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能康复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功能与价值探讨

2020-09-10马晓琛

体育风尚 2020年9期
关键词:健康指导高职院校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体能康复训练的内涵,并且提出了体能康复训练的功能与价值:丰富体育课程、转变健康指导角色,以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发挥高职技校开展体能康复训练的价值,促进学生保持良好心态,康复训练的功能与价值集中表现在:结合康复医疗与体能训练课程,保持学生运动状态;借助体能康复训练,弥补学生身体素质的欠缺。

关键词:体能康复训练;健康指导;高职院校

体能康复训练属于一项具有健康修复性的运动与训练项目,在高职技校中备受关注。因此,对体能康复训练提出了较高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应综合制定全套的体育运动流程,为高校体育课程发展提供发展助力。全套的体育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免疫力,促进在学习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

一、体能康复训练

体能运动涵盖较多专业名词,体能康复训练课程包括:专项训练、一般训练。体能训练是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基础性课程,为其日后开展高难度体育训练提供基础。体能训练,作为运动训练中关键性因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运动训练项目包括:体育技能、心理战术等,以此形成相对成熟的运动训练课程体系。体能技能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均有着较高教学价值。现阶段,就国内体能训练课程发展而言,如若学生在运动期间受伤,传统的医疗康复流程无法从实质性角度解决学生受伤问题,学生伤愈后极易再次发生受伤事件。为此,提出体能康复训练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减少受伤事件再次发生[1]。

新型康复医疗设施,具有专业性体能康复训练项目,体能康复训练与其他训练项目存在着较多区别。体能康复训练课程是站在医学视角,为学生提供康复课程,并配合专业化体育训练项目,继而查找学生运动期间发生受伤的原因。康复医疗设施,分析学生此前接受的训练方式,设定科学性的监测内容,以此促进学生提升自身运动体能,以此发挥体能训练价值。通常而言,体能康复训练旨在学生以相对健康的身体素质,采取运动形式,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体能,并在学生受伤时启动诊断流程,准确获取受伤原因,继而采取具有适应性的体能康复训练课程,以此减少学生的受伤可能性,在短时间内恢复学生基本的运动活力。

二、体能康复训练的功能与价值

(一)丰富体育课程

将康复医疗措施与体能训练项目两者有机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明确训练目标。运动专项训练具有诸多不确定性,为此,在竞技运动训练中,极易发生学生受伤事件。学生在重复性运动期间,极易造成关节受伤,降低其身体稳定性。如若学生在运动期间,发生关节损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运动机能。因此,采取高效措施,给予学生康复治疗,对提升其运动机能,防止其病情恶化,改善其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职院校体育选修课中,增设康复体能训练,有助于丰富体育课程,提升学生体育课程的出勤率。现阶段,大多数体育课程内容较为简单,课程讲授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在参加课程时,对于体育课程的自由活动安排较为喜欢。康复体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并不是单纯表示某一项体育运动,从医学与训练两个角度而言,康复训练的宗旨均在于提升学生运动体能,改善学生身体素质。

例如,某节体育课教师提出,带领学生跑步,提升学生运动能力,调整学生脂肪比。体育教师在带领学生跑步时,为学生介绍校园跑道,一圈为200米,跑4圈,学生可分为四个跑道。在学生跑完八百米时,体育教师给予学生康复性体育指导,减少学生跑步后发生的身体疼痛问题,促进学生次日自主开展跑步训练。如若学生在跑完八百米,立即坐地、大口饮水,极易造成身体机能的不适应,引起肌肉酸痛、呛水等健康问题发生,削弱了跑步运动价值。

为此教师应采取的康复性教学策略为:请学生原地站立,饮用少量水补充身体机能;30秒后,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做拉伸,让学生原地拉脚跟,脚尖站立保持3秒钟,缓慢落下,此动作重复三次,以此缓解跑800米身体内部的运动惯性,防止骤然停止产生的身体不适感;在抬脚跟运动完成时,体育教师带领学生拉伸腿部,对跑步期间运动量较大的腿部肌肉群,借助拉伸缓解肌肉运动酸痛;腿部拉伸运动,应指导学生依据自身能力拉伸,不宜过度要求自身拉伸强度;腿部拉伸方式:原地前驱上半身,让面部找小腿,腹部找大腿,以此拉伸双腿后侧。抬脚跟与拉伸,分别三组,每组五个呼吸,以此缓解学生运动产生的关节与肌肉疼痛,减少学生运动产生的身体不适,提升学生运动热情,改善学生运动观念,发挥体能康复训练价值。

(二)健康指导角色

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以往对体育教师的要求较少,完成教课任务即可,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新时期,高职院校应调整体育教师的教学要求,丰富体育教师的教学职能,为学生提供健康指导,发挥体育健身职能。为此,高职院校应健全体育教师的职能与角色,具体表现为:体育课程的教授与指导、健康指导、身体技能提升、增强免疫力等。在诸多教学职能规划中,均以健康运动为基础,彰显体能康复训练的重要价值。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为学生提供健康指导,促进学生以健康运动为基础,在运动训练完成时,自主开展基础性体能康复训练,防止学生在运动中受伤,提升学生参与运动兴趣。比如,男生A自主开展手臂训练,试图提升自身手臂力量,修饰自身外在形象,在其自主开展几组哑铃举重项目后,发生手臂酸痛现象,严重影响其第二日参与学习与运动,造成手臂训练失败。体育教师在课程中为学生提供了自身的联系方式,便于学生针对运动提出问题,为学生开展线上体育康复指导,以此发挥高校体育课程的延伸性,提升体能康复训练价值[2]。男生A想起自身失败的手臂训练,求助于教师。

教师为其给予体能康复训练指导,以此缓解男生A训练次日发生手臂酸痛现象,提升男生A参与手臂训练的身体机能。体育教师给予男生A的体能康复训练指导为:

(1)哑铃训练期间,应保持体式的正确性,手肘夹角为90度,大于90度或者小于90度,均会引起手臂不同程度地受伤,不利于身体健康,在保持手肘正确姿势的基础上,开展哑铃训练;

(2)在手臂训练完毕时,开展体能康复训练,针对手臂核心训练区域开展3~5组拉伸运动,以此缓解训练带来的酸痛感;

(3)正确的手臂拉伸方式为:身体与墙面保持一个手臂的距离,与墙面背对,抬起右手,手臂与地面平行,反手放置于墙面,相应左腿向前迈半步,以此拉伸右臂,相反,左手放置墙面时,同样身体向前,手指朝下,右腿向前迈半步,以此拉伸左臂;每组拉伸至少进行3组,每组5个呼吸,以此缓解手臂在训练期间产生的肌肉群疲劳,促进疲劳的肌肉群在拉伸过程中得到舒缓[3]。

男生A在接受体育教师手臂拉伸的体能康复训练指导后,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手臂训练,终于获得自身满意的身材,并在高职院校发生桌椅搬移活動中,踊跃参与,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运动榜样。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体育选修课中设立体能康复训练指导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项目积极性,减少学生因运动产生身体机能欠缺问题,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发挥体能康复训练的优势。在实践中,体能康复训练具有良好应用效果,使完成运动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恢复继续运动的身体机能。为此,在高校应全面开展体能康复训练课程,以此提升学生运动素质,提升学生免疫力。

参考文献:

[1]师德明.体能康复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1–12.

[2]章宗余.康复性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进展述评[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7):15–16.

[3]王英.体能康复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功能与价值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0):41–43.

作者简介:马晓琛(1990—),女,汉族,青海乐都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健美操、田径教学、训练。

猜你喜欢

健康指导高职院校
高血压患者用药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健康指导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