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美洲的“移动城堡”:雕齿兽

2020-09-10盗龙

天天爱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羊驼古生物学家南美洲

盗龙

在5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南美洲的潘帕斯草原上,一只孤单的刃齿虎正在寻找食物。刃齿虎可是非常著名的古生物,其最具特色之处就是嘴中那对长长的犬齿。因此,人们也叫它剑齿虎。

刃齿虎发现不远处有几只大羊驼正在吃草,它立即放慢速度,想十削、肖地接近它们。没想到,那几只机警的大羊驼很快就发现了刃齿虎,撒开腿就跑。不过,刃齿虎并没有追击,因为它知道在开阔的草原上,自己根本追不上那些腿长善跑的大羊驼。刃齿虎不甘心地望着猎物越跑越远的身影,就在此时,一只慢吞吞走路的雕齿兽闯进了它的视线。

刃齿虎只快走了几步便追上了那只雕齿兽。不过,面对这个身披重甲的奇怪家伙时,刃齿虎却不知道该怎么攻击它。

雕齿兽显然更有经验,它知道遇到凶猛危险的刃齿虎时,应该立即停下脚步,趴在原地不动,自己身上那副无懈可击的盔甲足以自保。看着一动不动的雕齿兽,刃齿虎猛冲上来,想扑倒它。可是雕齿兽太重了,竟然纹丝不动。

于是,刃齿虎开始绕着雕齿兽转圈,它现在是又恼又气,食物明明在嘴边,可就是吃不到。接着,刃齿虎转到雕齿兽的前面,想用自己的尖牙咬它的脑袋,可试来试去,就是没有合适的角度下嘴。对峙了一段时间后,刃齿虎终于决定放弃这次捕猎,转身而去。雕齿兽依然趴在那里,确认没有危险之后,才慢吞吞地继续赶路。

辽阔的南美洲曾活跃着众多古生物。不过,我们对这些史前巨兽的科学认知仅仅开始于大约两个世纪之前的19世纪初。

当时,来自南美洲的化石被运到欧洲,最先解读出其中奥秘的是大名鼎鼎的古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居维叶最先辨认出了大地懒,并据此提出了著名的“灾变论”。

1823年,居维叶又得到了一批来自南美洲的化石,这些化石中有几枚独特的甲片引起了他的注意。根据以往的经验,居维叶认为这些甲片同样属于大地懒。

十年后,古生物学家埃尔顿推翻了居维叶的判断,认为这些甲片属于一种类似于犰(qiu)狳(yu)的动物。由于缺乏完整的化石,埃尔顿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幸运的是,人们很快就在南美洲发现了更多的化石,这些化石足够让古生物学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正是基于这些化石,特别是完整的头骨化石,著名的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将甲片的主人命名为“雕齿兽”。名字的灵感来自其嘴中那些像是被雕刻过的牙齿。

“灾变论”是居维叶提出的一种生物进化理论,他认为物种大灭绝的现象是发生过的。“而大多数这种灾变是突然发生的”。

雕齿兽体形庞大,体重可达2吨,体长超过3米,球形的巨大外壳高约1.5米。

雕齿兽最显著的身体结构当然是它身上那副坚硬的“球形盔甲”了,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盔甲并不是一体式的,而是由上千块六边形的甲片连接而成。整个盔甲的重量近500千克,相当于它体重的四分之一!

每一块甲片的直径只有2.5厘米,但这些甲片连接在一起后非常坚固,即便是强大的食肉动物,也对它束手无策。

盔甲虽然可以保护雕齿兽的身体,却无法保护它的脑袋和尾巴。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雕齿兽的头部较短,头骨相当结实;尾巴同样很短,而且长满坚硬的棘状突起。猎食者若想攻击雕齿兽的头或尾,实在是很有难度。

雕齿兽足哺乳动物中防御能力最强的成员之一,它将防御技能发挥到了极致,能与其媲美的只有生活在恐龙时代的甲龙了。

今天,与雕齿兽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足同样生活在南美洲的犰狳。不过,与巨大的雕齒兽相比,体长12-100厘米的犰狳只能算是小不点儿。

雕齿兽之所以会拥有如此强大的防御结构,与其生存环境是直接相关的。

史前的南美洲,生活着高大的陆行肉食鸟类和肉食猛兽,它们对雕齿兽构成的威胁成为雕齿兽不断演化的动力。

250万年前,陆桥将南美洲与北美洲连接在一起,来自北美洲的肉食猛兽涌入南美洲,其中就包括刃齿虎、短面熊、狼等。在这些猛兽的冲击之下,许多南美洲的原生动物纷纷灭绝。但“防御大师”雕齿兽顶住了生存压力,甚至还进入了北美洲。

雕齿兽主要在平原上活动,特别是靠近水源、植被茂盛的地方。古生物学家认为雕齿兽是独来独往的物种。不过,最近在阿根廷发现的化石显示,雕齿兽或许会组成小群体进行活动。不妨想象一下如下情景:在池塘边的灌木丛中,一小群巨大的“圆球”正在缓慢地移动,寻找可口的食物……

距今1万年前,一种奇特的动物来到了南美洲。他们就是人类。遇到雕齿兽之后,人类立即想出了对付雕齿兽的办法——将雕齿兽掀翻,然后猎食。至于其坚固的球形盔甲,既可以当盾牌使用,又能当搭建房屋的材料。

在人类的持续捕杀之下,雕齿兽最终在4000年前灭绝,人类又毁灭了一个物种。

猜你喜欢

羊驼古生物学家南美洲
从亚洲到南美洲
羊驼为什么喜欢吐口水?
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复原两亿多年前乌龟化石
清凉装
羊驼展
新一代古生物学家在中国掀起“恐龙热”
浅论南美洲经济发展
南美洲城雕考察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