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屑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

2020-09-07唐妍黄惠珍招玉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银屑病消极条目

唐妍 黄惠珍 招玉玲

调查显示,银屑病患者患病率在我国约为0.12%,但近年来有逐渐增高趋势[1],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与机体伤害,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根治方法。社交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旦机体出现心理或者生理方面的问题都会对社会交往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银屑病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大部分存有社交回避及苦恼[2],因此临床应高度重视银屑病患者心理健康,为有效改善银屑病患者心理状态,本研究就其社会回避及苦恼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临床银屑病诊断标准[3];无认知功能障碍,无精神异常;无其他严重疾病以及皮肤病。排除标准:无法理解问卷调查内容或无法自行填写相关调查;中途因故退出研究;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8~72岁,平均(30.65±3.2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19例,高中以上51例;已婚37例,未婚43例;同期80例健康对象中男44名,女36名,年龄19~70岁,平均(31.17±3.4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名,高中21名,高中以上48名;已婚38名,未婚42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成立问卷调查小组,由专人为80例银屑病患者发放调查表,要求即刻填写,当场回收,不可他人通过任何形式的干预患者意愿;内容包括:(1)基础资料问卷。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2)社交回避与苦恼。应用1969年Friend编制[4]的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共28个条目,包括社交回避、社交苦恼等2个维度,每个维度各14个条目,应用是与否进行评分,苦恼、回避分量表信度各为0.84与0.88,得分由0到28分,得分越高,受试者问题越严重。(3)应对方式问卷。应用应对方式调查表,包括积极、消极2个维度,共20个条目,每个维度各10个条目,各条目应用5级评分;2个维度总分可反映受试者应激状态时消极、积极两方面行为态度,得分越高采用此应对方式越多[5]。(4)社会支持量表。3个维度(支持利用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10个条目,总分为10个条目所得分数之和;该量表信度与效度较好,重测信度0.93,10个条目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0.88~0.95,高水平总分45~66分,中等23~44分,低水平≤22分[6-7]。

1.3 观察指标 比较健康对象与银屑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情况,观察80例银屑病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量表得分情况,与社交回避及苦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 银屑病患者与健康对象社会回避与苦恼评分情况比较 银屑病患者社会回避与苦恼得分明显高于健康对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银屑病患者与健康对象社会回避

2.2 银屑病患者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量表得分情况(表2)

表2 80例银屑病患者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量表得分情况(分,

2.3 银屑病患者社交回避、苦恼得分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相关性分析 银屑病患者Pearson分析显示,社交回避、苦恼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各个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银屑病患者社交回避、苦恼得分与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

3 讨 论

社交回避与苦恼是指人在回避社会交往倾向以及身临其境时所感受的苦恼,回避是行为表现,而苦恼则是情感反应;本研究中,80例银屑病患者的社交回避与苦恼调查得分显著高于健康对象;银屑病本身较为特殊,病程较长且易复发,治愈困难,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形象,导致患者社交出现障碍[8];有研究调查发现[9],32%银屑病患者会有自卑等负面情绪,不愿意同家人朋友沟通,也不主动参与社交活动,且社会上部分人群对银屑病知识较为缺乏,主观认为银屑病是传染性疾病,从而对患者歧视、嫌弃,甚至躲避患者,对患者社会交往有着间接阻碍,因此,临床上护理人员可适当鼓励患者对自身进行修饰,如对患处皮肤进行适当遮挡,勤更衣洗澡等,提高患者自信心,同时多普及银屑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家属与周围人银屑病不属于传染病,完全能够互相接触;积极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等负面情绪,可通过提高患者心理状态增强社交行为,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10]。

目前临床无法治愈银屑病,患者病情易反复,需要长期治疗,患者易产生负性情绪,因此银屑病患者有明显抑郁、焦虑、社交障碍等。因皮肤原因,患者在公共浴池、游泳池等需要暴露皮肤的场所,常感到歧视的目光,甚至有被拒绝、躲避的经历,从而产生病耻感与悲观失望,最终消极应对疾病,害怕与人交往,主动社交减少,社会支持随之减少,其性格改变,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使其心理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有调查发现,大部分银屑病患者都存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11-12]。本研究银屑病患者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社交回避、苦恼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各个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提示消极应对作为阻碍患者社交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得分高则社会回避与苦恼低,而在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中,客观支持是影响最大因子,因此客观支持度高患者社会回避与苦恼相对降低。应对方式是人处理压力时所采取的针对性行为、策略与手段,是应激源同应激结果的中介与调节,积极应对能够较好地缓解心理压力,调节心理健康状态。在应激情境下应用正确应对方式缓冲应激,对维系其自身心理健康十分关键。因此,护理人员可有针对性地加强疾病相关知识讲解,耐心倾听患者心声,举例说明消极应对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帮助并鼓励患者通过听音乐、运动、旅行等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宣泄负面情绪,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其自信心[13]。

社会支持主要指建立于社会网络机构,各种社会关系对人主观、客观的影响,积极的社会支持能够有利于患者恢复,减轻压力,改善其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对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有着直接的影响力,银屑病患者在回归社会时,社会的接受程度会直接影响患者心理,社会的接受程度差会使其产生强烈自卑,自我怀疑,从而影响社会交往[14]。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大银屑病相关知识宣传,提高对此病的认知,呼吁社会多给予银屑病患者鼓励与支持,减少其自卑、孤独等情绪;组织社区或医院为银屑病患者进行联谊活动,增加患者间的沟通交流,由心理状态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回归社会自信心[15-16]。

综上所述,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银屑病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密切相关,临床应鼓励患者积极应对,增加社会支持系统,改善自身社会回避与苦恼。

猜你喜欢

银屑病消极条目
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施在银屑病护理中的应用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银屑病开关,尽在掌握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三味红药合十味乳香涂剂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30例临床疗效观察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