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魔鬼航道上的安全守护者

2020-09-07薛龙玉

中国船检 2020年8期
关键词:船型昭通船舶

本刊记者 薛龙玉

2019年12月,在全国“寻找最美验船师”主题宣传活动中,云南省昭通市地方海事局验船师李顺林荣获“最美验船师”称号。颁奖词对他做出如下评价:“扎根一线,他用脚步丈量昭通570公里岸线。勇攀高峰,他监造云南第一大吨位船舶。金沙江畔,他在‘魔鬼航道’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昭通船检行路虽难,李顺林初心未改、历久弥坚。”

成为验船师,是偶然也是必然

李顺林是土生土长的昭通人,金沙江的流水伴随了他的青少年成长历程,因而他从小就对水有着特殊的喜爱。1988年,22岁的李顺林从航运技工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省交通厅金沙江航务管理站。起初,李顺林并没有直接担任验船师,但是由于当时单位人少,每次有验船任务大家都需要参与,因此在随后的几年中,李顺林逐渐对这个神秘的职业产生了感情。他发现,这份原本被动选择的工作不仅与自己兴趣相合,而且还与自己性格相契。李顺林不禁感叹道:“成为一名验船师,是偶然,也是必然。在进入这一行之前,我也考虑过其他几种工作,但感觉都不是特别适合。在成为验船师,第一次跟随师父开展船舶检验工作后,我就感觉这是我一生的归属。性格决定命运,我是一个爱较真的人,做人爱憎分明,做事精益求精,验船师选择了我,我也选择了验船师。”

1992年,李顺林的船检事业正式开启。回想起第一次验船经历,李顺林对当时自己兴奋又紧张的心情依然记忆犹新。“当时我们负责检验的‘绥航2号’船载客540人,是昭通地区最大的客船。一想到船上承载着这么多人,我心里就很紧张,所以全程都在仔细地跟老同志学习。”对船舶安全的执著、对船检工作的敬畏从那时起就在李顺林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连续多年,每年7月至9月汛期,作为船检技术力量,李顺林都会登临航行于“魔鬼航道”的“绥航2号”客船,跟船提供技术服务,该船曾经是云南绥江10余万人出滇入川的主要交通工具。在这10余年间,李顺林协同“绥航2号”工作人员处理了近百起技术故障,切实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与效益的平衡

绥江县新滩镇的“弯弯滩”,是金沙江下游声名远播的魔鬼航道。河道两边悬崖峭壁,水面窄且多弯,水下怪石林立,而此处是“绥航2号”船舶的必经之路,对航运人来说,这是噩梦般的存在,水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李顺林告诉记者,弯弯滩,顾名思义,此处航道水路十八弯。如果只是弯也还不要紧,又弯且窄,外加水流湍急,如果客船在此发生事故,那将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

“金沙江急流航段,每到洪水季节,船舶航行安全就面临巨大考验。因此每到汛期,单位都派我和一位老同志上船跟踪检查,水量大或漂木多的时候,就不得不要求停航。金沙江流域有大片森林,通公路之前,汛期人们就把木料漂到金沙江里,借着水流漂到100多公里的地方再把它们打捞起来。这种方式很原始,对航行安全也有很大影响。”李顺林回忆起过去的情形。

1990年3月21日,云南省永善县桧溪乡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金沙江特大沉船事故,也被称为“3.21”事故。当时,一艘短途客船严重违章超载,导致近100人遇难,李顺林参与了此次事故的调查处理。“我在事故现场处理了几天,那样惨烈的场景我永远也忘不了。”这次事故给李顺林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和冲击,同时也加深了他对安全标准的执着坚守:“造船一定要严格,必须要按规范设计、建造!”在后来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始终恪守原则、坚持底线,从来不曾放松过对安全的要求。

服务船东近30年来,李顺林检验船舶5000余艘,日复一日地绷紧安全这根弦。李顺林坦言:“船检生涯中,最难把握的是效益和安全的平衡。”在李顺林看来,船舶检验工作,是管理,更是服务。在船舶检验工作中,曾经出现过减料问题、以次充好私自改装等影响船舶安全的现象。这时候,既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保障船舶安全,又要服务船东,推动行业发展,实际操作起来确实比较难,所以船舶检验工作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当地属于非水网地区,检验场所和检验条件都很简陋,特别是有的船东文化水平不高,验船师的话听不进去,很多时候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甚至验船人员一离开建造点,他们就会擅自更改设计。在与他们打交道过程中,李顺林这些年也练就了一套“独家秘笈”。因此,即使遇到“钻牛角尖”的船东,李顺林也总能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和细致耐心,最终让他们欣然接受“规定”。这也让李顺林找到了坚持的意义,与船东打下了信任的基础。他表示:“我这么多年验船得到的经验就是,原则上的东西坚决不能退让。其他的小事,比如说差一个小物件,可以给更多时间配齐,但是涉及到船舶的结构强度和稳性这方面,绝对要较真。”

