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前十分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新探析

2020-09-06毋加加陈江超

现代交际 2020年14期
关键词:载体思想政治教育

毋加加 陈江超

摘要:课前十分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富有针对性地改善了高校思政工作中学生参与度不高、学风建设疲软等现实困境。以实际问题为基础,详述了课前十分钟活动的含义、现实意义和特点,以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思想育人、组织育人、文化育人等五大育人作用为切入点,从转变思想观念、培育活动品牌、积极参加比赛三个方面,不断加强其活动体系建设,拓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路。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课前十分钟 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4-0190-02

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课前十分钟”是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问题出发而探索和创立的有效载体,有其特有的价值、作用和启示,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支持。

一、“课前十分钟”的提出

(一)“课前十分钟”活动的含义

“课前十分钟”活动界定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当日首次上课前十分钟。“课前十分钟”活动由班级任课教师(第一节课上课教师)或班级团支书主持(若为合班课,可由几个合班班级的团支书协商决定“课前十分钟”的活动主持人)。活动内容分为六大板块:团支部活动、思想教育活动、学习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和其他与学习活动。

(二)“课前十分钟”的现实意义

当前,高校普遍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学生满意度不高等,“课前十分钟”的提出与实施较好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覆盖面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采取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这种单边性的以讲述法、劝导法为主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入耳却不入脑、入心,大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用于指导教育实践活动[2]。“课前十分钟”是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实施的教育活动,灵活性、亲和力更强,学生参与度更高,有效拓宽了教育的覆盖面。

2.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前十分钟”是在辅导员、班主任确定好主题以后,由全班学生一同商量设计教育活动开展的形式,因此教育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趣味性更强,学生更易接受,更能契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从而增强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3.契合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学生从高中强压式学习转向大学的自主型学习后,一时无法适应,上课迟到、精神不济、带饭进教室、思想不集中等现象非常普遍。“课前十分钟”活动通过集中利用班级当日首次课前的十分钟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能起到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作用。

(三)“课前十分钟”活动的特点

1.广泛性

“课前十分钟”活动取材多样,取材内容超越课本的局限,紧跟时代步伐;活动形式多样,主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展示为主,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接受度和参与度都较高;教学目标更加全面,“课前十分钟”活动根据学生自身特點,不拘泥于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实践性

长久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都以传统教学为主,不贴近现实,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课前十分钟”活动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教育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以平等、交流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转化为实践。

3.集中性

“课前十分钟”活动既有课堂教学时间集中的优势,也有第二课堂形式灵活的特点。“课前十分钟”活动时间和地点均较为集中,以班级为单位,由辅导员或学生干部领头集中开展,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前定好学习主题,统一组织,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整体参与度。

二、“课前十分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课前十分钟”因涉及主题引领、学生参与、教师监管等环节,已成为一个全员育人的平台,以促成全员育人体系为目标,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大思政育人格局。

(一)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实现平台的思想育人

高等教育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前十分钟”教育实践活动重要内容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自学、领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3]。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平台的组织育人

基层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基础。班级团支书既是班级基础团务工作的管理者,也是“课前十分钟”的组织者,通过普及党团知识、开展丰富多样的团学活动、凝聚广大团学青年都是课前十分钟活动的主要学习内容,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团支书在基层团组织的领导地位,进一步推进了基层团组织建设,加强了共青团组织作为与广大青年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丰富学习活动内容,实现平台的文化育人

“课堂十分钟”活动作为文化育人的一个重要手段,一直以弘扬传统文化,发展学生文艺才能,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传播精神文化的育人理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承经典如传统文化知识宣讲、读书讨论会、诗歌朗诵等,另一方面是与时俱进,挖掘时代内涵。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才艺展示,兼容并包,融合多元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四)完善工作品牌建设,实现平台的实践育人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灌输”未必“入脑”,“理解”未必“接受”,“知书”未必“达理”,“知道”未必“做到”的状态[4]。这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自主的观念和做法,无法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因而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实践的育人价值。不同于一般的课堂理论教育,“课前十分钟”是“第一课堂”有效延伸,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演讲、朗诵、才艺展示等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提高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聚焦专业人才培养,实现平台的服务育人

现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应该聚焦专业知识技术的培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因而高校的思想教育也必须重视服务育人作用。“课前十分钟”活动通过积极开展科技制作、小发明等学习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以致用,着眼未来,为国家培养有本领的高素质人才。

三、“课前十分钟”推广路径分析

(一)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加大对“课前十分钟”活动的重视程度

“课前十分钟”活动在高校的推广工作尚属于初级阶段,许多高校认为其是课余活动,娱乐性较强,并未充分认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的作用。鉴于此,为了保障“课前十分钟”活动的顺利开展,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和参与度;高校教师和学校相关领导应当转换观念,给予“课前十分钟”活动足够重视,在明确开展活动各项任务目标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出台“课前十分钟”考核评价标准,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工作绩效考核办法,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评价和反馈体系,做好跟踪、调研、反馈工作,不断优化“课前十分钟”活動,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满意度。

(二)以专业为依托,培育“课前十分钟”的品牌项目

为学生长远利益着想,从学生实际和专业特色出发,明确培育目标,实现“课前十分钟”和课堂教学协同对接,不断提高“课前十分钟”活动的科技文化质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达到课前十分钟品牌项目创设的预期效果。设计“课前十分钟”活动主题,既要围绕学校的重要工作部署,又要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以专业为依托,打造专业品牌特色。以艺术专业为例,结合自身特色,组织艺术作品展示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经过专业教师的前期指导,由作者上台讲解作品创作理念,达到创作能力和演讲能力的双重锻炼。该品牌项目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学生参与度,内容坚持与时俱进、形式多样,坚持普及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知识性与实用性相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起到了实践育人的作用。

(三)以赛事为抓手,提升“课前十分钟”的活力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课前十分钟”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以赛事为依托,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与丰富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在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提高班级凝聚力、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加大对“课前十分钟”活动的支持力度,对于表现突出、影响度高的品牌活动要给予经费支持,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提升“课前十分钟”活力。

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引导作用相结合的“课前十分钟”活动与我国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目前仍需要探索和总结,借助大思政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以拓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徐亚辰.大思政理念与应用设计人才培养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2018(5):113-116.

[2]杨尔飞.高校学风建设有效载体新探:以“课前十分钟”为例[J].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2018(5):282-284.

[3]杜一宁.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9):47-51.

[4]赵静霞.“三育人”是高校德育实施的有效载体[J].体育研究,2008(9):4.

责任编辑:赵世鹏

猜你喜欢

载体思想政治教育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以工作室为载体打造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