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州大春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2020-09-10谢春霞杨雄赵彪陶彩丽

中国马铃薯 2020年4期
关键词:芽眼大理州晚疫病

谢春霞,杨雄,赵彪,陶彩丽

(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5)

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在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明显[1-3]。现有耕地面积19.55万公顷,其中,80%的耕地分布在海拔2 200 m以上的山区,这些地区土壤相对贫瘠、灌溉条件差,不适宜水稻种植,有些地方甚至不适宜玉米生长,加上交通不便、物资短缺,人民生活比较贫困,但马铃薯却能在此常年种植,为山区人民解决温饱、带来收益,这些地区已经成为马铃薯主产区,也是大理州大春马铃薯的主要栽培区[4-6]。目前,大理州大春马铃薯除了少部分作为粮、菜、饲自用,部分作为商品薯销售外,主要以种薯生产为目的。大理州北部的洱源县、剑川县和鹤庆县地处2 500 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由于自然隔离条件好、气候冷凉、病虫害轻、品种退化慢及昼夜温差大、光质好,生产出的种薯品质较好,加上区位优势突出,近年来大量销往周边保山市、临沧市、德宏州等地及东南亚地区,由于种薯价格较高,经济效益增加明显,种薯生产已成为很多薯农的首选[7,8]。目前,大理州大春马铃薯生产主要以‘丽薯6号’、‘合作88’和‘青薯9号’为主,品种过于单一制约着大春马铃薯生产,也给种薯产业发展带来无形阻力[9,10]。

大春马铃薯种植一直是解决广大山区人民温饱、增加农村经济收入的关键,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更成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为有力促进大理州大春马铃薯产业发展,改变大春品种单一局面,加快山区人民脱贫致富步伐,通过对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2个马铃薯新品系及省内其他育种单位选育的7个马铃薯新品系,以‘合作88’作对照,进行了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满足市场需求、适宜大理州大春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共10个,分别为‘会薯18号’、‘会薯17号’、‘03-3-2’、‘200.3’、‘207.3’、‘12H14-5’、‘12H24-7’、‘S10-327’、‘S10-783’和对照‘合作88’,种薯级别为一级种,品种(系)来源详见表1。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分别于2017年3~10月和2018年3~10月在大理州洱源县牛街乡大松坪村进行。试验地海拔2 700 m,前茬玉米,土壤为上等肥力的红砂壤土,耕层深厚,pH 6.0。2017年,马铃薯封行期间出现间歇性干旱,后期连续性降雨,对供试材料生长发育、产量等有一定影响;2018年,马铃薯齐苗后雨水过多,晚疫病相对较重,对产量等影响较大。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单垄单行栽培,3次重复,3行区,行长4 m,行距80 cm,株距20 cm,小区面积9.6 m2。2017年3月22日播种,10月15日收获,分别于6月10日、7月6日和7月26日分3次调查晚疫病发生情况,分别于6月10日和7月6日2次调查早疫病、花叶病和卷叶病发生情况。2018年3月22日播种,10月22日收获,分别于7月19日、8月30日和9月18日分3次调查晚疫病发生情况,分别于7月19日和8月30日2次调查早疫病、花叶病和卷叶病发生情况。

1.4 田间管理

播种前,试验地一次性施用三元复合肥(N∶P∶K=15∶15∶15)60 kg/667m2和尿素(N≥46.4%)15 kg/667m2作底肥。马铃薯生长期间进行中耕除草及培土一次,同一措施均在同一天内完成,不作任何病虫害防治。

1.5 数据测定方法与统计

马铃薯生育期、植株性状及块茎性状的记载方法参照《云南省马铃薯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执行,其中,出苗率、株高、茎粗、主茎数、生育期、单株结薯数及平均单薯重结果为2年试验数据平均值。

生育期:出苗至成熟的天数。

植株性状:主要包括出苗率、茎色、叶色、花色、花繁茂性、结实性、株高、茎粗、主茎数。

块茎性状:主要包括匍匐茎长短、块茎整齐度、薯形、皮色、肉色、芽眼深浅、薯皮类型,收获时调查二次生长畸形率和裂薯率。

产量:测量每小区结薯数和产量,其平均值作为该小区的单株结薯数和单株产量。小区产量折合成667 m2产量。

马铃薯晚疫病结果为每年的最后一次记录数据,由于2年气候情况差异较大导致晚疫病结果差异明显,故分别列出2年的晚疫病结果。马铃薯早疫病、花叶病、卷叶病结果按照从重原则,取2年中每年最后一次记录值的最大值。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鉴定均按照云南省马铃薯区域试验调查记载9级标准进行,花叶病、卷叶病鉴定用发病率来表示。试验数据使用DPS数据处理系统V15.10版进行统计,平均数多重比较采用新复极差法。

马铃薯晚疫病和早疫病鉴定标准如下。

1级:无任何病斑;

2级:初感,≤2.5%叶片病斑;

3级:≤10%叶片病斑;

4级:≤25%叶片病斑;