李顺林感慨道:“工作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来自于对方的理解。日久见人心,久而久之,最初的一些误解也都逐渐消除了。大家都能明白,我所从事的船舶检验工作,是为了确保船舶适航,保障船舶安全,和他们的长远利益是一致的。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公平公正,船员朋友也就基本能够理解我的工作。”几十年的辛苦坚守不仅换来了大家的理解,也换来了一方水土的安全,在李顺林的从业经历中,没有发生过一起与船检责任相关的水上安全事故,他是名副其实的魔鬼航道上的安全守护者。

不畏艰险 勇攀高峰

自然环境的险峻不仅给船舶航行安全带来了困难挑战,也给验船师的工作增添了艰难险阻。据李顺林介绍,昭通“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山高谷深,气候恶劣,工作条件异常艰苦。在昭通开展船检工作,经常要坐车五六小时,再走一两个小时山路,才能到达检验地点。“2000年,我到昭通大兴检验‘云永汽渡2号’船,先坐车8小时到永善,再坐车10小时到大兴。期间乘坐的汽车维修了2次,路上遇到了数个塌方点,由于汽车密封性能不好,下车时衣服全是灰和泥,已经看不出颜色了。”

经年累月地在陡峭的山间行走,风吹日晒、霜冻雨淋是家常便饭,磕磕碰碰、滑到摔伤也常有发生。李顺林表示,家人理解也支持自己的工作,但还是免不了担心。“自我从事船检工作以来,家人就为我购买了意外伤害险。其实我也清楚自己的工作性质,验船师出差较多,昭通山高坡陡,水急滩险,家人担心很正常。”

此外,早年间山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加剧了验船工作的难度,不过这也激发了李顺林的创新精神。李顺林回忆道:“记得1997年我曾在永善大兴检验过一艘车渡船,那时公路条件相当差,也没有专门的压载设备可用于倾斜试验,这可把大家都难住了。但是看到跑来围观的老乡,我灵光乍现,想到人的体重可以称量,于是就组织了20个体型差不多的人充当压载,把这个难题解决了。”在后来的岁月里,李顺林还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坎坷,凭借永不言输的斗志和思路灵活的巧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看似无法逾越的难关。

尽我所能 倾囊相授

扎根一线数十年后,李顺林肩负起了更多职责,格局也更加宏大。他立足昭通、放眼全省,近几年来,水富船检所受上级委派,由李顺林牵头为其他地州审核多艘自卸船的设计图纸。此外,李顺林还牵头组织工作团队,开展向家坝库区标准化船型研究工作。李顺林带领工作团队对通过向家坝升船机的船舶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征求行业专家、资深船长、水运企业的意见,提出了“标准化船型立足实际,对现有运行效率最高、性能最稳定的船型进行优化,即为标准化船型”的研究思路。同时在标准化船型主尺度、船舶结构、船舶线型、主机功率等方面,向课题组成员提出了数十条建议,基本都被采纳。2019年9月9日,在云南、四川航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向家坝库区过闸标准化船型研究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李顺林在船检事业上做出的巨大贡献、取得的突出成果很早就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在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验船师”之前,李顺林还在2012年荣获中国海事局颁发的“全国优秀验船师”奖项。而在这一切成就和荣誉的背后,是李顺林多年来的默默付出与牺牲。

回顾近30年的船检之路,李顺林就像是从一条荆棘小路走上了康庄大道,这一路上有辛苦,有无奈,有荣光,也有幸福。为了工作,李顺林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与妻子两地分居,与家人聚少离多,他也曾一度因这些烦恼倍感煎熬。但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最终还是让李顺林坚定了最初的选择,默默压下翻涌的思绪,一腔热血地投身工作当中。

年轻时,李顺林常常为了现场船舶检验奔波忙碌,担任船检所所长后,现场检验少了一点,但却添了更多内部事务,比如船检档案的建立以及其他日常事务的处理。最近一两年,李顺林明显感觉自己忙了许多,“因为我们向家坝库区形成后,资源条件改善了不少,再加上现在航运不景气,很多船都到我们库区来从事水运,船舶数量有所增加,但我们人手有限。加上审图等工作下放到地州一级,所以我们水富船检所工作量确实挺大。”

在忙碌之余,李顺林也十分关注当地船检人才队伍的培养。对年轻验船师,李顺林一直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他告诉记者,“我还有5年多就要退休了,退休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出去带带年轻人。能把经验都传授给他们,这就是我最大的幸运。”

猜你喜欢

船型昭通船舶
新型穿浪船艏在单体高速艇上的应用研究
大数据分析的船舶航迹拟合研究
船舶稳性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修正函数法的双燃料散货船船型优化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浙江省集装箱河海联运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内河船型发展相较于航道发展的优越性分析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