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州地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热患者中医辨证施治特征分析

2020-09-10司晓云葛振华候艳平邓友金李道远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证属舌象脉象

司晓云,葛振华,张 姝,候艳平,李 伟,邓友金,李道远

(1.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4;2.盘州市人民医院,贵州 盘州 561601)

2019年12月武汉市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1-3],随着疫情演变,确诊患者指数级增长[4-8]。贵州省盘州市人民医院为盘州地区新冠肺炎患者唯一定点收治医院,为发热患者就诊、收治、留观医院,该院发热留观患者的收治情况可以反映该地区的疫情特点。自贵州省首例新冠确诊患者开始至贵州省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这一段时间,即2020年1月21日-2020年3月16日,盘州市人民医院共收治发热留观患者82例,其中确诊新冠肺炎患者8例。这期间,在患者的用药过程中,中医中药发挥了巨大作用。针对每位疑似患者、确诊患者,均进行一对一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属进行个体化用药。中医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贵州盘州地区疫情期间,发热患者的中医用药方案进行分析,以期为疫情防控、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21日-2020年3月16日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热留观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热患者诊断以患者腋温大于37.3℃为标准;新冠肺炎患者诊断标准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9]。

1.2 研究方法

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了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及各种舌、脉、症状,然后依据新冠病毒肺炎中医全国诊疗方案,结合中医整体观念、三因制宜思路,再结合盘州地区地域特点,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个体化辨证施治方案进行分析。

以患者发病前14日在武汉居住、旅游,或与曾到过武汉的人员有密切接触归类为与武汉有关的暴露;患者发病前14日在非武汉地区和非盘州地区与COVID-19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则归类为与外地(非武汉)病例有关的暴露;患者发病前14日在盘州地区与COVID-19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则将其归类为与本地病例有关的暴露。

通过Stata15.0、Python3.0进行频数分析、高频药物关联及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基本情况

截至2020年3月16日10∶51分,盘州市人民医院共收治发热留观患者82例,其中,普通发热患者74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8例。普通发热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6例;成年60例,儿童14例;既往体健66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8例,患者平均年龄(27.47±16.48)岁。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女性3例,男性5例;成人7例,儿童1例;既往体健6例,既往合并慢性基础疾病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0岁,患者平均年龄(37.38±19.29)岁。发病至确诊最短2天,最长9天。截至2020年3月16日,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7例,死亡1例,普通发热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2.2 发热患者脉象、舌象分型

发热患者脉象中以脉濡、脉数、脉细数为常见;舌象中以舌红、苔黄厚最为常见,见图1。

图1 发热患者脉象、舌象频数分布

2.3 发热患者证属分型

发热患者证属分型中以寒湿郁肺、痰热壅肺、热毒闭肺及蕴久化热最为多见,见图2。

图2 发热患者证属频数分布

2.4 发热患者治法分型

发热患者根据证属制定治法,以清热解毒、凉血、止咳,散寒除湿,通腑泄热,宣肺解毒、透热及宣肺透邪、散寒最为常见,见图3。

图3 发热患者治法频数分布

2.5 发热患者方药频数

发热患者用药中,以桔梗、苍术、草果、陈皮、茯苓、防风、甘草、瓜蒌、桂枝、厚朴、连翘、麻黄、羌活、鱼腥草、紫苑、藿香、黄芩、栀子等药物为主,见图4。

图4 发热患者方药频数分布

2.6 发热患者高频药物关联网络

药物关联图中连线颜色的深浅、粗细代表了药物的密切程度,颜色越深、线段越宽代表密切程度越强。图5中可见茯苓-连翘、苍术-厚朴、大黄-桂枝、白头翁-黄连、柴胡-苍术等药物的关联程度密切。

图5 高频药物关联网络

2.7 发热患者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通过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可知,高频药物分为八类:藿香、厚朴、瓜蒌皮;苍术、陈皮;鱼腥草、芦根、茯苓;桑白皮、麦冬、沙参;辛夷、荆芥;紫苑、鱼腥草、金银花;桔梗、白术、紫苏;橘皮、甘草,呈现出芳香化湿、祛风除湿、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的用药特点。见图6。

图6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3 讨论

在此次抗疫过程中,中医药充分显现了辨证施治、三因制宜、一人一症、一人一方的特色,在全国的抗疫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0-15]。

盘州市人民医院在疫情期间收治发热患者82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8例,根据三因制宜原则进行了辨证施治。通过分析发现,发热患者的脉象以脉数、脉濡、脉细数为主,同时兼有脉滑,而数脉主热、主里虚,濡脉主湿,而脉滑也主湿,由脉象可以看出,疫情期间发热患者呈现以湿、热为主的征象。通过舌象可以看出,舌象以舌红为主,苔象以黄厚、偏黄为主,而舌红、苔黄均主热象,苔厚主湿、主热,与脉象表现一致。

此次疫情暴发于武汉,当地河流湖泊交织,水气丰沛,疫情初起正时值深冬,但当地为暖冬,曾现出当寒不寒,非其时而有其气的特点,最终酝育成为疫戾之气,结合当地特点应为湿浊之疫。当疫情传变至贵州盘州地区时,由于盘州地处西南,多风、天气偏干、偏燥,多日晒,故而疫戾之气特点多有改变,呈现偏热、偏燥的特点,同时又没有完全摆脱原疫之特点,仍现湿的特性,最终在盘州呈现出湿热之疫的特性,故而患者脉象表现为脉数、脉濡,舌象表现为舌红,苔黄厚。

在舌象、脉象等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辨证施治,对证属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患者证属以寒湿郁热、痰热壅肺、热毒闭肺等为多见,与舌象、脉象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治法以清热解毒、凉血、止咳,散寒除湿,通腑泄热,宣肺解毒、透热及宣肺透邪、散寒等为主要治法,均是对热、湿等邪的针对性治疗。通过对方药的分析可以看出,药物多以桔梗、柴胡、紫苑、连翘、金银花、苍术等芳香化湿、宣肺散邪等药物为主,同时配有沙参、麦冬等滋阴药物,以防过度伤津,损伤正气。

通过对发热患者高频药物关联网络分析发现,高频药对如茯苓-连翘、苍术-厚朴、大黄-桂枝、白头翁-黄连、柴胡-苍术等均是清热、化湿、凉血的良药。通过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发现,高频药物分为八类,均呈现出了芳香化湿、祛风除湿、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的用药特点,与脉象、舌象、证属相一致,症-方-药-医一脉相承。

猜你喜欢

证属舌象脉象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肿瘤舌象研究可视化分析(2001-2020年)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基于Citespace糖尿病舌象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舌象仪临床应用研究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评价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巧调饮食对抗关节炎
《中医研究》杂志论文要求
论脉象基值及其运用
老想大便不等于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