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谷红注射液联合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2020-09-07李秀芬帕尔哈提吐尔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16期
关键词:稳定型内皮细胞内皮

谢 阳,李秀芬,帕尔哈提·吐尔逊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内科的常见疾病,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病情多样化,其特征是心绞痛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发病率较高,若该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则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1]。有研究显示,内皮功能失调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肥胖抑制素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增强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内皮祖细胞(EPCs)属成熟内皮细胞前体细胞,可修复损伤血管,改善损伤内膜内皮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3]。

地尔硫卓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用药物,可降低心肌细胞内钙超载,但部分病人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疾病进展快,预后差[4]。目前,临床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较好疗效。谷红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红花苷类及红茶黄色素,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及血栓形成,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且对病人肥胖抑制素、EPCs水平的影响研究较少[5]。本研究旨在探讨谷红注射液联合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肥胖抑制素、EPCs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46~75(52.36±2.56)岁;基础疾病:高血压24例,糖尿病18例;心绞痛分级:Ⅰ级15例,Ⅱ级19例,Ⅲ级8例。对照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45~75(52.38±2.57)岁;基础疾病:高血压25例,糖尿病13例;心绞痛分级:Ⅰ级12例,Ⅱ级17例,Ⅲ级9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6]制定的诊断标准;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病人依从性好,可遵医嘱用药。排除标准:3个月内使用过激素类药物;12 h内需急救的病人;伴有恶性肿瘤病人。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抗心肌缺血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尔硫卓(规格:每片90 mg,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711)治疗,每次30 mg,每日3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谷红注射液(规格:每支5 mL,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771)治疗,将20 mL加入生理盐水150 mL,每日1次静脉输注。

1.4 观察指标 采集治疗前后肘静脉血4mL,以3 500 r/min离心10 min,提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肥胖抑制素、EPCs、脑钠肽(BNP);使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并记录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不良反应。

1.5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肥胖抑制素、EPCs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肥胖抑制素、EPC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肥胖抑制素、EPCs水平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肥胖抑制素低于对照组,EPC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肥胖抑制素、EPCs水平比较(±s)

2.3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3。

表3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2.4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BNP、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NP、LVEF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5.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危重类型,多发生于中老年病人,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该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阻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缺氧综合征[7-8]。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较复杂,可能与冠状动脉内皮损伤、血栓和脂纹形成等有关,因此,治疗应以改善病人内皮损伤、预防血栓形成为主。

地尔硫卓是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的代表药物,可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及肾血流,抑制心肌收缩并抗血小板聚集等,但单一治疗效果一般[9-10]。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1]。谷红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由红花提取液及乙酰谷酰胺组成,有研究显示,红花提取液具有清除机体自由基作用,通过抑制细胞膜脂质氧化而降低过氧化脂质形成[12]。本研究结果显示,谷红注射液联合地尔硫卓治疗的病人总有效率高于单独使用地尔硫卓治疗的病人,且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单独使用地尔硫卓治疗的病人,结果提示谷红注射液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可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刘亚林等[13]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治疗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肥胖抑制素是一种新型的冠心病危险因子,可增强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14]。有研究显示,来源于骨髓的EPCs在血管损伤后的内皮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5]。EPCs是一种可增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机体受到刺激后,病人EPCs迁移至外周血,其数量增加,促进血管内皮损伤修复[16]。本研究结果显示,谷红注射液联合地尔硫卓治疗的病人肥胖抑制素低于单独使用地尔硫卓治疗的病人,EPCs水平高于单独使用地尔硫卓的病人。於永婷等[17]研究显示,谷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可提高病人临床疗效,改善内皮素-1(ET-1)等血管内皮细胞水平。原因是谷红注射液中的红花提取液能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障碍,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及功能,从而改善病人肥胖抑制素、EPCs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所有病人BNP、LVEF均改善,且联合谷红注射液治疗的病人改善程度优于单独使用地尔硫卓的病人,提示谷红注射液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可明显改善病人心功能。原因是地尔硫卓可扩张动脉血管,增加冠状动脉供血,改善心肌血流;谷红注射液中乙酰谷酰胺对心脏的传导系统产生作用,改善重要脏器血流量,增强心、脑组织抗缺血缺氧能力,从而改善心脏应激能力。由于本研究时间较短,样本量有限,针对谷红注射液联合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其他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应用谷红注射液联合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肥胖抑制素、EPCs水平和心功能,是安全有效的。

猜你喜欢

稳定型内皮细胞内皮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增加自噬保护缺氧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