策略探究同课会:探析课堂教学策略

教育集团中不同成员校的体育学科组开展了一次“华乐同课会”,一起走进“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的有效策略”教学研讨。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当代青少年儿童的上肢力量普遍未能达标,两个学科团队以此为研究的切入口,开展以“发展学生上肢力量”为主题的课例研磨和专题研讨。双方团队教师通过对话交流,分别依据智能手环采集到的学生体能训练数据,从班级整体数据和学生个别差异数据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积极反思发展学生上肢力量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组织的有效性。通过课例观测与分析,在求同存异的辨析中,教师能更精准地选择与使用教学策略。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同样需要关注教学做合一。“同课会”教学研讨实践活动在解决教学问题,凝聚教学团队,促进教师对话等方面做出尝试,以构建教研共同体,让教师在团队研讨、教学交流和分享中收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铁道,吴正宪.团队研修的实践探索——来自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的报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敏,蔺海沣.校本教研共同体建构:从“共存”走向“共生”[J].教育研究,2016,37(12).

[3]何彪,陈静勉.常态课校本研修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3).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新任务与新途径探究
各国教师素质提升浅析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论反思性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