5级:≤50%叶片病斑;

6级:≤75%叶片病斑;

7级:≤90%叶片病斑;

8级:≤97.5%叶片病斑;

9级:全部病死,≤100%叶片病斑。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表1 参试品种(系)来源Table 1 Sources of tested varieties(lines)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及植株性状

由表2可知,试验材料出苗率普遍低于对照‘合作88’,出苗率在86.7%~93.6%,最低是‘03-3-2’为86.7%,其次是‘会薯17号’和‘S10-783’,分别为89.4%和89.7%,‘207.3’和对照‘合作88’出苗率最高,均为93.6%,其余材料出苗率均在91.1%~93.3%。

‘会薯18号’茎叶绿色,花紫色、繁茂,结实性弱;‘会薯17号’茎叶绿色,花紫色、繁茂性中等,结实性弱;‘03-3-2’茎紫色,叶深绿色,花白色、繁茂性中等,无结实;‘合作88’茎紫色,叶浅绿色,花紫色、繁茂性中等,无结实;‘200.3’茎叶绿色,花紫色、繁茂,结实性强;‘207.3’茎绿色,叶深绿色,花紫色、繁茂性中等,结实性弱;‘12H14-5’茎紫色,叶浅绿色,花紫色、繁茂,结实性弱;‘12H24-7’茎叶绿色,花白色、少花,无结实;‘S10-327’茎绿色,叶深绿色,花蓝色、繁茂,无结实;‘S10-783’茎叶绿色,花浅紫色、繁茂性中等,无结实。

试验材料的主茎数在2.2~4.0个,对照‘合作88’为3.1个,‘S10-327’、‘12H24-7’和‘12H14-5’3个材料主茎数少于对照,其余材料均等于或多于对照。株高在87.2~117.0 cm,对照‘合作88’株高为104.0 cm,‘会薯18号’、‘S10-327’和‘S10-783’3个材料株高最低,均在90.0 cm以下;其次是‘12H24-7’、‘会薯17号’和‘03-3-2’3个材料,株高在91.9~95.2 cm;‘12H14-5’、‘207.3’和‘200.3’3个材料最高,株高均高于对照‘合作88’,在110.0 cm以上。茎粗在1.3~1.7 cm,对照‘合作88’茎粗为1.4 cm,‘03-3-2’、‘S10-327’和‘S10-783’3个材料茎粗稍小于对照,材料‘200.3’和‘207.3’茎粗和对照一致,其余材料茎粗均稍大于对照。

试验材料的生育期在113~128 d,对照‘合作88’的生育期为123 d,‘会薯18号’、‘03-3-2’、‘S10-327’、‘S10-783’和‘12H24-7’5个材料生育期短于对照,其中,最短是‘会薯18号’为113 d;其余材料的生育期均长于对照,且‘200.3’最长为128 d。

表2 植株性状及生育期Table 2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growth durations of tested varieties(lines)

2.2 块茎性状

由表3可知,‘会薯18号’匍匐茎短,块茎整齐度中等,薯形扁圆,浅黄皮浅黄肉,略麻皮,芽眼中等;‘会薯17号’匍匐茎短,块茎整齐度中等,薯形扁椭圆,黄皮黄肉,略麻皮,芽眼浅;‘03-3-2’匍匐茎短,块茎整齐度中等,薯形椭圆,白皮白肉,略麻皮,芽眼浅;对照‘合作88’匍匐茎短,块茎不整齐,薯形椭圆,红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200.3’匍匐茎短,块茎整齐,薯形扁圆,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207.3’匍匐茎短,块茎整齐度中等,薯形长椭圆,红皮浅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12H14-5’匍匐茎短,块茎整齐,薯形长椭圆,白皮白肉,薯皮光滑,芽眼浅;‘12H24-7’匍匐茎较长,块茎整齐度中等,薯形长椭圆,红皮黄肉红彩心,薯皮光滑,芽眼浅;‘S10-327’匍匐茎短,块茎整齐度中等,薯形扁圆,浅黄皮浅黄肉,略麻皮,芽眼浅;‘S10-783’匍匐茎短,块茎整齐度中等,薯形扁圆,浅黄皮浅黄肉,略麻皮,芽眼浅。

表3 块茎性状Table 3 Tuber traits of tested varieties(lines)

试验材料单株结薯数在4.4~7.7个,对照‘合作88’单株结薯数为5.9个,‘12H24-7’、‘S10-783’和‘S10-327’3个材料少于对照,其余材料均多于对照。平均单薯重在45.2~111.0 g,对照‘合作88’为45.2 g,其余材料均高于对照,其中,‘03-3-2’略高于对照,为53.0 g,‘12H24-7’和‘S10-783’两个材料最高,分别为101.0和111.0 g;其余6个材料在

