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 体验 内化

2020-09-10徐峰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劳动校园学校

徐峰

劳动教育应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达成这一目标,既需要深化学生的劳动认知,使学生明白劳动的内涵、意义,也要让学生参与劳动体验,提升劳动知识与技能,更要内化学生的劳动情感。

一、深化劳动认知,激发劳动积极性

由于劳动环境的长期缺位,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观念偏颇、劳动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更有甚者,很多学校乃至家庭将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导致中小学生“谈‘劳动色变”。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前提是让学生知道劳动的概念、劳动的积极意义以及劳动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劳动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手段,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劳动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别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不会的事学着做”,是实现自立、自强和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人生价值、走向幸福人生的必由之路。劳动不仅仅表现為从事某一具体工作,也不单单指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参与劳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自己穿衣吃饭、独立完成作业、打扫卫生、帮助他人、发明创造……这些成就自我、造福社会的事情,都可称之为劳动。

学校可以通过学科课程教育渗透、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劳动知识专题讲座、国旗下讲话、劳动教育周、评选“劳动标兵”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给学生讲清、讲透新时代劳动的内涵与意义,让学生明白劳动是一件简单易操作、光荣且有意义的事情,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重视劳动体验,锤炼劳动竞争力

劳动教育只有在真实的劳动实践中才能实现。真实的劳动实践不能只讲劳动,而忽略劳动的教育价值。学校、家庭和社会让学生体验劳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让学生感受劳动魅力。为了确保劳动教育落到实处、产生实效,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实践不仅要形成常规、制定计划,也要遵从教育规律、确定教育目标、明确实施方法、预设教育效果、注重情况反馈并做好教育反思。

劳动教育不一定非要走向田间地头、深入工厂车间,学校其实就蕴藏着丰富的劳动资源,如教室清洁、寝室卫生、校园美化、食堂助理等。学校可以组织每周或每月一次的教室卫生大扫除、大评比,实施班级划区承包校园环境美化项目,组建校园环保志愿者协会,成立厨师助理团,让学生参与具体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品尝劳动的果实,收获劳动的快乐,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才智去处理劳动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校园“小劳动”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发挥劳动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规则意识和“校园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劳动知识与技能的指导与应用,促使学生养成爱清洁、爱卫生、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除此以外,学校应整合家庭、社会、课堂等资源,开展既切合学生实际又促进学生成长的家务劳动、公益性劳动、创造性劳动等教育实践活动。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的价值观念。

三、内化劳动情感,塑造劳动价值观

劳动价值观包括个人对劳动的认知、评价和态度,是对劳动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价值观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在环境的影响和后天的教化中逐渐养成的。学校可以通过环境熏陶、情境感染和人格感化等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对个人成长及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发自内心地认可劳动价值、尊重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进而树立积极的劳动态度,实现从“要我劳动”向“我要劳动”的转变。

良好的环境是润物无声的育人资源。发挥环境熏陶作用,培育学生劳动情感,学校可以这样做:一是创建优美干净的校园环境,中小学生普遍具有从众心理,当置身于干净整洁的校园之中,学生的自律意识会增强,不敢乱扔乱丢、破坏环境,表现出爱护环境、注重清洁的良好行为;二是营造人人劳动的氛围,学校要形成日常清洁卫生天天做,校园大扫除周周有,清洁劳动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在校园环境“人人创建,人人享有”的氛围中,养成全体师生勤于劳动、乐于劳动的良好习惯;三是布置先进劳动典型的宣传场景,如橱窗里的“校园劳动标兵”,墙面立柱上的劳模故事等,这些无声的信息,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合适的教育情境,要引起学生共鸣,发挥感染作用,促进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从感知层面深入到情感层面。其一,创设节日教育情境。特定的节日总是蕴藏着特定的情感和氛围,也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劳动节里,学校号召学生向劳动模范学习,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谈谈劳动收获等,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支持;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学校提倡学生通过为父母及教师做一件事、亲手制作礼物等方式表达感恩,学生更能体会到服务他人的劳动不仅为他人带来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满足。其二,挖掘研学旅行中的劳动教育情境。研学旅行进乡村,让学生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学习并参加种植、采摘、浇灌等农事活动,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研学旅行进社会,让学生有机会走进不同企业,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流程,感受劳动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劳动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动模范的榜样作用,用劳模的精神和人格去影响学生的劳动价值取向。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聆听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播放《大国工匠》等弘扬劳动精神的纪录片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劳模工匠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敢拼敢干的工作热情,唤醒学生心中对劳动及劳动人民的热爱与崇敬,引导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像劳模工匠一样,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和逐梦人。

(作者单位:武汉西藏中学)

猜你喜欢

劳动校园学校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