66.8~99.6 g。

2.3 产量结果

由表4可以知道,2017年,对照‘合作88’折合产量1 021 kg/667m2,产量排名第9位,产量排名前5的5个材料‘200.3’、‘12H14-5’、‘207.3’、‘会薯18号’和‘会薯17号’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S10-327’产量显著高于对照;‘S10-783’和‘03-3-2’两个材料产量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12H24-7’折合产量最低,产量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2018年,对照‘合作88’折合产量901 kg/667m2,产量排名第10位,产量排名前2位的2个材料‘200.3’和‘12H24-7’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12H14-5’、‘会薯17号’、‘会薯18号’和‘207.3’4个材料产量显著高于对照;‘03-3-2’、‘S10-783’和‘S10-327’3个材料产量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

表4 产量差异比较Table 4 Yield comparison of tested varieties(lines)

由表4还可看出,试验材料整体产量稳定,2年产量排名差异不明显,但极个别材料差异较大。‘200.3’2年产量排名均是第1,高产且稳产;‘12H14-5’、‘会薯18号’、‘会薯17号’2年产量排名分别为第2和第3、第4和第5、第5和第4,产量较高且稳产;‘207.3’和‘12H24-7’产量1年较高1年较低,2年差异较大;‘03-3-2’、‘S10-327’和‘S10-783’3个材料产量较稳定,但2年的折合产量均较低。

2.4 主要病害及生理缺陷调查

由表5可知,试验材料不同年份晚疫病发病情况差异较大,2017年整体发病较轻,2018年整体发病较重,其中,‘200.3’和‘207.3’两年晚疫病发病均较轻,晚疫病抗性较强;其次是‘12H14-5’和‘12H24-7’;‘会薯18号’、‘会薯17号’、‘S10-327’和对照‘合作88’4个材料2年发病情况均相同,发病较重,晚疫病抗性较差;‘03-3-2’和‘S10-783’两年发病最重,晚疫病抗性最差。

试验材料早疫病发病率较轻,其中,‘会薯18号’、‘200.3’、‘207.3’和‘12H24-7’4个材料均为2级发病,其他材料为3级发病。花叶病调查中,‘会薯18号’和‘207.3’未发病;‘会薯17号’、‘03-3-2’、‘合作88’和‘200.3’发病率均为10%;其余4个材料发病率较高,在20.0%~40.0%。卷叶病调查中,‘03-3-2’、‘200.3’、‘207.3’、‘12H14-5’和‘12H24-7’5个材料均未发病,其余材料发病率较高,在29.0%~32.0%。

二次生长畸形率调查中,‘200.3’、‘207.3’、‘12H24-7’和‘S10-783’4个材料无二次生长畸形;‘03-3-2’、‘合作88’和‘12H14-5’二次生长畸形率为10.0%;‘S10-327’、‘会薯18号’和‘会薯17号’3个材料二次生长畸形率较高,分别为25.0%、30.0%和40.0%。裂薯率调查中,‘207.3’和‘S10-327’裂薯率为15.0%和25.0%,其余材料均未出现裂薯。

表5 主要病害及生理缺陷调查Table 5 Disease resistance and physiological defects of tested varieties(lines)

3 讨论

试验材料品种间差异明显,表现各异。试验结果表明,‘200.3’、‘12H14-5’和‘207.3’3个材料综合评价较高,其中,‘200.3’薯形扁圆,黄皮黄肉,商品性好,晚熟,高产且稳产,晚疫病、早疫病抗性较强,卷叶病抗性强,无二次生长畸形、无裂薯,适宜大理州大春种植,可作为大理州大春马铃薯替代品种;‘12H14-5’薯形长椭圆,白皮白肉,商品性好,晚熟,产量较高且稳产,晚疫病抗性较强,卷叶病抗性强,少量二次生长畸形、无裂薯,适宜于大理州大春种植,可进行进一步的评价、示范;‘207.3’薯形长椭圆,红皮浅黄肉,商品性较好,晚熟,产量较高,晚疫病、早疫病抗性较强,卷叶病抗性强,无二次生长畸形、少部分裂薯,适宜大理州大春种植,但稳产性需进一步验证。

大理州山区耕地面积较大,由于土壤相对贫瘠、灌溉条件差,大多为雨养农业,百姓种植粗放,机械化程度低,马铃薯作为一种耐干旱、耐贫瘠的广适性作物深受百姓喜爱,是山区大春季普遍种植的重要作物。目前,大理州大春马铃薯主要以种薯生产为目的,其中,大多被严格种植管理后,作为种薯销售到周边地区,种薯生产给山区百姓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收益。选育出满足市场需求、适宜大春种植的优良马铃薯新品种,可有效改变马铃薯品种单一、更新速度过慢的局面,为大理州大春马铃薯种植及种薯生产注入新的活力[11-13]。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作为本地唯一的马铃薯育种单位对大理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及山区经济振兴肩负着重要义务和责任,今后将不遗余力、再接再厉,继续为大理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及山区百姓脱贫攻坚助力。

猜你喜欢

芽眼大理州晚疫病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马铃薯芽眼检测识别研究*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试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金沙县不同生态山区早熟菜用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发芽土豆带着毒
葡萄冬季埋土、春季出土和绑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